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袁云儿
纵有何赛飞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加持,电影《追月》还是难逃文艺片票房“魔咒”,上映后票房惨淡,令人唏嘘。文艺片难以取得较好票房,已是老生常谈。文艺片体量虽小,却是满足观众多元需求、实现电影艺术进步与突破的重要力量,理应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专家指出,需要片方、宣发方、影院等整个产业链相关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追月》首映礼上的何赛飞。
片方 没有放弃仍在努力
“我们没有放弃,还在努力。”3月12日,《追月》制片人蒋天元刚和同事开完会,讨论该片走长线发行的可行性。这一天,《追月》上映5天的累计票房刚刚达到85.5万元。
对于目前的票房结果,蒋天元坦言能够理性看待,毕竟文艺片的现实困境从找投资阶段就开始了,找演员难、拍片难,能把影片最终送到影院的观众面前,他们早已经历了“八十一难”。“《追月》本身是小众的文艺片,又是方言电影,还包含越剧题材,不像同档期上映的《沙丘2》是国际大片。我们从预算上也没办法支撑较大声量的宣传。”他表示,不追求影片票房最终达到多少,而是想让欣赏这部作品的观众能看到影片。为此,他们一方面与院线谈长线放映,另一方面计划月底在爱奇艺云影院采用付费点播的方式上映。
文艺片难以取得较好的票房,是个存在多年的普遍性问题,甚至从业者也见怪不怪。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章明,多年来深耕文艺片创作,他直言:“文艺片基本没办法求票房,除非因为一些非常偶然的原因能成功。”2018年,他执导的《冥王星时刻》最终勉强收回成本,2021年的《热汤》虽由陈都灵主演,但上映后票房惨不忍睹。“现在影院基本被商业片、类型片规模性垄断,文艺片几乎进不去。”再加上近年来电影频道、视频平台收购文艺片的价格越来越低,相关补贴可遇而不可求,文艺片回收成本,难上加难。
影院 要生存没办法讲情怀
制片人关雅荻感慨,文艺片难以获得票房,不是影片自身问题,而是当下的院线环境和发行成本给中小成本文艺片的机会太少。
点开猫眼专业版App,《追月》的票房和排片数据要向下划才能显示在页面上,这意味着它的票房产出少得可怜。3月8日,该片上映首日的排片占比仅为1.3%,第二天则直接下降到0.1%。没有排片,就意味着不可能有票房。
影评人唐大远是《追月》的“自来水”。该片首映礼当天,在微博拥有百万粉丝的他与影片主演何赛飞连麦直播,无偿为影片做宣传。那场半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60万,超出唐大远预期,影片受院线冷遇,也让他感到遗憾。“我常年在院线经理群里‘潜水’,他们不看口碑、评分,只看数据、票房,不会因为你是什么拿了大奖的文艺片就给你留份额。”
影院也有自己的苦衷。“市场是务实的,影院也要吃饭。你让影院排《追月》,他们的房租、水电、人工成本压力大,他们没办法讲情怀。”唐大远分析,尽管丰富多元的片源有助于市场的长足发展,但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多数影院无暇顾及小众文艺片,只能把场次给卖座商业片。
在宣发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相比商业片能大手笔砸钱做宣发,“囊中羞涩”的文艺片在这一环节也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蒋天元此前做过不少商业片,这次推《追月》,他明显感受到没钱带来的掣肘。他透露,《追月》这次的宣传活动,主创们都是“用爱发电”,对住宿差旅等要求全都降低,只要能来都来,有的甚至自费。这既让人感动,也反映了中小成本影片的艰难。
专家 可建立专属宣发平台
位于东直门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历来以扶持艺术影片著称,《追月》自然也享受了这一待遇。3月12日,该影院给影片排了一场下班时间后的场次。“我们影院本身定位偏文艺,有《追月》这样的片子我们还是尽量支持,让它有机会被观众看到。”该影院经理富伟建说,单纯从盈利的角度讲,这一场肯定不赚钱,但从情怀以及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得支持这类影片。
走长线发行,则能让文艺片在院线“细水长流”。“目前管理部门和业内对文艺片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创作环节,在真正的销售端,也就是上映环节,我们还需要多努力。”唐大远建议,影院排映文艺片,重在持久,而不是量大。
“对《追月》这类艺术电影,相关管理部门不妨牵头建立一个宣发平台,专门给文艺片做宣传。”影评人朱擎天建议,可与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合作,单独设立文艺片板块。最好结合大数据算法,让这类影片的受众一打开App,看到的就是《追月》等文艺片。文艺片没钱宣传,相关管理部门可设立专项基金,与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合作,凡是符合标准的影片,在平台宣传露出资源上给予扶持。
对文艺片片方自身而言,如何用有限的“弹药”,打出最优宣发效果,则是留给从业者的关键课题。蒋天元表示,目前短视频是一种传播效率较高的方式。《追月》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不少预告片、花絮等短视频,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下一步,该片将在爱奇艺的支持下,联合多部文艺片,在线上推出文艺片专场。(袁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