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非典型爽片叙事重启老IP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以非典型爽片叙事重启老IP

来源:文汇报2024-05-14 10:15

  作者:卫 中

  在进入人类数百年前遗留的武器基地后,猩猩诺亚与人类女孩梅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诺亚被童书话本所吸引,它希望学会人类的文字,从而阅读书籍;而梅则选择了武器,希望恢复人类的荣光。电影《猩球崛起:新世界》的导演韦斯·鲍尔似乎借此暗示人类与猿类两个物种的命运抉择。

  作为“猩球崛起”系列电影的第四部,《猩球崛起:新世界》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故事线,将原本无可延续的IP重新“续命”。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讲师杜梁认为,《猩球崛起:新世界》为中国电影的IP宇宙建构提供了启发:“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故事形态和叙事主题的累积,即使某个电影IP遭遇吸引力下降的困境,也能够进行故事的重新嫁接和再次启动。”

  放下对“爽片”的期待,或许会有意外之喜

  地球历经300年时光荏苒,电影《猩球崛起:新世界》中的猿类已经成为主宰,而人类却因为“猿病毒”的流行早已经失去语言能力,被猿类称为“哑口”,过着和野生动物一样的生活。主角诺亚出生在驯鹰部落,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但突然出现的铁面猿摧毁了一切,诺亚的父亲被害、母亲和部落成员被掳走,灾难迫使它走上拯救族亲的复仇之路。影片的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仍是按照观众耳熟能详的“落难王子复仇”套路展开。杜梁指出,目前好莱坞工业体系中IP叙事“很难实现拓展,往往只能在既有的叙事框架中不断重复”。

  对那些想看“爽片”的观众来说,《猩球崛起:新世界》可能会有点失望。纵观全片,打斗场面并不多,反而充斥着大量对话和探索。同时,新的主角诺亚作为刚刚成年的猩猩,性格尚且稚嫩和不成熟,与前作中极具领袖气质的恺撒相比缺乏“个人”魅力以及观众人气的积累。此外,145分钟的时长加上慢节奏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影片的预期产生落差。

  如果放下对“爽片”的期待,可能会有别样收获。影片的视觉效果十分出色,猿类面部表情细致入微,破败的人类建筑物遗迹重归自然怀抱的景象也颇具视觉冲击力。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与大量面向欧美观众下沉市场的好莱坞电影相比,《猩球崛起:新世界》试图纳入对文明的兴起、冲突、衰落、传承的探讨,让影片具备了一定的厚度。有观众为这部电影打出五星评价:“生存还是毁灭,相信还是对立,斗争还是和平共处,都是未竟的答案。”

  一只仰望星空的猩猩,让观众思考文明之间的相处方式

  在阳光洒落的自然美景中,猩猩诺亚与人类女孩梅的友谊正让观众感动。但梅藏在身后的手枪,却刺破了这种美好假象,提醒观众两个物种文明之间的信任并非表面那般坚固。科幻电影中人文元素,既应当回望过去,也需关怀未来。《猩球崛起:新世界》延续了前作中不同物种文明共存的重要的议题,让观众思考当不同文明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是走向野蛮的征服,还是寻找和平共存的途径?

  与好莱坞影片中普遍存在的悬浮离奇不同,《猩球崛起:新世界》中融入了一丝丝的历史厚重感。300年前,在领袖恺撒“团结才能强大”的号召下,猿类摆脱了人类的统治;300年后,铁面猿却将“团结”曲解为征服和统治。而荒野中流浪的红毛长臂猿拉卡背负着象征人类文明的书籍,四处传播着真实的恺撒精神。有观众认为,这些野蛮与文明之间的较量,也是人类漫长历史中某些片段的映射。

  影片的最后,古旧的天文望远镜下,猩猩的眸子在璀璨的星光下闪动,充满了对星辰大海的好奇;同时在另一边,苟活在残存基地中的人类重新开启了卫星通讯,试图夺回自己的统治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猩球崛起:新世界》不仅仅是猩猩与人类的故事,也是让观众思考如何面对未来、如何寻找文明共存方式的问卷。甚至一位观众展开无尽联想:“电影中人类与猿类的关系,可能是将来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预演。”(卫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