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每一幕,都是时代的注脚——对金融题材剧热播的思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每一幕,都是时代的注脚——对金融题材剧热播的思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5-24 10:06

  作者:吕 帆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年尚未过半,已有《繁花》《追风者》《城中之城》3部热播剧集涉及金融领域,且将时间轴从上世纪上半叶延伸至当代:《追风者》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借“金融+谍战”的创新表达,回溯历史,坚定赤诚信仰;《繁花》书写20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风起云涌的金融史,演绎改革开放弄潮儿的奋进人生;《城中之城》则聚焦2018年前后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全景式展示银行、证券、信托、投行、房地产业各色人物的命运沉浮,折射时代的潮起潮涌。

  《繁花》剧照。

  《追风者》剧照。

  《城中之城》剧照。  本文配图均由出品方提供

  金融题材剧集屡屡“破圈”,离不开其专业性、戏剧性、时代性与可看性的交融,更体现出“人民金融为人民”“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等时代命题。具体而言,这些剧集均辩证地处理好了“竞”“镜”“境”三重关系。

  竞:以戏剧之力演绎金融故事

  影视剧集要让观众沉浸于不同年代的故事,首先需要引人入胜的情节。为何金融题材广受青睐?从叙事手段看,金融故事本就自带高可看性、强戏剧性。股市决断的惊心一跃、攻城略地的人世沉浮,加上金融高手对阵博弈中的明争暗斗,连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足以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

  《追风者》中的沈图南与魏若来师徒,如何通过一次次抉择终于走到彼此命运的分岔口?《城中之城》里的“白衬衫”怎样一点点变灰,又是谁将走向终局,揭开事实真相?在金融市场“高价”“高压”“高危”的戏剧情境中,对垒双方的竞争、人物之间的竞逐、博弈进程的竞合,被浓缩、交织、放大,让观众通过变幻莫测的剧情,收获审美愉悦和金融认知。

  更重要的“竞”则体现于时代背景。中国现已是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科技赋能、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积极举措,更让金融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驰而不息。但在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日益成熟的发展道路上,始终伴随着改革与阵痛、经验与总结。如《繁花》中的“宝瀛大战”反映的是1993年轰动全国的“宝延事件”;《追风者》被网友誉为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顽强开展革命斗争的“红色金融党史课”;《城中之城》则聚焦金融反腐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而在这些不同年代的金融故事里,个体的奋斗与成长始终是极为亮眼的一笔。“竞”不仅体现于外在的情节冲突,更是人物内心的写照:一个人若面对难关无法坚毅前行、智勇双全,必然会在大浪淘沙中丧失葆初心、明方向、担重任的自我要求,更不必说金融报国、金融向善的使命情怀。

  镜:以众生之相描摹复杂人性

  如果说“竞”要求的是创作者在专业度、真实感、戏剧性方面的精妙平衡,“镜”考验的则是如何将这份思索向历史延伸、向当下开掘,在观众心中埋下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可能。

  金融业服务各行各业,本就具备见众生百态的基础,金融题材剧经由戏剧性呈现,长于铺陈各种人物关系,描摹多彩时代风貌,编织情节纷繁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剧集并未受限于将笔墨对准职场众生相,还浓墨重彩展现主要人物对自我的剖析、对幽深人性的洞察,也因此为剧集带来更为深刻、广阔的表现空间。

  《繁花》写尽大上海的繁华,却归于“人不响,天晓得”。阿宝为了与雪芝的十年之约,誓成伟业,终成宝总;宝总为老字号品牌“三羊”的发展步步谋划,但逃不开“玲子拿走运气,汪小姐拿走单子,李李拿走至真园的筹码”,终不得不入局股市,与能够搅动市场的“鲶鱼”对垒。所幸最终虽四面楚歌,宝总仍靠底牌做回阿宝,虽然人情还清、商战未败,但他选择孤身离开,再也没有回过黄河路、见过旧相识。

  《城中之城》同样留下“巨响无声”的自我审视式结尾。当赵辉犯下数罪,站上天台准备结束自己的人生,虽有女儿安抚、老友苦劝,但他脸上复杂而怅然的表情,正是心中那面“镜”里的扭曲影像:曾几何时,他竟然变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模样?那件变灰的“白衬衫”,从何时起丧失了初心?剧集对腐败的批判、对人性的洞见,为观众带来启迪与反思。

  境:以自强之心映照信仰之路

  文学、戏剧均是“人学”,关注个体境遇一直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优长。通过《城中之城》,观众是否能实现共情?倘若置身其中,又会做出何种选择?通过《繁花》,观众能否自信地做到情义两全、静待时光见证一切?通过《追风者》,观众能否体会到,坚守信仰的难度其实丝毫不亚于寻觅真相?

  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的渐近线。在你我身边,银行信贷、企业债券、股权融资、保险、期货……现代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助力百业民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把过去的金融故事讲出彩,是为了把当下的金融事业建设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尤其当下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怎样通过讲好金融故事,传承金融传统,汇聚金融共识,促进金融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影视创作大有可为。如通过《追风者》的讲述,观众形象地理解了既要抓紧“枪杆子”也要抓紧“钱袋子”的理念,剧集还特意展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扁担银行”的由来:由于革命环境艰苦,很多红色金融机构没有固定地址,时常是营业部跟着部队走,连印钞都要在地窖秘密进行。在剧中,随着魏若来抵达中央苏区,投身革命经济工作,剧情迎来了尾声,但中国金融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江西瑞金宣告成立,毛泽民任行长,即如今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中国金融由此历经风雨,在其后的岁月里加速发展,表现出强大生命力。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要通过影视语言再现历史,触达时代的本质。这几部金融题材剧讲述了不同年代的故事,展现了鲜活的众生相,并且用影像勾勒了金融业的发展变迁,预示了金融业的辉煌未来。

  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故事的优质传播,体现着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期待未来,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铭记历史、聚焦当下的行业好剧,不仅为观众带来精彩故事,更为时代书写奋进华章。

  (作者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公室主任)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