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女性复仇剧:复仇一时爽,创新费思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国产女性复仇剧:复仇一时爽,创新费思量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6-14 09:51

  作者:曾于里

  吴谨言、王星越领衔主演的女性复仇爽剧《墨雨云间》,成为当前剧集市场的黑马。吴谨言饰演的薛芳菲,令很多观众联想到她在2018年爆款剧《延禧攻略》中饰演的魏璎珞。

  从唐传奇、明清小说到当代影视剧,“女性复仇”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有必要说在前面的是,“复仇”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通过以暴制暴的“私刑”对敌人进行报复,这为法律所不允许、不可提倡;另外一种是在制度框架内,用制度允许的手段实现正义对邪恶的战胜——本文所提及的国产女性复仇剧均属此类。

  从《回家的诱惑》《甄嬛传》《锦绣未央》《延禧攻略》到《墨雨云间》,国产女性复仇爽剧既延续古代小说女性复仇母题的基本范式,也有新的沿革,尤其是女性价值的承载与表达。不过,国产女性复仇爽剧囿于廉价“爽感”,并无提供更具超越性的抗争路径。

  母题之一:家族之仇

  当代影视剧中很多观众乍觉得很新鲜的主题设定,都能在古代文学中找到相应的母题——人类的情感体验、社会矛盾和道德议题在本质上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女性复仇故事亦然。

  在复仇的叙事框架中,女性遭受极大的不公或伤害,如背叛、欺凌、暴力伤害等,她们决定采取行动,为自己或家人讨回公道;仇人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主人公情感冲突与行动抉择的源头。

  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古代女性复仇故事的“仇人”,主要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超越女性身份属性、并非女性独有、在男性向故事中也经常出现的“家族之仇”。即,主人公的家人或家族遭受不白之冤,主人公为恢复名誉、讨回公道而踏上复仇之路。古代的这类小说中,男性是更常见的复仇者,但也有一些故事以女性为主人公,很典型的案例是唐代文学家李公佐创作的传奇《谢小娥传》。

  谢小娥出身于商人家庭,嫁给一位侠士。谢小娥的父亲拥有大量财产,与女婿一同乘船经商,穿梭于江湖之间。不幸的是,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被盗贼杀害,财物被洗劫一空。谢小娥在袭击中受重伤,大难不死后投靠一寺庙,过着清苦生活。后来,父亲和丈夫的鬼魂向谢小娥透露杀害他们的凶手的线索。谢小娥化装成男子,深入虎穴,凭借智慧和勇气找到并接近这两个凶手,成功为亲人报仇。

  《锦绣未央》《延禧攻略》等女性复仇剧,是对这一形态的改写。《锦绣未央》中,北凉无忧公主心儿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北魏大将军叱云南为实现个人野心,擅自出兵攻打北凉,导致北凉国破家亡,心儿在一夜之间失去一切。为求生存并为家族复仇,心儿冒名顶替尚书府之女李未央的身份,返回尚书府,筹谋复仇。而《延禧攻略》中,魏璎珞起初入宫的动机,则是为了探寻姐姐魏璎宁的死因并为她复仇。

  母题之二:妻妾之争

  第二种形态为女性所独有,是由女性妻妾或妻婢身份差异而衍生的仇恨。

  封建制度下,妾和被男性宠幸的婢都是正妻之外的其他配偶。妾地位比婢稍高,但在家庭决策、财产继承、社会地位等方面几乎无权;妾所生的子女称为庶出,其地位也不及正妻所生的嫡出子女。婢女的社会地位更是低下,接近或等同于奴隶——她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可以被买卖或作为礼物赠送,即便有子女也很难改变其社会地位。

  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正妻作为男性合法配偶,其权威是男性权力的延伸,对妾婢的控制和凌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默许或纵容。同时,在一妻多妾多婢家庭中,妻与妾婢之间存在情感和地位的竞争。正妻可能会因为担心失去丈夫的宠爱或对家族地位的担忧,而对妾婢采取排挤、欺压的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在古代,正妻欺辱甚至杀害妾,尤其是婢的事件频频发生。

  这也成为古代女性复仇故事的素材来源。其常见表现模式是:正妻由于善妒等原因,杀害婢女。婢女“还魂”后,对正妻进行报复。

  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就记载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比如有这么一则笔记写道:“县丞张景先宠其婢,厥妻杨氏妒之。景出使不在,妻杀婢,投之于厕。景至,绐之曰婢逃矣。景以妻酷虐,不问也。婢讼之于荣,荣追对之,问景曰:‘公夫人病困,说形状。’景疑其有私也,怒之。荣曰:‘公夫人枉杀婢,投于厕。今见推勘,公试问之。’景悟,问其妇。妇病甚,具首其事。荣令厕内取其骸骨,香汤浴之,厚加殡葬。婢不肯放,月余而卒。”张景的妻子因为善妒,将张景的爱婢杀害,投尸于厕。后婢女的魂魄来报复,张景妻大病。张景捞出婢女的尸骨厚葬,她的魂魄仍不愿意放过张景妻。张景妻卒。

