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观察春天来临的不同方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观察春天来临的不同方式

来源:文艺报2024-03-26 16:37

  作者:易彦妮

  随着春日逐渐来临,2024年2月以来,《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陆续推出新刊,既有张炜、刘醒龙、刘庆邦、李敬泽、鲍尔吉·原野等著名作家的全新作品,在历史深处与当下社会生活的互动中展开探索,也有来自青年一代作家的新鲜亮相,围绕城镇生活、个人成长、性别经验等话题展开写作。在草木葱茏之际,集中阅读这些文学期刊的新作,不同文类体裁与写作主题的隔空对话,为观察春天来临的方式提供了广阔的观照视野。

  岁月与命运的刻度

  如何在文学中探索存在的可能性,这在米兰·昆德拉看来是小说创作的重要使命。在命运的年轮上刻下往昔生活的爱恨,在历史与此刻的互动中探索存在的谜题,这是近来长篇小说创作持续关注的话题之一。张炜的长篇小说新作《去老万玉家》(《当代》2024年第2期)是酝酿数十年的力作。小说围绕晚清变局时期少年舒莞屏的成长心史,书写这位心怀家族秘密的少年踏上寻找声名远扬的侠女老万玉的旅途故事。在风雨欲来的时代背景下,小说将目光投向这群富有传奇色彩和正义精神的土匪群像,写下故事里的男男女女面对欲望、权谋和势力的盘根错节与自我成长的多重纹理。

  胡辛《皇瓷镇》(《人民文学》2024年第2期)是一部关于女性家族代代传承颜色釉瓷技艺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陶青红凭借秘色霞飞釉获得国际创新金奖的场景开篇,将皇瓷镇这一历史底蕴深厚之地作为观察世相的切口,在知识、历史与个人情感波动之间,书写出一位中年女性的志业、情感际遇与时代创新潮流之中编织而成的生活的纷繁经纬。

  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听漏》(《人民文学》2024年第3期)聚焦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青铜器物残片,并在此基础上缀连起来驳杂的世情。随着考古专家的田野观察,听漏工曾听长这一行踪不定的人物形象逐渐出场,在夜晚一寸寸的耐心聆听与日常生活呈现的神秘感构成了某种言行之间的张力。小说在历史深处的沉思与现实生活的试炼之间穿行,为青铜器等文物考古工作重新擦亮智性的光泽。

  时间的刻度自有其尊严。不同的文字锚点记取着岁月跋涉的足迹,朝向时空深处那些照亮了文学星空的作家先辈致敬。《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北京文学》2024年第3期)以老舍先生和他的文学世界为议题,陈宁、刘恒、孟繁华、徐则臣、乔叶、周晓枫、石一枫等不同代际的北京文学名家展开对谈。时值海子诞辰60周年,正如海子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写下的诗句“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十月》2024年第2期推出“海子纪念小辑”,燎原、陈东东、臧棣等六位批评家、诗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海子诗歌的丰饶魅力。

  城镇经验的“附近”与“远景”

  近年来,随着“东北文艺复兴”“新南方写作”“新北京写作”等文学热潮相继涌现,不同空间视域下的城镇图景为当下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视角。而在作家们笔下,关注生活的“附近”和“远景”,是对日常经验的一次解放与重建,它们与地理空间本身所携带的阶级、地域、代际等话题一起孕育着新的美学可能性。李敬泽的《那座跳伞塔,它还在吗》(《北京文学》2024年第3期)是身为远行人对河北保定这座城市的重新辨认。文章从童年生活的记忆、地理空间的流动性再到文学作品里热烈鲜活的平原风景,以“附近”这一人类学概念为支点,在情感内面的地图中重新建立自我与这座城市之间的情感文化纽带。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放生》(《北京文学》2024年第2期)写的是北京东城居民区里一对卖菜为生的京漂夫妻的生活波澜。面对菜店即将拆除的命运,平日瓜果蔬菜的清香、为活鱼放生的寄愿等细节勾勒出平民生活的种种,在隐笔里暗含新生活的微光。《北京文学》最新一期“新北京作家群”专栏推出了孙睿的短篇小说《四轮学区房》(《北京文学》2024年第3期),小说从生活在北京郊区的夫妻俩一起久违地吃麻辣烫的疲惫情境起笔,当房车这一流动空间为旧日心愿和新生活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米乐夫妇和儿子在“四轮学区房”的变形里迎来了一次充满挑战性的奇遇。

