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部爆款剧集接力,市场风向悄然改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多部爆款剧集接力,市场风向悄然改变

来源:天津日报2024-07-23 09:49

  作者:张 洁

  近年来,国产剧集在多元化和高品质的道路上不断迈进,荧屏上出现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佳作。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对这半年的第一印象是“不缺爆款”:《繁花》《南来北往》《与凤行》《追风者》《庆余年第二季》《我的阿勒泰》《墨雨云间》等剧接连热播,完成了“爆款接力”,共同为整个剧集市场加热,在剧情深度、制作水准和演员表现上赢得了观众和业内的高度评价。这些剧集的成功,为国产剧注入了新的动能。国产剧市场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让人们对国产剧的未来更加期待。

  迷你剧风靡荧屏,平台方注重长尾效应

  几年前,12集的短剧还被认为是电视剧形式的一次创新尝试,但如今,这种形式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电视剧的长度正在逐渐缩短,迷你剧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例如,去年的《平原上的摩西》只有6集,今年的《我的阿勒泰》和《新生》分别只有8集和10集,这些短小精悍的剧集都获得了观众的积极反馈。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播放的剧集中,12集以下的剧集占比超过10%,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25—32集的剧集占比提高了8.7%;而33集以上的剧集整体占比减少了14.2%。这些数字直观地反映了“长剧向短”的行业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是观众对于快节奏、高质量内容的迫切需求。短剧更容易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紧张感,减少拖沓和填充内容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整体观看体验。

  《平原上的摩西》的导演张大磊、《我的阿勒泰》的导演滕丛丛和《新生》的导演申奥都是电影导演出身,他们纷纷在迷你剧中进行更大胆的剧作挑战。《平原上的摩西》改编自双雪涛同名小说,张大磊通过长镜头、黑白剪切等手法还原双雪涛笔下肃杀落寞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的风貌;《我的阿勒泰》则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在抽象的散文世界里,滕丛丛找到了自己的创造锚点,塑造了阿勒泰的美学世界。

  据云合数据显示,《新生》集均播放量拿下“三连冠”——获得2024年纯网播剧、精短类剧集和悬疑剧集第一的成绩。在打造了以上爆款剧的创作者的眼中,成功也是打磨出来的。《新生》编剧、制片人郑林透露,该剧剧本创作周期长达一年,中间有过一次很大的调整,才确定了如今大家看到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我们希望讨论真相和假象,如果能从每个人的角度去拼凑一个人生,让观众自己去拼凑‘费可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的故事,会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游戏感”。

  至于作品被观众夸“很敢拍”,郑林认为展现行骗手段与剧集想要传递的正向主题并不矛盾,他说:“关键在于创作者的立场、态度到底是什么。我们希望借用费可的行骗以及他和剧中其他人的关系,和观众一起探讨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教授司若表示,这些年的悬疑剧做出了与过去探案剧不同的新尝试,悬疑剧变得越来越精短、节奏紧凑。她说:“对于复杂人性的展示,对于谜团交织的设计,为悬疑剧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的观感。这些内容与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引起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另外,多面人物的设计,旨在从人性的角度去挖掘议题和对多重社会议题的观照,是悬疑剧社会性的重要表达。另外,诗意的表达、电影的质感,在美学维度上拓宽了悬疑剧的叙事特征。”

  在时长上介于长剧与电影之间的迷你剧,让创作者跳出原本剧作的框架,无论从内容叙事还是视听制作上,都呈现出一种接近于电影的“质感”。制作方面,迷你剧意味着更短的制作周期和更低的制作成本,迷你剧形式使得创作者可以更加灵活地探索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同时也促使行业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故事。

  新形态的开发对平台方来说,也有不可控的风险,最突出的便是其与传统排播模式的冲突,宣传周期随着排播周期进一步压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迷你剧的影响力扩散,平台方如何持续性放大剧集价值,既需要对内容有更强的把控要求,保持长尾效应,也需要挖掘迷你剧的衍生价值。《我的阿勒泰》尝试着给出了一个答案,制片人齐康介绍,“如果让这个故事在文旅领域继续生长的话,剧集传播的时间更久,也会让更多的人知道。”

  今年以来,“影视+文旅”现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繁花》带火了上海的黄河路与排骨年糕,《春色寄情人》和《我的阿勒泰》分别提升了泉州和新疆的旅游热度。这些作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精彩的剧情,还促使他们踏上旅途,这种由热门剧集引发的旅行打卡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价值与影响力的拓维,正是行业内容升级带来的全新红利。

