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陆省省
“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周易》会算卦”,很长一段时间,即便当下,《周易》所为普通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其褪不去的“占卜”色彩。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主轴,《周易》享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誉,不仅孕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也涵养了低调、谦虚、素朴的国人性格。
抓住文化之根,在创新求实中演进
我们都知道,《周易》简约古奥,寓理深隐,普通人要读懂它困难重重。人们需要一本既通畅易晓,又不失其经传旨趣的大众读本,打开易学的大门。黄寿祺与张善文合著的《周易译注》一书,可谓初学者的首选。作者不仅把三百八十六幺及《易传》诸多章节,撰成五百则《说明》,还就六十四卦及《系辞传》之下的五篇文字,写了六十九篇“总论”。逻辑之清晰,条理之通畅,言辞之简约,思想之醇厚,兼顾前人与今人的观点,力图把“象、数、理、占”说明白。当然,我们读《周易译注》,他人观点只是一个参考,需要感悟文字表达背后的东西。传统文化里的典籍是同根同源的,而诸子百家只是枝繁叶茂的呈现。
所以作者提出了“从源溯流,强干弱枝”“不为怪异,创新求实”的治学思想,而创新求实是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文化赓续与创造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周易》的《革》《鼎》二卦充满变革思维,乾卦《文言》中也有“乾道乃革”之语,《系辞》亦说 “日新之谓盛德” “天地之大德为生”,而“日新”“生”强调的就是创新创造。反过来说,传统文化因求实得以传承千年,与时俱进。
理解变的核心,在守正持贞中自信
《周易》作为诸子百家之渊薮,我们能从其中有所感、有所得,实属难得。冯友兰先生曾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他的智慧都可以用《周易》这本书来代表。当然,《周易》又是最深奥的古经。朱熹学问那么大,也会感叹说《周易》难读。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此书,旁征博引,能够做到较为全面地阐释《周易》的本义,而不偏颇于汉、宋诸儒的见解。
若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读懂是关键,而读懂,意味着我们要抓住其所传递的核心思想。《周易》核心思想是“变”。所谓“易有三变”,我们要掌握“变易、简易、不易”的“易简之理”,也即,明白事物都是变化的,而这种变化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律,只有变化本身是永恒不变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朴素唯物观相契合,而其中所蕴含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对事、事对人的辩证关系。
掌握文化的核心表达,我们才能知道绵绵千年的文明,它的生命源泉在哪里。知其所来,知其何往,于民族、于个人都意义非凡。毕竟,面对未知,每个人都会惶恐,渴望答案;而面对变化,很多人也茫然无措,期待指引。我们回归《周易》,从其每一卦,每一爻中探寻,就会清楚地发现,不仅每六爻形成一个小循环,六十四卦之间也形成一个大循环,始于一也归于一。在变化中变化,也在变化中统一。这正是《周易》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明白变化,持中守正,便隐然其中。对个人来说,才能避免迷失自我,对民族而言,就能在思潮汹涌,价值观和文明碰撞的当下,坚守住我们的文化底线,拾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明白隐含着的道理,在实践中踽踽前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可见,传统文化的最终指向,不单单是思想,更是实践。
此前,央视“穿越剧”《典籍里的中国·周易》,采用舞台剧和平行时空跨越对话的方式,将《周易》“世历三古、人更三圣”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精彩而生动的再现,让人得以直观地感知、沉浸式体验。
文化的实践,需要通过文学、影视等作品呈现。这种可视化的表达,可以将传统文化中那些隐含的表达有效呈现出来。比如《典籍里的中国·周易》通过人物对话、场景设置、服装道具等,把《周易》的语言风格、仁德思想、辩证思维、美学思想等全方位呈现。
黄寿祺和张善文也特别强调了《周易》的实践意义。他们认为,《周易》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是对现代人类社会、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和启示。我们看六十四卦,每一个卦象都在说一件事,但又并不只是一件事,而是用卦象来喻示人生道理,而这些道理我们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把握,正如龚自珍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比如,《坤卦》的“君子以厚德载物”,《蛊卦》的“君子以振民育德”,就是引导人们宽仁向善;再比如《履卦》的“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大壮》卦的“君子以非礼弗履”强调利益和秩序;再比如,《中孚卦》的“孚,乃化邦也”指向诚信,《谦卦》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指向谦卑,《颐卦》的“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指向节俭等等。人得其理,就是“得中”,也即对“度”的把握,才能所宜而居,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每个人心境不同、环境不同、学识不同,所理解和看到的就不同。有人读出趋吉避祸的真言,也有人感悟到明辨是非、守持贞正的智慧,这就是文化“化风育人” 《蛊卦》的“君子以振民育德”的功用。
关于《周易》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有些因太重古人理解而显得晦涩,有些因太重经文字面解释而伤于空旷,还有过于强调“玄”与预测推演,不妨以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入手,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让我们在或困顿或寂寥的生活里,秉承心向阳光的信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度”,于时代的纷繁中不偏于一隅,不执于一念,在随处可见的制约和诱惑中获得具体的自由,自省自足,自信自强。(陆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