  《青年文学》的“城市”专栏先后推出了王啸峰和王莫之的中篇小说新作。王啸峰的小说《天福山》(《青年文学》2024年第2期)聚焦民营企业家洪福宝的创业历程,从骑着三轮车卖馒头再到饭局上觥筹交错的情景,小说通过不同时期城乡生活的日常场景串联起不同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奋斗史。王莫之的小说《聚会》(《青年文学》2024年第3期)则围绕上海文艺青年的饭局与微信群、朋友圈的微妙交往展开,在静默无言的生命时刻里,关于文学、历史、音乐等话题的对话与“不响”,为数字时代的都市情感经验提供了别样的表达。

  在新锐作家笔下,城镇生活的细腻情感经验与朝向未来的构想能力呈现出耳目一新的形态——今年2月,《十月》杂志推出“青年专号”,以中国亲情、城、在村镇、幻、时间志为辑,汇集了索耳、颜桥、林为攀、龚万莹、梁豪、陈小手、程舒颖、谭镜汝、瑠歌、张粲依等新锐青年作家的作品。在年轻一代写作者笔下,从村镇叙事、都市经验再到赛博朋克的时代幕景,那些置于现实重荷下的想象路径与个体情感脉搏一起汇聚为当下时代的蓬勃新声。

  倾听声音里的秘密

  在流媒体时代,如果说电子屏幕前的自主选择往往暗含着感受与情感力的“折叠”,那么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声音正以一种独特的物质性重新调动着读者的感官经验。作为“天地稀声”专栏的开篇之作,鲍尔吉·原野《万物交谈》(《当代》2024年第2期)以生灵之间互相来访的信件为线索,由喜鹊与麦穗鱼、灯绳与摇篮、蜘蛛与苔藓三组物象展开,通过时而活泼时而深挚的心灵对话体,写下天空、云彩、河流、植被与牧民家族的朴素生活,直抵草原万物的灵魂深处。

  声音不仅是音色本身,在个体言语与社会公共空间构成的“混响”里,它揭示着人们情感深处的秘密。韩东的短篇小说《乡村音乐》(《人民文学》2024年第2期)以举办乡村音乐节为背景,讲述了“我”在徽南玉山村旅居期间,偶然与民宿的工作人员魏姐和她儿子相识的故事。从务工经历、家庭生活再到照料迷路的老太太,来远方安顿身心的“我”在日常的倾听里逐渐了解魏姐这位普通乡村女性的生命过往。

  作为一部有力回应时代热议话题的作品,莫华杰的短篇小说《贵客》(《当代》2024年第2期)是一则关于拐卖妇女未遂案件的后续创作。当城里人张柱子陪着外出打工的堂姐一起回到大山深处,这位男子勤恳的劳动、真挚的表白背后暗藏着令人心惊的情节骤转,小说由此勾勒出山村淳朴民情与外界经济风潮下的伦理龃龉。《十月》2024年第2期“小说新干线”栏目推出“女性成长”小辑,刊发了伍倩《母亲的悬崖》、曹译《夏日已逝》、余启凡《夜寺》三位年轻女作家的小说新作。从成为母亲的选择、青年人恋爱前后的欲望缠斗,再到意外事件以后的禅寺重逢,不同故事里的女性命运逐渐拨开成长叙事里绵密多歧的枝叶,通过行动重新确认自我情感与尊严。

  在万物生长的时令里,观察各大文学期刊推出的最新作品,会发现这些新的文学果实携带着多重纹理。无论是岁月的刻度、城镇经验的新质还是叙事声音里的秘密,这些别具风格的文学新作一起构成了活跃在当下文学现场的“春之声”,它们由此开启新的审美之旅,在绿意盎然的文学天地里自在生长。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