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盒子里的猫》:在人生盲盒中洞见温暖现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盒子里的猫》:在人生盲盒中洞见温暖现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07 11:53

  作者:戴硕

  近期,综艺节目《盒子里的猫》正在优酷热播并引发广泛讨论。该节目创新节目模式,用物理学的经典猜想“薛定谔的猫”作题眼,让嘉宾在欢乐闯关的过程中打开有关现实议题的盲盒,在抽丝剥茧的探秘过程中直抵温暖人心的真相。

《盒子里的猫》:在人生盲盒中洞见温暖现实

  传播学者斯蒂芬森曾提出“传播是游戏”的假说,强调受众自主选择的能动性。《盒子里的猫》将游戏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制造欢娱的传播效果,令人获得有趣的观影体验。《盒子里的猫》最突出的特征是在“熟人局”这一设定下制造出的效果,与好朋友一起闯关更显自如松弛,同时也能产生更强的综艺感。有的嘉宾几次无意中破坏线索,有的嘉宾反复传话使翻译变味,还有一些嘉宾即使集思广益也想不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答案……他们在盒子中的很多行为都因即兴而出人意料,突破节目设置的行为本身又带来了“对比”之后的效果。如此,节目设置的闯关谜题,在“熟人局”的催化中成了笑料的集散地,让节目首先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盒子。

  在“有意思”的基础上,《盒子里的猫》的每一个环节设定都具有独特意义。在学校中破解一个个谜团,最终发现原来自己是在老去的回忆中闯关;在记忆回廊中复盘不开心的事,发现噩梦大多来源于内耗和多虑;将不匹配人生下一阶段的“完美”抛弃至“废物区”,醒悟了发现所有不完美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节目用游戏的一个个环节,暗示着现实中引人深思的话题,并通过悬疑和大反转,传递直抵人心的温暖价值。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到却很难。《盒子里的猫》将社会热点议题用密室逃脱的形式拆解成多个极具趣味的环节,让年轻人更容易跟随嘉宾闯关的脚步理解、感知这些道理,并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获得追寻幸福生活的动力。

  作为一档闯关类综艺,《盒子里的猫》处处体现着“影视+综艺”的艺术匠心。一方面是置景、美术、道具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当嘉宾进入游戏盒子,便仿佛真的进入了“薛定谔”状态,沉浸式地被场景所指引,进入了开动脑筋、完成任务的真实情景。进入盒子就面临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科技感满满的完美速成实验室、颇具年代感的学校教室宿舍布置,节目在服化道方面的高标准,让剧情发展更有场景依据。另一方面是NPC的投入表演,众多演员成为“盒子”场景的一部分,营造出或紧张或轻松的氛围感,令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无论是专门出来捣乱的葫芦娃和爷爷,还是在学校中模仿猫咪的同学,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用专业性表演传递真情实感,从而增强现场的氛围感。

  此外,编导还将戏剧元素融入节目中。在每个闯关任务的末尾,专业戏剧演员都会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演绎,就连从艺多年的明星嘉宾也无不动容。有关父爱的五幕剧,生动呈现了难以言说、羞于表达的父爱;关于“自杀的狗”的喜剧,通过一只宠物的心理活动暗合了普通人的心情动态;有关“完美”的情景演绎,阐述了“接受不完美”的生活哲思。节目在游戏的过程中兜了一个大圈子,用戏剧的形式进行升华,最终回到一个温暖、善意、更容易被人接受的主题上来,这恰是戏剧艺术与综艺融合所带来的魅力。

  根本上说,戏剧元素在节目中的融合,是闯关类综艺的新巧思,在增强节目可看性的同时,用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与戏剧一样,综艺作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其根本创作目的也不仅仅是给人带来欢乐,更重要的是在观照现实的同时带给观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盒子里的猫》在一场场有关生活、社会的实验性游戏中,揭示着生活的真理和本质,开启人生的盲盒,带来勇往直前的力量。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 何天平:新笔触下的东方武侠世界,从金庸经典中走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