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风起中短篇,释放剧集发展的内驱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风起中短篇,释放剧集发展的内驱力

来源:文艺报2024-06-13 10:58

  在我国,电视剧走上荧屏是从短篇电视剧开始的。1958年,全剧只有20多分钟的《一口菜饼子》拉开了国产电视剧发展的序幕。在此后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荧屏是短篇电视剧的天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了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从此改变了短篇电视剧一统荧屏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快速崛起,中短篇电视剧因其篇幅短小,其排播与商业化方面都存在一定难度,其占有量日益萎缩。近期,《我的阿勒泰》《新生》等一大批优质中短篇剧集火热出圈,各大平台也竞相入局中短篇剧集赛道,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短篇剧集的不俗魅力。文艺报特刊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会长卢蓉文章,探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中短篇剧集创作该走向何方?

——编 者

  作者:卢 蓉

  近期,一批形制上乘、体量短小的国产剧陆续播出并收获热烈收视反响,不仅让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消失多年的中短篇形态重新回到观众视野,更带着崭新的表现形式和美学气质登场,刷新了荧屏气象,生机活力扑面而至。

  新的传播环境和接受习惯的改变让短视频市场走俏的同时,也催生了长视频更灵活的品类定制。继八集《我的阿勒泰》掀起现象级热议高潮之后,各大网络平台酝酿已久的中短篇剧集相继发力,目前正在接力的新一轮“悬疑剧场”,几乎都是十集左右的体量。这一载着“创品牌”使命、同时也是竞争最“内卷”的商业赛道,几乎集合了各家年轻而新锐的创作团队,充实的备播剧目形成奋楫争流的景象。网络剧《新生》便是其中之一。该剧由优酷、伴山(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5月6日起在优酷及优酷海外平台上线,5月7日在流媒体平台奈飞上线,播出覆盖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悬疑推理剧,《新生》故事的开端并无案件发生,随剧情展开,现实中隐而未露的一连串诈骗案件才逐渐浮出水面:五个本不相关的人被一个人物“费可”连环行骗,遭遇了金钱、身心、情感的惨重损失。前五集里,五个人的口述描绘出诈骗犯主人公费可是个相貌出众、高智商、高情商的行骗者。自第六集故事反转,在女主人公、记者何姗的引导下,每一个“受害人”其实都在撒谎和欺骗,为了各自私利和立场,隐藏了诈骗案的真相。至此,多人讲述的“故事拼图”形成了鲜明的辨识度,在类似“罗生门”的主题下,广泛的社会议题、现实属性得以涌现。

  不同于以往题材视野,费可“高段位”的诈骗行为发生在当今社会多数人群中间,畅行于中产、上流社会群落。高考舞弊、重组家庭、名校生头衔、官二代、金融“老鼠仓”、交易婚姻、企业主投机、出轨情人……广泛的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身上的各种投机心态、诈骗诱因一一显影。费可的经历,除了一部分源于他幼时家境遭遇所扭曲的人性,另一部分源于不可信的人际交往。从继母、陈树发、程浩、甚至办假证的小乔,行骗的起点是每个人都认为费可有利用的价值,对他进行利用,然后才引燃了费可加倍强烈的报复性诈骗。他针对每个人的特定需求或欲望,量身打造不同的“骗术”,建立起受害者的信任后,再利用这份信任为自己服务,并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和对受害者情感的伤害,以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故事洞穿了人性潜在的自私、虚伪、投机、无节制的欲望,让观众一步步看出剧中人物心里没有节制的私欲、投机取巧心理,是整个连锁诈骗网的真正的起爆点,由此具有强烈而广泛的人性观照与警示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剧中包含的强烈的人心孤岛意象、人际交往的险境、人性欲望的失控状态,暗含着商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刻变化和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反思。故事多维度、立体地描绘出被欲望围猎、吞噬的人性;相应地,镜头呈现出都市社会特有的异化感和孤独感。画面反复出现的孤岛形象,还有最后暴风雨中的游艇、黑色的大海,逃生和求救的人们身处欲望的险境,投机、欺诈、加害和利用,引出不断叠加的风暴,最终在道德和良知的捶打中,有的人落荒而去,有的人完成救赎与新生。故事以一种当代版都市人性奇谭的形式,隐约释放出现代派文艺拒绝简单模仿生活,寻求新的表现手法捕捉生活复杂性的尝试。

  把叙述从故事、人物、现实朝向社会心理、人性迷宫,乃至哲学反思上做牵引,让我们不由想起之前《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隐秘的角落》等系列作品,这些新颖而个性特征鲜明的故事在丰富了现实题材表达的同时,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探问和新的美学尝试。回望早期中国电视史,中短篇电视剧从来就以思想和形式的实验性、先锋性为行业开先。我们今天依然记得《南行记》《今夜有暴风雪》《女记者的画外音》《希波克拉底誓言》等20世纪80年代中短篇电视剧为中国电视艺术的开拓和语言更新贡献的勇气和功绩。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由商业题材起家,亮点陆续显现的中短篇悬疑推理剧,专业化、技术化日益成熟,风格化、作家化特征日益明显,对现实的勘探、对人性的表现日益深化。其成长轨迹再次显示出文艺实践领域,文艺思想及其美学品质的提升是发展的关键。无论选取的空间形象是密室、小镇,还是大都市,创作者都要有能力面对并处理好当代文艺实践的现实性与假定性的共生、审美性与思想性的交汇。无论是来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本格推理,还是发展至今的社会推理,它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在走向开阔和复杂,从畅销读物迈向文学创作的进阶背后,其实质是创作的现实深度、文化价值、美学品格上升的表现。

  放眼同期全球市场,十集以内的迷你剧几乎是高品质剧集的聚集区和行业拿奖俱乐部,它们的生产及传播活力很大程度上标注出当代西方文艺思潮的趋势与动向。之前HBO限定剧《东城梦魇》用“小镇人际”的迷局,延续了愈合沉疴的文化思考;《人生切割术》用科幻悬疑的形式对西方社会系统造成的个体伤害进行福柯式“技术批判”;今年4月新播的《谜探休格》呈现沉浸式解密历程,故事形式难以用传统类型界定……数智时代的社会巨变带来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变化,传统价值观正在经历裂变与重建,文艺创作要有足够的能力跟进现代生活的复杂演进。作为活力充沛的文艺先锋,中短篇剧集创作应把握好新的发展契机,努力贡献新的美学思想,大胆创新艺术形式,激发更有智慧的故事想象,以此来对话我们今天置身其中的、变动不居的世界。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会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走停停》:文艺中年的罗曼蒂克悬空术

  • 《快乐王子》:成为一棵健康的树,撑起自己的苍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