  在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剧,以及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称《知否》)为代表的宅斗剧,其内核之一均是妻妾/嫡庶对抗。

  《甄嬛传》的故事背景虽在皇宫,但皇后与众多妃嫔的关系实质就是妻妾关系。皇后是甄嬛在宫中最主要的对手,多次设计陷害甄嬛及其亲友;甄嬛以熹妃身份回宫后,逐步揭露皇后的真面目并将其扳倒。

  《知否》中,林小娘虽是妾室,但深受盛家老爷盛紘的宠爱,“宠妾灭妻”。林小娘工于心计,间接导致同为妾室的明兰母亲卫小娘的死亡。明兰在查明真相后,决定为母报仇。

  母题之三:复仇负心汉

  女性复仇的第三种形态最为公众所熟悉,女性的复仇对象为“负心汉”。这种复仇模式也是女性独有,与女性附属性的社会地位相关。

  封建社会中,男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自由度,包括教育、仕途晋升以及婚姻选择上的优势。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导致一些男性在获得权势或财富后遗弃原配,另寻新欢。由于女性依赖于男性生活,缺乏独立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一旦遭到遗弃,生活境遇便极为艰难。

  宋代广为流传的《王魁传》,是女性复仇负心汉的典型样本。王魁是贫穷却才华横溢的书生,在赶考途中因缘际会结识善良美貌的妓女敫桂英。两人一见钟情,敫桂英倾尽所有资助王魁,鼓励他继续求学上进。王魁深受感动,发誓功成名就后必娶敫桂英为妻。高中状元的王魁受到权势诱惑,为了仕途前程,违背对敫桂英的承诺,迎娶高官之女。敫桂英得知后悲痛欲绝,含恨而亡。她的鬼魂不息,向王魁索命。王魁遭到报应,结局凄惨。

  曾经创下收视纪录、以当代为背景的《回家的诱惑》,也是一个复仇负心汉的故事。出身贫寒的林品如,嫁入富裕的洪家后,因性格柔弱和未能生育而遭受婆婆的苛责和丈夫洪世贤的冷漠。林品如的养妹艾莉介入林品如的婚姻。林品如被洪世贤抛弃,在一次意外中失去孩子并被误认为死亡。绝望中“重生”的林品如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形象“高珊珊”回归,对洪世贤和艾莉展开复仇。

  《墨雨云间》亦缘起于对“负心汉”的复仇。薛芳菲不离不弃地陪伴贫寒学子沈玉容参加科考。沈玉容高中状元后,在婉宁长公主的压力下,为了攀附权贵,不惜对薛芳菲痛下毒手,将薛芳菲活埋。绝望之际,薛芳菲得到中书令之女姜梨的救助,借用姜梨的身份重返京城并展开复仇。

  进步之处:张扬女性意识

  国产女性复仇剧,在延续古代小说女性复仇母题的基础上,也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抗争对象的深化。女性复仇剧将抗争对象进一步延展与深化,不仅指向对女性施加压迫的个体或群体,也包括不公平的性别秩序和社会制度。比如《墨雨云间》一再痛斥贞洁观念对女性的压抑,化身为姜梨的薛芳菲不断在封建男权社会中争取女性权利,表达对平等社会秩序的渴望,增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抗争意识的主动。古代文学中,女性角色因社会限制和性别角色的束缚,生前往往难以直接反抗不公,只能死后“还魂”复仇,显示出抗争意识的匮乏。女性复仇剧中,女性的抗争充满主动性,无论是魏璎珞还是薛芳菲,均目标明确、坚定不移,展现出智慧、勇气和力量,颠覆性别角色的传统定位;虽然《甄嬛传》等作品中,女性也会经历从受压迫到觉醒的过程,但这一转变过程是“先抑后扬”,目的在于激励现实中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潜力,鼓励自我救赎和成长。

  古代故事中女性的复仇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即便成功复仇,也伴随着牺牲和沉重的代价(女性常常是自尽或出家),反映古代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悲观看法。当下的女性复仇剧中,女性的复仇不仅是对过去的反击,也是对未来的积极争取。女性的复仇过程也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的过程,比如《锦绣未央》《墨雨云间》等作品中,女主角均收获完美贵公子的痴情之爱。

  再则,抗争策略的智慧。古代小说中,女性由于抗争意识的匮乏,抗争过程总是一笔带过。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过程成为剧情的主体部分,也是女性智慧与谋略的主要体现——她们善于学习,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从被动变为主动,逐渐积累足以对抗强敌的资本;她们擅长心理战,利用对手的弱点和环境条件,精心布局,步步为营;她们善于隐忍,即使内心充满愤怒和悲伤也能保持冷静,确保每一步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她们不畏强权,无论是对上位者还是恶势力,始终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她们机敏灵活,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总能迅速找到解决之道,化险为

