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波”回荡“光荣之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电波”回荡“光荣之城”

来源:文汇报2024-05-28 09:59

  作者:宣 晶

  昨晚,在具有象征意义的19:49和20:24两个时间,浦江之畔的上海地标东方明珠塔以亮灯发送摩斯密码“爱”“永恒”的方式,写下献给新中国成立75年的红色情书。与此同时,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申城揭开神秘面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用浪漫的‘电波表白’向先烈们致敬。这既是电影主人公李侠与兰芬之间的真情告白,也代表了我们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兰芬的扮演者、上海歌舞团副团长朱洁静动情地说。

  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中“文艺影视”板块唯一一部市级重点电影项目,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昨天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行“致敬场”观摩活动。现场还宣布:这部创新之作将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于6月15日首映,并将自6月18日起全国公映。

  影舞融合,爆款“红色IP”再出发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上海歌舞团出品的原创同名舞剧,由郑大圣担任总导演,崔轶担任导演、总制片人,王佳俊、朱洁静领衔主演,该团原班舞蹈演员倾情出演。“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是由上海红色文化基因孵化而生的一张城市名片。

  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屡次被改编成艺术作品:1958年由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是一部影响力极其广泛的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突破性创意和优秀表现力成为“现象级”作品。首演一炮打响,至今已经演出614场,还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华大奖等殊荣。如今,上海歌舞团携手尚世影业推出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度焕新故事表达。

  从电影到舞台,又回归电影,“电波”的故事在“光荣之城”的上空勾勒艺术的螺旋,用持续的生命力,记录下铭刻历史的英雄赞歌。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为打破舞台表演的“第四面墙”创造了丰富的叙事脉络。“电影可以将优秀青年演员最美的年华、最棒的表演定格在镜头里。”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影舞融合”探索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拓展,可视作爆款“红色IP”再出发,“希望开拓剧场、影院‘双向互哺’的新模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现场表演的魅力。”

  这不是对舞剧的照搬和还原,而是用电影语言进行了一次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在保留原舞剧的主体呈现外,电影取景车墩影视基地,进驻LED虚拟摄影棚,选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实景、排练厅环境等,将故事穿插于虚实之间。同时,影片全面应用杜比全景声、4K超高清、MOCO(动作捕捉摄影机)、伸缩炮、LED虚拟摄影等技术,使动人舞蹈与紧张情节融为一体。电影后期制作近6个月,先后剪辑共15个版本。“没有任何形式感抵得过真实现场的震撼力!”郑大圣表示,基于这种艺术思考,主创团队选择在电影中融入若干历史资料片的方式,以一种“偶然插入”的状态呈现。

  真情流露,回应时代的创作要求

  “舞剧电影保留了精华舞段,现实和虚幻交替,以更适合银幕的方式讲述故事。”资深舞剧迷小顾已经看过70多遍舞剧,而电影里的“小光之死”依然让她热泪盈眶。“回忆中小光啃苹果的那段戏真的太戳泪点了,虽然电影和舞台版不同,却更生活、更细节。”

  舞剧电影为何感人至深?“我们在舞台上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表演,但到了片场,这种真切特别‘落地’,具象到摘菜、织毛衣等细小之处。曾经我以为把‘最好的一遍’通过电影的方式留存,事实上,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更得到镜头的青睐,完成了微妙的跨越。”朱洁静还发现有了电影经验后,再回到舞台后状态更好;“演员们可以尝试多元的表演方式,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能力不断进步,是时代创造了这样的艺术生态。”

  昨天,美琪大戏院的大堂还举办了小型展览,展出李白烈士家书、“双百”人物座谈会入场证、“双百”名册等文物。据悉,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纳入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红色电影之旅”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由团市委发起的“光荣之城青年行”上海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宣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 《去有风的旷野》:领略自然之中的寂静与洪荒之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