  长剧信息更密集,制作方以短剧思维做内容

  今年短剧大潮让剧集市场风口发生变化,不仅是小程序短剧火热,横屏短剧也有爆款出现。短剧风潮的兴起,不仅对长剧的形式提出了挑战,更在内容创作的逻辑上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短剧之所以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黄金三秒”的开篇设计:一开始便抛出强有力的情节和反转,迅速抓住观众的目光,并通过悬念的设置诱导观众进行付费观看。短剧追求的是一种“短平快”的节奏,强调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展开故事,并迅速激发观众的情绪反应。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一些长剧开始尝试“短剧化改造”,以适应观众对快节奏故事的需求。《花间令》和《墨雨云间》这样的长剧,开始采用了短剧的一些创作手法,比如极致化的人设和紧凑的情节布局。例如,《墨雨云间》在第一集中就快速完成了女主角蒙冤、获救、身份互换、计划复仇等四个重要情节点,展现了对短剧叙事技巧的运用。

  《墨雨云间》联合导演马诗歌说,在这部“爽剧”之前他只拍过短剧,但公司很早就预判了“长剧短剧化”的发展趋势。他说:“我经常调侃,拍短剧的时候,我们穷得只剩内容了,内容是我唯一的武器。怎么动用一切内容手段,包括情节、视听语言的力量,去吸引观众、抓住观众。这是我近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情节怎么做得更精彩、冲突怎么样更大、人物怎么更立体、反转怎么更多、信息怎么更密集,以及和观众的共情点怎么抓得更准确。我在创作短剧和长剧的时候,其实方法论都是一样的,就是动用内容的一切手段去想办法抓住观众,留住观众。”马诗歌认为,未来是长剧国际化的时代,当大“卡司”(演员阵容)、大预算、大团队能够以短剧思维做内容,更有机会把作品推向全世界的观众。

  今年上半年,优酷在古装剧赛道陆续推出了《花间令》《惜花芷》《墨雨云间》,还凭借《微暗之火》《新生》打响了“白夜剧场”的品牌,优酷副总裁谢颖认为,这份成绩归功于“好内容+好主创+演员适配”的方法论。目前,平台在古偶剧方面更愿意选择“成长型IP”,在悬疑剧上则坚持原创剧本,起用电影导演,探索短精赛道,“长视频内容价值的深度、与用户情绪链接的广度,可能决定了天花板的最终高度。”

  悬疑漫改科幻成新增量,新技术为新领域探索提供动力

  由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剧集创新发展与审美多元化研究报告》显示,新题材上,悬疑剧、漫改剧、科幻剧成为国产剧精品新增量。《报告》调研显示,青年观众偏好青春、悬疑、科幻题材,视频平台内容多元化与类型创新不仅满足了青年观众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更引领了剧集市场新潮流,为行业进步与观众体验升级注入新活力。

  “好内容是穿越风浪的压舱石。”谢颖表示,优酷剧集在内容布局上,一方面做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国之大剧”,另一方面,继续跨出舒适区,探索新增量。谢颖介绍,优酷会陆续推出《清明上河图密码》《阳明传》《天工之城》《换届》等追求思想性、传承性和艺术性的力作。在漫改、少年热血等创新赛道,将推出《凡人修仙传》《藏海传》《七根心简》《异人之下2碧游村篇》《雨霖铃》等。科幻剧方面,由刘慈欣监制的科幻剧集《梦之海》即将面世,人气作品《灵笼》即将开机,由银河奖作品改编的《我们生活在南京》,以及《泰坦无人声》《夜的命名术》等科幻佳作也已进入改编开发阶段。

  谢颖介绍,虚拟拍摄技术为优酷在科幻剧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动力。《清明上河图密码》《真·探》《七根心简》《风华奇友录》《飞驰人生》《灵笼》等剧集已规模化运用虚拟拍摄技术。未来剧集项目以虚拟拍摄技术制作的场次占比,会根据题材不同达到15%—50%不等。

  “她故事”仍是爆剧密码,“她力量”引领新审美新表达

  “大女主”这一概念的讨论一直是热门话题。从早期的“古偶大女主”到“都市大女主”,如今,“大女主”剧中的女性角色随着女性观众审美变化和女性意识的崛起,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形象。女性角色不再仅仅是剧情的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思想、情感和职业的角色,她们的故事也不再局限于爱情和家庭的框架,而是涉及社会、职场、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这一时期的“大女主”剧,更加注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对女性力量的展现,力求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多元和深刻的女性形象。

