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金手指》:香港电影平添一抹乡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金手指》:香港电影平添一抹乡愁

来源:文汇报2024-01-02 10:36

  作者:柳青

  电影《风再起时》的尾声,许冠文扮演的廉政公署官员斥责英国的殖民制度纵容了行政暴力机器(警察)和民间宗族社会(黑帮)勾结生出怪胎,这一页必须翻篇,“未来香港和香港人将带着什么样的精神遗产走下去?”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金手指》,可以看作对这番叩问的阴郁回答。香港经历1970年代的转型,创造1980年代的经济奇迹,但历史运作的底色没有变化,远比“警长”和“大哥”更隐秘也更贪婪的巨头们,用看不见的软暴力洗劫了大多数人的金钱,甚至命运。刘德华又一次扮演了义无反顾的公义秩序捍卫者,然而廉政公署耗时15年的调查,对照操控资本市场、蒸发百亿市值的顶级“白手套”获刑三年,倒像是创作者难掩心底悲凉的一声叹息。

  梁朝伟和刘德华重组双男主的《金手指》一度被认为是《无间道》的镜像。

  适逢《无间道》上映20周年,梁朝伟和刘德华再聚首,重组双男主的猫鼠游戏,两人扮演的角色置换,刘德华是迎难而上的廉署探员,梁朝伟是资本市场里隐藏的“硕鼠”,于是,《金手指》一度被认为是《无间道》的镜像。可叹的是,《金手指》并没有像20年前的《无间道》给香港电影带来新的叙事,也意料之中地不能企及《无间道》的票房和口碑。各带沧桑的梁朝伟和刘德华同框露面,只是给香港电影平添一抹乡愁。

  严格来说,《金手指》和《风再起时》《追龙》是同一类电影,编剧兼导演的庄文强拥有和翁子光、王晶类似的志趣,他们都试图以高度类型化的创作,对香港历史和香港电影的历史作出带有个人色彩的回应。《追龙》和《风再起时》的关注点在香港本土“枭雄”退场,停留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香港社会转型的前夜。《金手指》开场,廉政公署在警界的严厉反腐引发全港警察抗议,这是《追龙》和《风再起时》后续的“香港往事”。

  梁朝伟扮演的程一言是祖籍闽南的新加坡人,破产后来到香港寻找机会。因为能说闽南语,他意外地以“龙套演员”的身份卷入香港当地一个家族企业的内讧,他假扮南洋拿督,忽悠得一块不值钱的土地价格翻倍。程一言空手套白狼赚来第一桶金,从此成为职业“炒家”,借着香港经济起飞的东风,直上青云。利用信贷杠杆,游走于上流社会,在香港资本市场制造百亿泡沫的程一言,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而是自始至终隐身的权贵们使用的白手套,他牵扯数条人命官司,却能一次次全身而退,一而再地演示着“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程一言的真正发迹,是在他所依附的香港本地家族企业转移北美,他注册小微企业单干以后。这固然有对现实人物原型的参考,但庄文强在剧作里的这一笔,意味深长:解除了宗族社群和商业之间的深度捆绑,人情社会、黑白交织的江湖恩怨淡出了,法制和法治仍然可以被少数人玩弄,以新的方式。“前现代”的香港往事有着含混暧昧的底色,就是不受监控的权力和宗族社会媾和,《风再起时》和《追龙》都没有真正地革新香港电影史中层出不穷的“枭雄即超级英雄”类型片,导演们没有突破江湖恩怨的框架,不过电影仍然可以具体地再现一个时代一些特定人群的行为痕迹。相比之下,庄文强向前进了一步。《金手指》的底色是更暗沉的,它触及了香港实现了“现代转型”之后深沉的虚无,权贵的翻云覆雨以更隐秘的方式实现。

  正如民间所谓“穷人的钱是钱,富人的钱是数字”,《金手指》展开的罪案围绕着不可见的钱的流动,以及资本内部的看不见的罪恶。这对庄文强的写作和拍摄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尤其在《华尔街之狼》《大空头》这些好莱坞抨击资本市场的喜剧之后,中国香港创作者如何结合本地的历史制造新的叙事和新的影像,是备受期待的。但现在看起来,最终成片的《金手指》也许很难满足众人对它持续了数年的期待。

  电影平行展开了两条不断被中断的时间线,明线是刘德华扮演的刘启源用15年追查程一言金融犯罪的证据,插叙的过去式则拼贴出程一言“杀人放火金腰带”的发迹。钱和人的双向控制,钱和权力的双向流动,是这个故事的黑暗之心,被插叙割得七零八落的时间线同样割裂了这个至暗的内核。电影的画面不断在叙事的现实和回忆的片段之间切换,显得导演的创作方向也是踟蹰的:他试图厘清这桩陈年案件,揭示1980年代突飞猛进的“现代香港”繁华躯壳里流淌着贪婪的败血,但他无法不流连红磡湾的山和海;电影里“金山大楼”是不受遏制的欲望的具象象征,但这栋大楼和香港起伏的水泥森林天际线融化在夕阳里的画面,暴露了导演浓厚的乡愁,他对真相和现实感到愤怒,可他无法不留恋那个时代。

  甚至,连演员们都成了乡愁的一部分。不出意外地,梁朝伟和刘德华双双得到观众的习惯性好评。又一次,梁朝伟演出了一个“没有痕迹的角色扮演者”,戏里戏外,银幕上下,他都是在真实和扮演之间游刃有余的人。刘德华仍然是戴着没有裂缝的面具捍卫秩序的人,鬓发斑白的他对峙梁朝伟平静陈词时,这个形象重合了他在10年前的电影《寒战》里以保安局长的身份强调“法制、法治和安全是中国香港的核心价值”。无论梁朝伟还是刘德华,他们都再度拾起各自最擅长也最有经验的那张假面,以至于他们出现在同个镜头里,画面上充斥的未必是戏的张力,而是浓缩了香港电影曾经的两个强悍的符号。(柳青)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餐四季》:以美食为媒,展文化之美

  • 《凡人歌》:北漂一族生活图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