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丁 乔
2024开年,关于电影的热搜几乎被《年会不能停!》这部吐槽职场的喜剧“霸榜”。诸如“对齐一下颗粒度”“找到抓手”“打组合拳”这样的热梗也成了新的网络流行语。从影片上映到现在,《年会不能停!》的票房已经突破7亿元,这对于一部排期在元旦和春节中间的喜剧片而言,成绩已经非常不错,甚至有评论预测,《年会不能停!》的票房最终能够轻松突破10亿元。同时,《年会不能停!》的口碑和评分也是一路飙升。
《年会不能停!》的海报彰显职场中人的状态
在忙碌了一年之后,作为观众的打工人们在这部影片中似乎找到了吐槽的“抓手”。除了爆笑之外,观众走出影院之后更多的是长出一口闷气的痛快。那些在工作中无处可诉、无人言说的苦闷,似乎都在这1个多小时中释放在了影院里。再加上《年会不能停!》的宣传一直都是用红色作为主元素,一时间竟然让人有了一种提前过年的喜庆感。
《年会不能停!》这部票房和口碑双杀的影片,究竟有着怎样的流量密码呢?
打工人“嘴替”
作为给宁浩、管虎、冯小刚这样大导演写了多年剧本的资深编剧,董润年自然知道什么样的题材能精确地扎到观众的神经,所以当他自己做一部喜剧片时,他选择了做一次大厂打工人的“嘴替”,所谓“打工人不骗打工人”。
观众对《年会不能停!》最多的评价是:它演的就是我的生活。这种从题材上直接和观众共情的能力本身就已经值回票价。有一位观众在《年会不能停!》路演时纠正了影片的Bug:公司在裁员期间,天台的门其实根本是打不开的。生活显然比电影更残酷。所以在辛苦了一年之后,打工人需要一个毒舌的“嘴替”,一个狠狠发泄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年会不能停!》把话语权递到了观众的手里。它就像一个好脾气的老领导,走过来抱着你,拍拍你的肩说你的辛苦我都知道,我就站在这,你骂吧,哭吧,哭出来就好多了。
《年会不能停!》的“爆点”很多,引发了年轻观众的共鸣。而众和集团的冲突最终以大团圆来结局,寓意打工人的未来也一定不是梦。作为专业“嘴替”,《年会不能停!》对吐槽尺度的把握不可谓不精准,既揭示了问题,又描绘出希望,甚至和观众产生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毕竟哭过、骂过,生活还得好好过。
“梗王”喜剧
客观地评价,《年会不能停!》的故事线是非常弱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个由一系列误会导致“连升三级”的故事。而事实上,要交付观众情绪价值,《年会不能停!》所依靠的也并不是情节,而是被情节串联起来的一个个“爆梗”。董润年将更直接也更碎片化的语言本身置于故事之上,让“梗”这种短平快且具有直观冲击力的形式直接刺激观众的神经。“搞笑”这个词,董润年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搞”上,影片节奏把握得干脆利落。在当下由短视频占据顶流的语境中,这种策略有效地规避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时长上的弊端,扭转了它容易让观众产生注意力疲劳的劣势,成功地用“梗”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在《年会不能停!》的演员甚至编剧团队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脱口秀演员的身影:Rock、童漠男、肉食动物……这些在年度IP综艺当中为观众所熟知的演员的作用不仅仅是自带流量,更实现了对喜剧电影的“去冗长化”,把脱口秀“一句一梗”的节奏带入了电影当中。观众的神经被接连爆出的梗不断轰炸,从而持续保持在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另一方面,相比脱口秀只能用语言叙述故事,电影镜头的直观和氛围感又进一步拉高了观众的代入感,实现快速共情。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部节奏紧凑、笑点密集、槽点精准的喜剧。或者可以说,是一部“梗王”喜剧。
职场“科幻片”
在《年会不能停!》中,有一首歌从开始贯穿到片尾:《我的未来不是梦》。从张雨生的原版到影片最后的Rap改编版,这首歌象征的不仅是主角胡健林人生道路的改变,它还隐喻着“未来”和“理想主义”在时代发展中的最终走向。
在胡健林出场的时候,他挂在维修的安全绳上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真诚地相信认真生活就能成功,而多年之后的他,如果不是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调职,最终结局想必也会和厂里的同事们一样。“时代的列车呼啸向前,车轮底下总得有人增加摩擦力。”倘若离开电影这个造梦空间,那个相信“未来不是梦”的胡健林,注定会是被时代碾过,成为摩擦力的一员。
而那些在发展的洪流中成长起来的职场中坚,他们的未来也同样迷幻。有皮特这样已经油腻不堪的中层,也有马杰克这样为了一箪一瓢,清醒着自我PUA的普通员工。其实影片已经借着潘妮的台词说出了理想的真实样貌:“我就想黑白分明,踏踏实实上班……”
事实上,《年会不能停!》已经在整个故事的推进当中把现实的职场暴露无遗,所以当我们在片尾再次听到熟悉的旋律,听着胡健林唱“你的未来不是梦”,想到那被“优化”的5700名员工,再看着董事长拿起话筒说出那句“会让那些不应该走的伙伴回来”的时候,所有人其实都知道,这是个美好的想象。站在打工人的立场上,这无疑是个科幻一般的结尾。也是一年到头辛苦工作之后,收到的最快乐的礼物了。(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