  这个夏日,《玫瑰的故事》与《墨雨云间》两部女性题材剧引发热议,洒脱的黄亦玫(刘亦菲饰)与坚韧的薛芳菲(吴谨言饰),让观众跨越时空感受到角色传递的力量。《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同样塑造了明媚独立的“亦舒女郎”形象。剧集围绕女主角黄亦玫的情感经历与成长故事展开,跨越20余年的成长轨迹,展现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自我价值的探寻,强调现代女性的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

  亦舒的作品一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受到读者的喜爱,然而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却被诟病不够贴近现实。《玫瑰的故事》似乎也在开篇就刻意强调了这种“悬浮”感,剧中的黄亦玫一出场就拥有着令人羡慕的背景:书香世家的出身、高学历、优质的工作以及出众的容貌。这些设定让她看起来像是一个生活在云端的人物,与现实世界有着明显的距离。“人人都爱玫瑰”这样的设定让黄亦玫有了全心投入、大胆追爱的底气。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主角每段感情的展开,黄亦玫也开始经历了变化。她不再是一个只活在理想世界中的人物,而是开始有了更多现实的考量和自我反思。

  《墨雨云间》作为一部聚焦于女性独立意识崛起的热播剧,以其独特的爽剧形式和快节奏、强反转的剧情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不同于传统女性题材作品,该剧通过女主角薛芳菲被丈夫背叛和暗害后踏上复仇之路的设定,展现了一个女性角色在极端困境中的觉醒和蜕变。剧中的薛芳菲不是一个被爱情推动的角色,她的成长和蜕变更多地基于自我认知的提升和对独立生活的渴望。爱情在《墨雨云间》中虽然不是主线,但它的存在如同调味剂一般,适时地为剧情增添了情感的层次和深度。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互为棋子,这不仅为剧情增加了看点,也反映了现代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现实性。《墨雨云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剧情框架和角色设定,而是尝试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和故事线,来探索女性题材的表达空间。

  此前引起广泛讨论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爱很美味》《女士的品格》《时光正好》等,均以多位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讲述了女性群体在家庭、婚姻和职场中面临人生抉择时的心理状态,聚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乃至不同地域的女性角色塑造。此外,今年还有多部女性题材的作品待播,《六姊妹》《隐身的名字》《我和婚姻的战斗》《许我耀眼》《不讨好的勇气》,及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都市情感大剧《独身女人》等。

  另外,影视剧中的反派角色不再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创作者对她们的塑造更加生动立体。《墨雨云间》中的婉宁公主(李梦饰),一出场就将“恶毒女配”的形象立住,“神经质”的表演为角色赋予一种“疯”感,但婉宁公主背后也有自己的故事线。《庆余年》中的长公主(李小冉饰)有着倾国容貌却为爱痴狂,是一个复杂且矛盾的角色,但也展现了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挣扎与无奈。“疯批反派”的设定更具戏剧张力,也给了演员更大的表演空间。

  “她力量”的崛起也引领了新的审美、新的表达。清华大学教授司若表示,电视剧、网剧观众以女性为主,“她剧集”是长期以来非常受女性欢迎的一类剧集。“我们看到女性觉醒成长的故事,在古装剧领域当中有所生发,大家观看《墨雨云间》时能获得浓浓的爽感,实际上是因为,从生活的绝境到逆风翻盘的过程,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希望实现的。”

  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司若表示,从“大女主”到女性群像的刻画,女性之间不仅仅是倾轧竞争的关系,“她力量”剧集当中有很多是女性帮助女性,描写闺蜜情谊的内容获得了年轻女性的喜爱。她说:“在‘她题材’剧集当中,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如果能在人物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观众都会说‘像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其实这跟角色的时代无关,主要是跟人物本身的内涵有关。”

  国产剧市场提质减量,呈现以人为本、社会话题、电影质感三大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国产剧市场有明显的提质减量趋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虽然上半年有效播放的剧集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部,降至149部,但累计正片播放量却逆势增长了35.1%,这表明虽然剧集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观众对于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和追剧热情并未减弱,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当下剧集呈现出以人为本、社会话题、电影质感三大趋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坦言,剧集的创新表达已经超过电影,进入到剧集反哺电影的时代。

  中国电视剧在提质减量的过程中,多元化、类型化的题材表达、精品化的创作理念、特色的赛道布局,都为国产电视剧市场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的剧集创作将在多样性、艺术创新、社会性和现实感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张洁)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