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玫瑰的故事》:描摹当代女性的生活镜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玫瑰的故事》:描摹当代女性的生活镜像

来源:海南日报2024-06-24 09:26

  作者:王素芳

  日前,都市情感剧《玫瑰的故事》正在CCTV-8台和腾讯视频热播。都市白领的爱恨传奇,两性之间的感情博弈只是这个故事的外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如何保全自我才是故事的里子。《玫瑰的故事》无疑是动人的,它展示了现代女性独立、清醒、通透的内心世界,为女性力量的崛起和都市白领的自我成就树立了一个典范。

《玫瑰的故事》:描摹当代女性的生活镜像

  《玫瑰的故事》中女主的着装是一大亮点

  亦舒超前的女性意识

  故事讲述的年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年代。《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亦舒1981年出版的同名言情小说。故事原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但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当中,时空设置被转移到了世纪之交的北京和上海。除了多次特写的诺基亚手机、老式的台式电脑之外,整个故事的年代感设计并不突出。但是人物的生活方式、情感结构几乎与当下无异。亦舒的女性意识无疑是超前的。她在半个世纪前探讨的议题至今仍然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一个现代女性该如何在爱情和婚姻中保全自我?完善自我?

  女主角黄亦玫用自己一生的情感经历交出了答案。借用第25集黄父的话说:“永远追随自己的内心,不依附于任何人和任何环境,你永远是黄亦玫!”独立、睿智,忠于每一段感情的同时又拒绝“恋爱脑”,永远给自我留一个空间。这是黄亦玫的独特之处,也是亦舒和编导最聪明的地方。

  出身优渥的亦舒最擅长描绘中上流社会的情感世界。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往往集高颜值、高出身和高品位于一身。剧中的黄亦玫也是这样一种理想设计。她拥有出众容颜,出自书香门第,换工作、换专业和换男友几乎手到擒来。按理说,这样的人设很容易因为高于日常生活,呈现为一种空洞的悬浮感。但亦舒是聪明的,她敏锐地洞察到了新时代女性面临的普遍困境:即使最理想化的黄亦玫,依然无法摆脱爱情和婚姻对于女性自我的捆绑。黄亦玫在情感世界中经历的痛苦,也是千千万万个追求自我的职场女性的苦痛;而电视剧编导巧妙地将时代症候编织进了剧情中。黄亦玫一生的四段情感经历:初恋期无所顾忌的感性之爱、成家时寡淡庸常的理性之爱、离婚后相互欣赏的精神之恋以及被“小鲜肉”认同的年下之爱,实质上写尽了当下爱情世界最常见的四种模式。任何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人都是黄亦玫。

  1+1>2的两性关系格局

  很遗憾,世人皆爱玫瑰的美貌,却很少有人容忍玫瑰带刺的灵魂。这根刺,即黄亦玫的自我层面,在一段又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被忽视或被牺牲。对于初恋庄国栋而言,黄亦玫的自我是被抛弃的。她就应该以他为中心,做一个漂亮、听话的芭比娃娃;对于经济适用男方协文而言,黄亦玫不仅不该有自我,甚至连自由都是多余的。她应该如一只养在缸里的金鱼,成为他的掌中之物。爱情世界里不仅男性该有自我,女性也有自我。但在两性世界中,关于女性气质的设定、关于母职身份的社会惯例,会倾向于矮化甚至是偷换女性的自我价值,而将男性自我的成就放置到家庭舞台的中心。一个世纪以来,这种性别差异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在男性面前,女性通常是娇小可爱的、柔弱顺从的,是被保护的弱者。一旦进入婚姻生活,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依然是当下社会中的主流家庭模式。女性在抚育子女、赡养老人方面依然承担着最主要的照顾责任。女人的价值从悦己转向了悦人。所以,无论是庄国栋还是方协文,他们都天然地享受这种性别红利。在事业和家庭的矛盾中,有些男性会以家庭的名义,自动屏蔽掉女性的自我:剥夺她的工作机会、否定她的热爱、切断她的社会联系,嫉妒甚至是打压她的成长,然后用相夫教子的社会惯例来安排妻子的一生。如果妻子喜欢家庭生活,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不喜欢或者不擅长家务生活的职场女性而言,问题便接踵而来。

  “如果相夫教子是一道命题作文,那么我更喜欢自由发挥!”在上司Tina的影响下,黄亦玫质问庄国栋:为什么做出牺牲的一定是我,而不是你?

  缺乏平等和尊重的前提,爱情注定无法长久。爱是男女之间的彼此成就,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迁就。这样的亲密关系才能避免内耗,打造1+1>2的温情家园。

  女性力量崛起的见证

  亦舒无疑是一个洞察女性内心的作者。原著关于男女力量在爱情中互相拉扯的胶着之态,有着丰富细致的呈现。这种复杂、微妙而异彩纷呈的情爱世界被导演汪俊再度放大。准确来说,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是在微短剧风靡全网的浪潮下,向短视频借力的产物。黄亦玫与初恋庄国栋之间的情深意浓,以不断重复的亲密镜头多次强化。这种尺度和风气之先在长视频领域也算得上勇敢的尝试。从观众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偶像演员的选择,还是爱情的360度镜头呈现,《玫瑰的故事》几乎满足了大部分年轻人关于爱情伴侣的理想设计。

  黄亦玫、苏更生和Tina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职业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独立、在职场中的杀伐果断和在爱情面前永远保持清醒、睿智的姿态,成为新时代职业女性的标杆。它一改当代偶像剧中大女主“傻白甜”,依靠高冷霸总来拯救女性的套路,还原女性以独立、睿智的本真面目;同时,它也改变了宫斗剧中女性之间的“雌竞”套路,将“女孩帮助女孩”的精神贯穿到底,成功设定了当代职场的女性联盟。

  同时,《玫瑰的故事》并没有剑走偏锋,从张扬女性独立走向恐婚恐育的反面。相反,它不仅塑造了欣赏女性个性的傅家明,还塑造了认同女性自我的飞行员何西,甚至还打造了一对彼此成就的欢喜冤家——苏更生和黄振华。他们的结合才是亲密关系构建的最佳版本。

  因而,《玫瑰的故事》的热播,既是对当代女性生活镜像的描摹,更是对时代新风尚的多维度诠释。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