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为一种大众文艺形态,微短剧通过制造爽感,让观众得以宣泄情绪,本无可非议。然而,部分作品却将爽感推向极致,超越了满足观众正常观赏期待的界限。这种为“爽”而“爽”的创作倾向,遭到了网友的诟病。
追求极致爽感的创作导向,给行业乃至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降低了作品的艺术质量。部分创作者沉溺于感官刺激和情绪满足,在精神升华和思想挖掘上却停滞不前,造成情节越来越离奇,人物越来越扁平,思想越来越浅薄。其次,创作只求快速制造爽感,导致作品类型和主题单一化,使观众的审美体验受到局限。久而久之,他们对多元文化和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将会降低。再次,创作常常呈现理想化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人际关系、社会现状产生误解。最后,创作存在过于强调个人成功、金钱至上、弱肉强食、以暴制暴等负面价值理念,容易助长戾气、激化矛盾、制造冲突。
影视作品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也不能一味地添加极致爽感的调味料。微短剧创作,一方面要做“减法”,去掉过度娱乐、脱离现实的成分;另一方面要做“加法”,把现实主义理念、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其中,提升作品的历史高度、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3日 15版;作者系福建技术师范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高级编辑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