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红楼续一梦:花落人亡处,群芳还魂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为红楼续一梦:花落人亡处,群芳还魂时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9-06 09:45

  作者:赵 晨

  林黛玉,姑苏人氏。《石头记》开篇便言,姑苏城乃红尘中富贵风流之地,并以此地作为起点敷衍出一段闻世传奇。8月下旬,由江苏大剧院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的舞剧《红楼梦》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展现出独特的“回乡”之义。

  “特种兵式”剧情打卡

  张爱玲曾将“《红楼梦》未完”视为人生三大遗憾之一。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亡佚,版本学成为红学研究的一大热题。舞剧改编依照的是程乙本,即曹雪芹所著的前八十回与高鹗续写/程伟元续编的后四十回合本。

  且不论红楼之灵魂,仅人物和情节的庞大体量对于任何改编者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在红楼世界中,十二金钗之下还有十二副钗及十二又副钗,闺阁女子众多。这版舞剧做了删繁就简与高光提亮,对出场人物和情节进行压缩,着力于正钗故事。其中又以黛玉、宝钗为表现中心,围绕袭人、晴雯等人的精彩片段都被“格式化”,湘云、妙玉等的戏份也被弱化。基于主要人物,主线剧情也围绕着宝黛钗三人的情爱婚姻纠缠展开,文本阐释不免有些偏狭。

  小说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闻听《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见十二金钗正册。“十二”是红楼世界的重要数字,舞剧《红楼梦》的编排设计也延续了“十二”之法,以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十二组情节构成,总体而言亦是尽力还原。

  在十二组情节中,“省亲”以群舞的方式表现封建礼教的压抑,又通过傀儡式舞蹈动作传递此中人无法挣脱的悲凉。这与后一幕大观园众女儿“游园”形成鲜明对照,也与后续的“花葬”气韵相通,悲戚更甚。

  受限于舞台表演的空间与时长,这一改编思路可以理解,但难免有“特种兵打卡”之观感。舞剧《红楼梦》的观看、理解,需要观众辅之以大量心证与想象,对原作的熟悉度越高,则舞剧的完成度越高,反之亦然。

  一帘幽了红楼梦

  舞剧从《红楼梦》中选取的故事集中在大观园,帘幕低垂,海棠未眠。除却“幻境”一幕,红楼故事中的神话结构几不见踪迹,最终投影在舞台上的画面是荣国府的府邸,与第一幕“入府”形成呼应,故事留在红尘人间。

  帘幕是该剧创作者用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府中人事繁杂的重要道具。开场时,帘幕即承担着氛围烘托、表意的功能。舞台上帘幕共有两层,朝向观众的外层是青蓝大幕,居于内层的是丹朱红色。两层帘幕强烈的饱和度和鲜明的颜色对比引人遐想:青蓝色是渺渺茫茫的大荒,红色是鲜花着锦的红尘世界。宝玉的服装也与此呼应,出场是红衣,后换为青蓝衣。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一块帘幕的左右两边同时上演两组剧情。右边是王熙凤怀抱巧姐送别刘姥姥,为后续刘报恩救巧姐埋下伏笔;左边是宝玉前往栊翠庵中寻妙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块帘幕、两段主要剧情,实现了叙述效率最大化。随后帘幕投影出斑驳竹影,潇湘馆是林黛玉的居所,潇湘妃子在前,修竹在后,相互映衬。

  在表现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时,帘幕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丢玉”一段,宝玉与黛玉的分离依靠帘幕来完成,两人一前一后,可望而不可即,悲洒相思泪。表现宝黛钗三人的纠葛,失意的黛玉身处帘幕之后,宝钗与宝玉站在帘幕前。在“团圆”一场大戏中,幕帘前后更是此岸与彼岸之别。

  送宝玉一场梦

  全剧上半场的最后一幕是“葬花”,下半场的首幕是“元宵”。前者是双人舞,后者是群舞;前者是对红楼群芳的哀怜悲悯,后者则是对贾府盛衰的回首相看。

  “葬花”一幕并不仅是对“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的演绎,还融合了原作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的重要情节。从葬花到共读《西厢》,这一幕集中刻画了宝黛二人的知己情浓。两位舞蹈演员在层叠多色帘幕间辗转腾挪,直至跃入纯白洁净的布景中,质本洁来还洁去。

  “元宵”以群像展现贾府最后的盛景,借用投影让红楼群芳仰首观看斑斓烟火。烟花易冷,璀璨亦成空。群芳如璀璨烟花一般,三春景色虽盛但并不长久,为悲剧结局埋下隐线,只待勘破。

  而为了强调这一结局,全剧最后增添了“团圆”“花葬”和“归彼大荒”三幕。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谈到《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宝玉而已。”舞剧《红楼梦》也与此论断一致,以宝玉的视角展开剧情。因而,“团圆”一幕不仅是对红楼故事的重新想象,也是送给宝玉的一场梦——让他在梦中重新回到大观园的青春时日,让消亡的群芳还魂,纷纷在回忆中复活。

  “葬花”与“花葬”两幕并非简单的字词调换,而是反复以花喻人,强调对红楼女儿命运的悲悯。“葬花”的收尾场景是层层帘幕遮掩,舞台顶光垂下,宝玉与黛玉共读《西厢》,身后白茫茫一片,纯洁干净。而“花葬”则是十二金钗脱下华服,仅着不同颜色来区分彼此。褪去了具体身份的女性走向了共同的命运,都入了薄命司;演员们在高椅之上起舞,如同在墓碑之上挣扎。花谢花飞飞满天的飘零景象在此刻成为无声的呐喊,十二金钗的命运也由此成为所有女性的命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为红楼绝对的题眼所在,不仅是一种归宿,也是一种美学追求,指向极悲。然若一味悲伤,便没有转圜与推进的余地。舞剧并未直接图解白茫茫一片,而是将“雪”变成“花”,为极悲凉之情带来一份温和慰藉。

  至此创作者仍意犹未尽,将收尾和升华功能赋予“归彼大荒”一幕,将经典与现实的呼应拉到表层。这幕干脆采用现代舞的风格,快节奏、强鼓点,观众必须可以读出这既是个体命运的反抗,又是穿越时空的质问。最终十二金钗纷纷朝西走去,徒留宝玉在此岸。到头一梦,万境皆空。

  大热剧目有“烦恼”

  此处还想说一些题外话。作为当下最出圈的舞剧IP之一,《红楼梦》已经演至200余场,一票难求。剧红难免是非多,饭圈思维与“商品经济”也围拢上来。

  该剧饰演宝黛的演员皆有三人,宝玉是黎星、罗昱文、姜爱东;黛玉是李艳超、胡婕、罗颖。不同的演员搭配有不同的演出效果,相应地在粉圈中生成了不同的CP组合,也引发了粉丝的“圈地自萌”,在狂欢中寻找身份归属。但遗憾的是,某些人的恶语相向给作品增添了乌烟瘴气。

  多组演员交叉搭配、轮流出演,本来正常合理。但是对《红楼梦》《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这类有明星演员参演、卡司安排受关注度非常高的大热剧目,售票时若不预先告知每场的卡司安排,观众要在大幕拉开的一刻才知道自己购买的那场演出由谁来演,这样的做法,更容易导致观众期待的偏差。无论是否提前公布演员安排,无论是出品方自有考虑还是行业惯例,也许可以和观众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珍宝,《红楼梦》长久地缠绕在国人心间。舞剧《红楼梦》对传统文化重塑与传播的尝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如何续好这一梦,依然长路漫漫。(赵晨)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