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艺片“破圈”:“小众”如何走向大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文艺片“破圈”:“小众”如何走向大众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1-15 11:37

  作者:武晓旭

  近期,随着《河边的错误》的热映,国内电影市场迎来一股文艺片热潮,《一个和四个》《白塔之光》《洋子的困惑》纷纷上映。回首年内,已有多部文艺片轮番上映:《拨浪鼓咚咚响》《荒原》《燃冬》《不虚此行》《鹦鹉杀》……尽管不少影片此前曾在电影节展上表现不俗,但上映后票房却纷纷遇冷。为何在电影节展备受好评、甚至斩获大奖的文艺片总是折戟于票房?某些文艺片的成功路径为何难以复制?国产文艺片究竟该如何“破圈”?

文艺片“破圈”:“小众”如何走向大众

《河边的错误》剧照

  在普遍归因的固化思维下,制片方和发行方往往将某些文艺片的成功归结于商业营销逻辑下的宣发策略。《鹦鹉杀》以“杀猪盘”案件为中心制造营销热点,试图复刻《孤注一掷》在社会议题上的关注度,《燃冬》在宣发阶段致力于打造爆款视频和社交话题,《不虚此行》因胡歌对惨淡票房的感慨才登上娱乐新闻。相比之下,今年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河边的错误》以及去年大热的《隐入尘烟》等电影,并未盲目地抓取所谓的商业热点进行营销,也没有作类型片式的自我包装,而是几乎依靠观众“自来水”式的口碑传播取得成功。

  可以看出,商业因素固然对文艺片的票房成绩有所助益,但更多的还是要回到影片本身进行讨论。目前市场上的文艺片大多是小成本制作,“以小博大”的投资思路也应当移植到创作当中。文艺片想要破圈,可以从类型元素、先锋表达和细节思维三方面着眼破局。

  将“小众”引入“大众”

  借助经典的类型片元素,文艺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最广泛的观众群体。一些文艺片选择在开头用类型片式的叙事和镜头语言抓住观众,将小众文本引入大众类型,同时,在基础层面保证节奏的连贯性和叙事的完整性,以帮助观众进入电影、理解电影、共情角色。

  《宇宙探索编辑部》以荒诞喜剧类型切入科幻题材,唐志军和编辑部成员对地外文明近乎偏执的态度引人发笑。《河边的错误》《一个和四个》选择了经典悬疑片中的强情节开头,罪犯身份成谜,能够让观众代入主角视角进入故事。在叙事层面,三部影片都在中后段完成了转折甚至反转——唐志军对地外文明可笑而疯狂的找寻,实际上源于对已故女儿的思念,片尾无言的诗夹杂着众人的笑与泪;马哲苦苦搜寻的罪犯不过是一道荒诞的谜题,而他已然疯魔;桑杰陷入的罗生门式猎杀游戏,更需拨开视角和身份的迷雾……这些都为影片打下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流水线式生产的商业类型片大多止步于冗余的爽感,停留在单纯的感官刺激和情绪引导上,无法激发观众的深刻思考。因此,传统文艺片会刻意远离、甚至排斥类型化手法,以弱情节、慢节奏和朴实自然的作者性表述为主,缩小受众范围。但是,文艺片如果耽于自我表达,其晦涩的叙事方式和先锋的视听风格往往只会让普通观众望而却步。如果不能将“小众”引入“大众”,文艺片强烈的作者性表述只能让影片沦为“能指”的游戏。

  将“大众”拉回“小众”

  尽管需要利用类型片外壳强化吸引力,但文艺片仍应坚持核心风格,即利用先锋性的视听语言和影像细节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表达。在对类型化手法祛魅和对艺术化手法复魅中,“梦境”成为文艺片影像表意的绝佳载体。

  《宇宙探索编辑部》在主角团精神病患者般的梦呓中,带领观众见证了失独父亲的一场自我救赎之旅。山洞中,向光而立的孙一通仿佛正对外星朝圣。在手持镜头剧烈晃动中,画外音轰鸣回响着诗歌与告别,铺天盖地的麻雀将他围绕成一颗漂浮的行星。这恰恰印证了荒谬的传说,场景却仍难辨虚实。跪地的唐志军脸上浮现出喜悦——女儿逝世前留给他的终极问题,或许观众心中已各自有答案。

  《河边的错误》中,在影院改造而成的刑侦队,马哲脑海中的意识流梦境以电影的方式呈现;主观镜头下,受害者的呓语和字幕交织,升格、降格镜头融于胶片的自燃画面。如真似幻的影像并未给出凶手的身份,却充满导演对电影媒介的考古式迷恋,更带领观众共同感受马哲在情绪高压之下濒临崩溃的心理体验。

  类似弗洛伊德的“显梦”,文艺片在理性创作中置入的这些非理性场景,通常是作者心象凝结而成的意义符号。影像呈现的梦境叙事,是作者希望通过先锋性的虚构到达的心理真实,而非大众所能经验的现实。正如余华所说,“发现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这时候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就更为接近真实了”。

  文艺片对所谓“真实”的先锋性、暧昧性表达,迫使每一个观众在影片中看到自我,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观众对开放式文本感到不适,而也有一部分观众觉得过瘾。文艺片暧昧的符号系统正是观众的自我映射。因此,影像不能完全迎合大众审美,也不可耽于小众表达,而要争取在二者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影像彩蛋与智力游戏

  国产影片往往缺乏可供观众揣摩的新鲜而有深度的文本,文艺片则需要通过影像细节来提升思维深度。近年来,青年观众的观影素养不断提升,他们试图在细节彩蛋的挖掘中获得类似智力游戏的快感,这也是某些文艺片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口碑二次发酵的原因之一。《宇宙探索编辑部》中,自杀的女儿给父亲留下问题,他找到的答案是什么?《河边的错误》中,河边的凶手究竟是具体的某人,还是整个时代?《一个和四个》中,茫茫林海雪原,谁是那个善于伪装的盗猎者?影像细枝末节之处尽是暧昧的提示,观众则循着四处散落的面包屑,走向各自的童话糖果屋。

  《一个和四个》就将谜底掩藏到了最后一刻。与马哲涉入案件的主动性不同,护林员桑杰是偶然、被动卷入的旁观者,是身在局中的调停人,是观众视角的代入方。然而,影像细节却让观众怀疑他日志的可靠性,怀疑小屋风铃上的红绳与步枪的红绳的内在联系……对文本的挖掘和讨论便由此而生。

  观众在对文艺片复杂细节的映后讨论中,不仅满足了自我表达和社交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在解谜游戏中普遍寻求的情感和智力需求。他们的文本解析与观点碰撞使影片内涵迸发出新的火花,影片的网络热度因此提升,从而反哺票房。

  诚然,电影无法排除其商业属性,对观众的迎合无可厚非。但着眼于艺术高度和人文深度的文艺片制作,在关注营销策略的同时,更应以创作引导观众而非迎合观众。只有主动将小众文本推向大众文化,再将大众思维惯性拉回小众审美体验,利用影像带领观众完成一场心灵之旅,才能真正抵御票房焦虑为整个电影行业带来的浮躁心理。(武晓旭)

 

  文艺片“破圈”:“小众”如何走向大众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