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兹山鱼谱》:被放逐者与自我放逐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兹山鱼谱》:被放逐者与自我放逐者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2-01 10:49

  作者:文颖

  不少观众认为,韩国电影《兹山鱼谱》拍出了几分《苏东坡传》的况味。李氏王朝时期的丁若铨与我国宋代的苏轼,均因罹祸被流放至偏远的岛屿。而相似的是,两位文人士大夫都拥有乐观且超脱的心境,不仅屡次于绝境中觅得生存转机,也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颇具借鉴意义的精神支撑。

《兹山鱼谱》:被放逐者与自我放逐者

  导演李濬益在构思电影时,从被誉为韩国最早的海洋类生物博物志《兹山鱼谱》的序文中汲取创作灵感,敷衍出丁若铨与岛上捕鱼青年张昌大、悍妇可居嫂等人的交往情景。

  兹山,本称黑山。此岛位于全罗南道新安郡,以海水颜色看起来泛黑而得名。如同我国古代的海南岛,这是一座用来放逐朝廷官员的流刑地。

  贫瘠之岛,世代依海傍居。初到时,丁若铨自有遗恨,更被岛上一位识字勤学的年轻渔夫昌大认定为传播西学、无父无君的邪恶之徒所激怒,借酒消愁,望月听海。在这部由黑白水墨风格构成的电影里,有一幕踏月吟句的画面,很有苏轼与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的风味。“明月何皎皎,依旧照古今。”继而画风一转,丁若铨一路醉行至海边,白天的大海是恩赐岛民的丰饶之海,夜深则显露出阴郁一面。对于一位内心愁苦又暂时无法安置其自身命运的文人来讲,他不由在此刻自言自语道,“啊,真是过于瘆人!”。此番景象,令观众不免联想起遭贬谪的柳宗元与其写下的名篇《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虽说远离尘嚣,进入自然,但并不意味着自然总是治愈人心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尤其还是在心境遇挫、人生失意的孤独无依之时。

  此刻,作为被放逐者的丁若铨,正不断寻求着人生解脱之道。尽管与岛上年轻渔夫张昌大有过几次抵牾,丁若铨却最终为张昌大精通鱼类常识所折服,虚心请教,二人从此便以亦师亦友的关系相互扶持。影片中丁若铨自言,“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物”,以醉心自然,格物致知的实学倾向,一反同时代多数士人形而上的学术惯例,凝练成知行合一、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在专心撰写《兹山鱼谱》等为正统主流所鄙夷的作品过程中,泰然归隐的丁若铨也与岛上坚韧豁达的可居嫂喜结连理,象征着“文化-父性”最终和“自然-母性”融合共生。

  导演将生长于黑山岛的原住民张昌大,作为丁若铨的镜像,颇着笔墨地塑造了一位“不甘-离开-回归”的自我放逐者,强化对“入世与出世”这一母题的叙事效果。

  张昌大是贱民,虽父亲为进士,因自身的庶出身份,令他萌生了靠读书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在老师丁若铨的悉心教导下,昌大的学问渐长,并受到生父的另眼相待,获得其资助捐官,终踏上梦寐以求的仕途。

  昌大与丁若铨的师徒分歧,根源在于二人的社会阶层不同。丁若铨是“两班”贵族,即便作为朝廷罪人来到流放地,仍旧受到淳朴岛民们的礼遇,而丁若铨却心怀构筑一个社会人人平等的高远理想。不甚理解的昌大,在为官的实际中,却不自觉地践行着老师的爱民情怀。讽刺的是,昌大越是认真务实和为民着想,越被当时那样一个黑暗的官场群体所嘲笑、排斥,直至最后不得不与之惨烈对抗。

  丁若铨作为被放逐者,在流放中靠着自身的乐观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被岛民所接纳和喜爱。弟子昌大则在经历了宦海浮沉后,参悟本心,选择成为主动的自我放逐者,携妻儿回归黑山。昌大的那段自白“若不能按照所学来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将“复得返自然”的源头,直指自身从貌似可怖的黑山获得的精神滋养。

  后汉崔瑗《座右铭》中那句“在涅贵不淄,暧暧内生光”,恰是对《兹山鱼谱》内核的极佳诠释。影片最后,昌大与妻儿回黑山岛的镜头,从黑白画面转而还原为绚丽多姿的彩色。富有生气的天地留白,或许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以启迪与慰藉。(文颖)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