  夷;她们也善于利用现有规则和体制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分化瓦解敌人,最终实现对敌人的彻底打击……

  最后,抗争同盟的建立。传统叙事中,女性之间的关系常被描绘为因争夺男性宠爱而相互嫉妒、竞争。虽然女性复仇剧中依然有这样的“雌竞”,但它们也力图打破这一框架,呈现女性之间超越竞争、走向协作的新形象。她们或基于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或基于揭露真相、对抗恶势力、争取自由与尊严的共同目标而结盟,显示女性之间深刻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传递出女性不必为有限的资源相互倾轧,而应携手共进的正面信息。比如《甄嬛传》中,崔槿汐等人始终陪伴甄嬛;《锦绣未央》《墨雨云间》中,心儿与薛芳菲分别得到李未央与姜梨的帮助,借用她们的身份复仇,也最终帮助她们复仇。

  总之,国产女性复仇剧颠覆传统叙事中女性被动、附属的角色定位,聚焦女性角色的内在觉醒、自我成长与反抗不公的历程。它们对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对女性主体性的着重强调,促使当代观众反思历史情境下的女性困境,亦激励现实中的女性追求独立与平等。这是国产女性复仇剧的进步之处。

  普遍局限:廉价的爽感

  不难发现,那些受欢迎的国产女性复仇剧走的都是“爽剧”路线,“爽感”是其受欢迎的最根本原因之一。“爽感”鲜明体现在剧情快速推进、频繁的反转和胜利情节、女主角爱憎分明、情感张力十足,能够为观众提供即时的情绪释放和满足感。这正是《墨雨云间》受欢迎的原因。

  只是,爽感的制造常常是以牺牲艺术性为前提的。除了《甄嬛传》(它并非纯粹的爽剧),绝大多数纯粹的女性复仇爽剧虽然受观众欢迎,但口碑均颇为平庸,共享着一些普遍不足。比如着重于快速提供情绪刺激,忽略逻辑的严密性和故事的内在连贯性;为了快速推进剧情和强化主角光环,配角及反派角色被简化处理呈现出单一维度的性格特点,缺乏复杂性和层次感;视听语言浮夸,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细腻含蓄之美……这些问题均存在于《墨雨云间》中。

  在很多观众看来,《墨雨云间》是用短剧的方式拍长剧。它以快节奏、强情节、满足观众即时情感需求而受到欢迎。但长远来看,短剧思维导致行业趋向快餐化创作,影响深度叙事与角色塑造的精细度,对整个影视创作生态的多元化与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女性复仇爽剧亦有价值观上的局限性。观众爱看女性复仇爽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构建了一个高度浓缩且极端化的社会竞争场景。其中的权力斗争、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个人奋斗等主题,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阶层跨越、职场竞争等,并从中找到共鸣。所以,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路径,能对当代观众的价值倾向产生影响。

  然而,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都是现有机制下的抗争——哪怕这个机制本身并不合理,女性的复仇本质上是不打破整个框架的前提下的逆袭。故而,女性复仇爽剧虽然反对“以暴制暴”,却不约而同地利用不合理的机制去打击对手。比如甄嬛和魏璎珞都熟稔地借助皇权去铲除异己——她们不亲手“杀人”,但让皇帝去惩罚恶人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又比如《知否》中,明兰没有亲手杀害林噙霜,但她利用父亲的权势去惩戒林噙霜,观众也觉得好像很合理。

  如此剧情传递出一种矛盾的价值观,即在特定条件下,女主角利用不公正的系统达到正义目的似乎是可接受的。只是,女性的不幸恰恰是根植于不公正的系统,比如吃人的封建等级秩序、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等;女性虽然利用不公正的制度完成了个人复仇,但不公正的制度本身依旧岿然不动,甚至女性的复仇是强化了它。

  因而,国产女性复仇剧有着不自知的“慕强”倾向——成为强者是女性在不公正的系统中成功抗争的前提。固然女性由弱到强的过程,展现出女性的智慧、坚韧和力量,但另一方面,“强者才能获胜”并没有跳脱丛林法则式的抗争逻辑,女主角虽然成功复仇,但弱势女性依然是被损害被伤害的存在。

  真正的女性解放不应仅限于个体的胜利,而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和进步;不是只有不断往上爬、成为强者才能免于恐惧与伤害,法律的保护和社会正义的伸张,才能让每一个弱势女性也能感到安全。我们期待国产女性复仇剧能够走出“复仇一时爽”的路径,探索与时俱进的抗争路径。(曾于里)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