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亦舒女郎”变迁看时代表达变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从“亦舒女郎”变迁看时代表达变化

来源:北京日报2024-06-11 09:53

  作者:邱伟

  根据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正在央视八套播出,剧情尚在徐徐推进但热度值迅速攀升,刘亦菲、佟大为、彭冠英在剧中出演的人物各具看点,尤其女主角黄亦玫拒绝被定义的强烈自我意识,成为剧迷讨论的焦点。

  《玫瑰的故事》改编自香港作家亦舒写于1981年的同名小说,原著从四名男士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女主角黄玫瑰跌宕丰富的情感与事业。从当下的角度来看,亦舒原著的角色有些脸谱化与模式化,女主角凭借美貌获得事业与爱情,却因为命运反复面临抉择的痛苦,部分桥段在当代都市人看来,难免有些矫情,而此次开播的同名电视剧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剧中,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黄亦玫(刘亦菲饰)一路在呵护中长大,从小便展露出艺术天赋。初入职场,黄亦玫凭借自己的热情与应变能力,不仅受到重用,也与合作伙伴庄国栋(彭冠英饰)相识相爱。由于剧情处于开局阶段,故事主线上黄亦玫对情感的抉择尚未展开,黄亦玫的灵魂伴侣傅家明(霍建华饰)、“婚而不爱”的方协文(林更新饰)等重要角色也都没有登场。尽管如此,刚刚开篇的剧情热度已蔓延开来。刘亦菲“36岁演22岁女大学生”“5集换了32套造型”冲上热搜。除了剧中令人目不暇接的时髦穿搭,用“双视角”呈现女主角黄亦玫与初恋庄国栋的互相暗恋与试探表达,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观众讨论最多的还有剧中呈现的相对“自我”的价值观。

  这几年,《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等亦舒作品频频被搬上荧屏,与原著不同的是,改编者们会赋予作品更具时代感的视角,亦舒剧的播出也引发了关于如何界定独立女性的讨论与思考。

  《玫瑰的故事》则是一个有些不同的女性故事,剧情开篇一幕就是黄亦玫哥哥的同事周士辉与相恋7年的女友芝芝悔婚,只为获得黄亦玫的芳心。面对周士辉的表白与芝芝的责难,黄亦玫坦然承认与周士辉喝过咖啡吃过饭,也直白说明并不喜欢周士辉,进而表达对事件的态度是“他不结婚与我有什么关系?”“他都这样对你了,你还要他?”面对母亲的迁怒与哥哥的权宜之计,黄亦玫依然我行我素去上班,规劝芝芝不要被负心男辜负一辈子……这种不畏世俗眼光、不带丝毫造作却也非常自我的方式,引得网友在故事开局就展开讨论,支持的觉得黄亦玫真性情,勇敢做自己;而反感的指出这种一路开挂又不顾他人的活法,很难让普通人共情。

  《玫瑰的故事》以黄亦玫跨越二十余年的成长故事和情感心路为主线,围绕其事业、爱情、家庭展开,展现出现代女性在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与美满爱情的道路上所面临的种种抉择,是一部讲述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情感关系中淬炼成长、探寻自我价值的作品。剧中,庄国栋作为黄亦玫的初恋,因个人原因放弃爱情;方协文与黄亦玫虽步入婚姻,却因价值观差异离婚;傅家明与黄亦玫心灵契合,却因病痛分离;何西则为黄亦玫带来新的情感篇章。这四段感情从花季年华到不惑之年,展示了黄亦玫在不同生命阶段的遭遇与成长,故事主线聚焦于主角人物展开自我探索的过程,这种多面人生的述说,塑造了一个荧屏上并不多见、更具人生体验色彩的女性角色。

  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情感故事的叙事难度,以及刘亦菲能否驾驭大跨度角色塑造,还有作品大刀阔斧的改编是否会像此前的亦舒剧一样陷入“魔改”争议,都有待接下来的故事给出答案。

  从自我觉醒到自我探索,不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成长与需求,也随着时代发生着巨变。大女主爽剧从外在的种种物质加持过渡到探寻内在自我,通过荧屏“亦舒女郎”的变迁,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表达与当下都市人群内心需求的写照。(邱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春发 潘巨强:当表情包加入影视剧推广阵营之后

  • 《南来北往》:列车背后的时代变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