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涵秋
在教育内卷的环境中随波逐流,在群体盲从中逐渐疯狂,这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亦是无奈之举。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人生道路?如何跳出循规蹈矩的世界?张哲的中篇小说《快乐王子》扎根现实情境,对教育、亲子关系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刻的探索与剖析。
《快乐王子》全文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字里行间表现了母亲在抚养孩子时的纠结与犹豫。从出生时请大师取名到六岁谙熟《三国演义》,从八个月就上耗资数万的早教班到数千元的跳绳补习班……冯静果统筹安排、殚精竭虑。像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妈妈一样,冯静果既无微不至,又无可奈何。母爱伟大而深沉,却以忐忑无措为表征。每一次面临抉择,就像无数蚂蚁啃噬心灵。冯静果时常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便能洞悉孩子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秘密。可是,生命本就丰富,一厢情愿的安排只能事与愿违——缺少玩伴的孩子本就寂寞,孤独的孩子最后又走向了孤独。
孩童也并非完全懵懂无知,成人世界的哲理不再神秘。小鱼想要的快乐其实并不多,他会像个抽象派画家天马行空,用舌头在车窗上画出月亮;他是个温暖有爱的小孩,会做蜘蛛侠画像的相框送给妈妈……他灵气逼人、天真美好,与现实世界的世俗与功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小鱼说出“妈妈,这是我做的手工,我最好的朋友是你”的时候,让人内心涌起的不是甜蜜,而是一种满溢的心疼和忧伤。
给予爱者与被爱者各有难处。冯静果作为母亲,自然希望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与环境,使得孩子能够不断成长进步。学区房、兴趣班、交友、陪读、虎爸虎妈……这些直戳时代痛点的教育热词,既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焦虑情绪的集中场景地。“在育儿的道路上,价格永远不会成为绊脚石。”是无数父母真实的心理写照,可沉甸甸的爱也让给予者不快乐,“为什么总是在用各种方法剥夺他的快乐?他好不容易找到朋友,她阻止他们游戏;他想玩玩具,她把玩具藏起来;他想吃糖果,她用吃糖果作为惩罚。”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叩问,是一个家长回归本质的思索和觉醒。
有人说,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人们追求分数、绩点、学历、证书、奖项……仿佛是为了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可生活并不只是一场既定的庸俗诗篇,平凡普通的岁月里,也穿插着无数波光粼粼的瞬间。成年人不必策马扬鞭,孩子也不必日夜兼程,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满心欢喜地去生活。
如何解决教育焦虑带来的问题,如何在芜杂的世界中努力自洽?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不亦步亦趋盲从唱和,成为一棵健康的树撑起自己的苍穹,这或许是每个小孩成长的终极命题。小说《快乐王子》的生动与深刻,既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上,也表现为通过全知视角审视了这一过程的全貌,作品与时代紧紧相连,构筑了一个虚构又现实的纸上世界。
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从一群孩子到另一群孩子……鲁迅曾用经典的语言形容麻木的“看客”,说他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失去内心平衡,被迫打乱节奏的家长同样也伸长了脖子,张望着培训班里的小孩。“空出来的周末宛如巨大的缺口,一定要填进兴趣班才叫人安心。”“假期永远是属于课外班的。”作家张哲用语犀利,直指困境。文中“天然的东西就是最珍贵的,这个时候塑形属于暴殄天物”折射出对现今教育的反思与体悟。小说篇幅不长,但选取的内容十分精准。通过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典型事例的叠加,环环相扣,引发无数家长学子的共鸣。整篇小说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扎实,视角独特新颖,以小鱼的成长为主线,叙述连贯流畅。
从当父母到当朋友,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旅程。偶有摩擦,时而争执。但没关系,因为深情无需言语,行动比解释更有力。(李涵秋)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