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少日记》:青春阴影下的温柔治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年少日记》:青春阴影下的温柔治愈

来源:齐鲁晚报2024-04-28 09:37

  作者:陈佳佳

  正在上映的电影《年少日记》,延续“新浪潮”港片观照现实的人文选择,借一本尘封日记回溯家庭悲剧。有限预算下,影片凭借哀而不伤、克制内敛的独特叙事打动人心,再次向观众证实大场面轰炸以外,低成本佳作的镜头语言魅力,成为开年以来又一部口碑华语片。

  随着德彪西的经典曲目《梦》轻声奏起,《年少日记》想要传递的情绪逐渐浓厚,在情节变幻中跟随乐声起伏流淌,舒缓而哀伤。影片聚焦郑家两兄弟郑有杰、郑有俊的错位人生,借日记过往与当下现实的交叉叙事,讲述了二人截然不同的处境,借此传达“比较文化”给幼童带来的难以弥合的伤痛。片中,聪慧优异的弟弟有俊仿若天之骄子,总能得到全家人的爱惜和关注;成绩落后的哥哥有杰不被认可,拼命讨好父母却换不来欢心……在强者碾压弱者的结构性暴力里,赚大钱的父亲扮演着“暴君”角色,拥有绝对的权力,而本应友爱相处的孩子们彼此淡漠,在相互较量的竞争中扼杀童心。深藏屋角的年少日记是谁写的?“落后的哥哥”能否活成想要成为的大人?这些谜团在影片前期始终缠绕着观众。

  与此同时,另一时空的叙事徐徐展开。已经成人的郑先生过上了日记里向往的教师生活。正如电影主题曲所唱,“如果呼吸,可盖掩低泣。昨天那伤痛,不会被证实。”童年创伤在大人世界似乎全部隐去,只剩成年后一声偶尔的叹息。可惜,教室里一封无人署名的遗书,将青少年抑郁话题再次摆上桌面。想要过去的从来不会轻易过去,这是导演刻意设下的“诡计”。多年后,看似被掩埋的伤痛实则从未消失。

  类似的情绪或情节,在其他的电影中也有表述。电影《狗十三》中的父亲自觉委屈的“苦心”,表述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不是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在旧式家长深信并效仿的棍棒教育里,折射出高压竞争下亲情异化的家庭悲剧。而这样类似的表达,在《年少日记》中同样有所影射。做错事的有杰自觉拿着鸡毛掸子等待父亲“惩罚”,而此时失望的父亲连最后的打骂都已放弃。这场没有挨打却胜似挨打的冷暴力将有杰彻底压垮。它让有杰觉察到自己好像“不被爱着”——因为爱不是天然的,爱似乎自始至终是有条件的。事实上,与其说“无爱”,不如说是许多人没有爱的能力。影片中,父亲临终之际早已忘记有杰的长相,却还忘不了他生前总是挂在嘴边的那一句“对不起”——掏心掏肺。然而,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哪有如此多的亏欠?两代人的沟通错位好似永远无法和解。如何把常怀歉疚的“对不起”变成交心的“我爱你”,是家庭交流必修的课题。

  《年少日记》带给观众的决然不是感动的眼泪,大多数是委屈的哭、被看见的哭以及感同身受的哭。《小王子》里说:“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他们忘记了。”所幸,还有一个导演仍记得自己曾是个小孩。《年少日记》的导演卓亦谦借用这本被抛弃的年少日记,提醒所有人不要遗忘那个无助的“我”。《年少日记》质感精致,观感轻盈,并无想象中沉重。因为导演本身无意消费话题,更无意“硬蹭热点”。为了避免陷入情绪电影的窠臼,影片多处表达审慎而克制,鞭辟入里、客观真切。如,片中两起坠落彼此呼应,推动叙事层层递进:其中一人长大却依然没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另一人还未长大已然失去希望,兄弟之间的“比较文化”正是紧张气氛在家庭的体现。

  男主与网友的“抑郁症”论战,凸显影片对于现实的观照。其背后,不仅是香港新浪潮导演惯有的社会责任感,也潜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剧本灵感来自导演大学时期自尽的同学。比起消费话题,《年少日记》来自真情实感、真情体悟,更愿意避免浮夸和绝对化。正如片尾演绎的那样——男主将多年心事托盘而出,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终于能够与前妻达成和解,电影本身也更愿意传达温柔治愈的能量。

  电影《年少日记》的导演卓亦谦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人生中只有一部电影的话,我很想拍这个题材。”《年少日记》堪称大胆的选题,影片是对现实伤痛的确认和回溯。当难挨的时刻长大后被悉数忘却,通过电影,我们或许能够再次回归童年,听见近在咫尺的哭声,看见易被忽视的弱者,继而重新找寻治愈和守护的力量。而导演,多年之后终于借助主角之口,说出了那句未能传达的心里话:“只要你说出来,就会有人在意”,即使我“未必帮得了你,但是可以陪着你”。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