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乐队的夏天3》:引发“大众共鸣”,这档音综有方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乐队的夏天3》:引发“大众共鸣”,这档音综有方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18 09:54

  作者:吕 帆

  近年来,虽然国内综艺市场整体面临挑战,但综艺节目在垂类领域的竞争一直没有消歇。如何将“小众”内容做出“大众”共鸣,是内容创作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作为展现相对小众音乐魅力的节目,原创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第三季没有把大力气花在竞演的“娱乐性”上,而是以充分的尊重,持续在“音乐性”上深挖。从已播出的四期看来,节目在塑造“大众共鸣”的手法更为成熟,摸索出一套属于“乐夏”的音综方法论,即以“音乐多样性+青春化表达+正向社会价值”。

  2019年,《乐队的夏天》第一季开播,便以“打破音乐圈层”为标签,小众音乐和个性十足的乐队嘉宾为节目提供了充足多样性。如今,节目已行至第五年、第三季,面对国内综艺市场缓慢复苏的竞争格局,以及近几年乐队资源在其他节目被消耗的现实,如何重新点燃观众的热情,是本季节目的最大难点。

  正如网友所言,“乐队的夏天”并非“摇滚的夏天”,第三季的乐队从地域到风格类型都更加多元,出道未久的新生乐队与已取得不俗成绩的音乐人们相得益彰;摇滚、朋克、电子音乐、爵士、世界音乐、曲艺摇滚为观众提供持续惊喜;节目还设计了更多的乐队互动环节,在合作表演、交流心得中,展现乐队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来自台湾的康士坦的变化球、广西的回春丹、云南的麻园诗人、广东的九连真人……各地乐队不仅带来风格各异的舞台表演,也带来了烙印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尤其是来自内蒙古的安达组合,先以《江格尔英雄赞》把观众带向宽广草原,又以少数民族独特方式演绎《孤勇者》,既引发了现场大合唱、“开火车”,也让弹幕充斥着网友的真诚表达:“听不懂但是哭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打造“大众”共鸣的第二个秘方,是“乐夏”拥有易感的青春气息,这离不开这群舞台上下都富于魅力的音乐人。从散人、咖喱3000等年轻小众乐队,到回春丹、橘子海、麻园诗人等已走入大众视野的流行音乐团体,再到二手玫瑰、布衣乐队等“老炮儿”组合,不论年纪、阅历、性格,他们对待音乐与人生有着独特的看法和共有的激情,这份由个人生发的青春表达被代入到音乐呈现中,使节目整体洋溢着“夏日感”,炙热而欢乐。更为重要的是,“乐夏”没有采取综艺节目经常在视觉上突出“少年感”“青春气”的办法,而是深入一个个乐队经由岁月打磨而成的音乐理念和创作过程,在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中,呈现“成熟的音乐、青春的人”,这一点对当下综艺创作颇有启示价值。

  对“乐夏”来说,还有一件亟需面对的“大众化”问题:一别三年后,能否精准定位新的大众情绪。综艺本身是大众娱乐,需要顺应大众的情绪,贴近大众的生活,才能最大程度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趋势在近年的综艺市场反馈越来越明显。“乐夏”会锚定何种大众情绪,以区别于其他音综?马东谈及对新一季“乐夏”的期待时曾说:“我就希望他们表现好就行了,乐队负责做自己,在舞台上尽情释放魅力,米未负责把节目做好,传递正向的情绪价值,让所有人都高高兴兴。”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既是音乐作为“心理良药”的独特魅力,也逐渐成为很多综艺节目打动人心的底层逻辑。

  今年上半年,大众对于音乐现场的渴求是全球性的。4月,停办两年后回归的科切拉音乐节以超过12万人的单日入场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国内各地音乐节、Livehouse演出,步入正轨。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达到19.33万场,同比增长超过400%,票房收入167.93亿元,同比增长了673.49%。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本季节目的投票机制改为“人人一票”,因为“音乐是特别能舒缓人心,能够让你心情变好的东西,这种艺术形式直击人的大脑,所以我们希望把更多新鲜美好的乐队,让大家通过一个舞台看到。”而当观众看到冯海宁、小米、王帆等女性音乐人在舞台尽情展现,虎啸春乐队管乐手寒朝像个孩子般的真诚拥抱每位超级乐迷,“新学校废物合唱团”刘凹说完“看到你们,我觉得所有吃过的苦都是值得的”,接着唱出“就当那过去都是假的,对自己说了一句算了”的时候,很难不被这份真诚和共情感染。此时的音乐,既是跨越屏幕的桥梁,也是温情脉脉的互望。

  中国人历来认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为心声”不止描述了歌唱的发生,也洞察了为何古往今来歌声都会带给人内心以无限的感动寄怀。一档成熟的节目,既要关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从“小”中观“大”、从“一”中得“多”。《乐队的夏天》尽管在嘉宾邀请、歌曲编排、导演手法等方面无法让每个人满意,但它用心为小众音乐搭建舞台的初心不改,给予大众心理以抚慰的气质仍在。虽然时间已渐渐入秋,但恰如梵高曾说过的:“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它不是为了吹捧过去,而是为了描绘未来”,以《乐队的夏天》为代表的音综创新,也为迎向未来的网络大视听融合发展吹拂着一阵新风。

  (作者吕帆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中的火焰》:悬疑漩涡中的人性洞察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