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先有唐诗,后有盛唐

来源:艺评空间2024-09-18 14:06

  四

  怎样建设强大优质文化产能?

  一要坚定信心。

  最近暑期档电影票房同比下降43%的新闻让人心忧,

  我不那么悲观。

  电影生产周期通常在1-2年,

  今年放映的电影不少是疫情结束前立项的,

  那时,影院观影受到很大影响,产业前景不明朗,

  电影投资、立项、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直接导致了目前的优质片源供应不足,

  票房同比下降不难理解。

  还有人说,经济下行压力导致消费降级和票房缩水,

  这一点,我更不能认同。

  前不久,文旅部发布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

  今年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

  恢复增长势头强劲。

  有钱国内长途旅游,没钱买一张电影票?

  道理上说不通。

  这恰恰说明,人们的文化消费热情很高,潜力很大。

  两个行业表现不同,

  显然是电影产品和旅游产品生产周期不同导致的。

  旅游产品没有电影长片1-2年的滞后效应,

  因此更快恢复、反弹。

  随着2023年投资、立项、生产恢复,

  预计2025年电影票房会有所恢复、提升。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

  2023年,我国人均GDP1.3万美元,

  产业经济学根据过往经验提出,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文化消费就会进入繁盛期,

  文化产业空间显著增大,

  连经济下行时期也不例外,

  这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

  我坚定看好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要认清优势。

  对中国文化的信心还来自于——

  庞大的、具有成长性的统一文化市场。

  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量2023年首次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在大多数制造领域制霸全球,

  庞大的、具有成长性的内需市场居功甚伟。

  经过这个庞大市场检验的产品,

  更有实力撬动国际市场。

  把巨大的“市场优势”转化成强大的“产能优势”,

  是我国制造业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

  文化领域是同一个道理。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走出去,

  要用我们庞大的、具有成长性的内需市场,

  拉动文化生产、推动技术升级,

  孵化具有强势传播力的文化产品。

  从“巨大市场”到“强大产能”的转化,

  要靠强有力的产业和企业,

  我们要培养文化界的“中国华为”,

  胸怀远大志向、掌握核心技术、放眼人类未来,

  用优质的文化产品引领和服务人民、造福人类。

  软实力不限于“文化”,而是一整套“生活方式”。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接受我们、喜欢我们,

  关键在于提供一套更好的、包括文化在内的“中国式生活方式”“中国式生活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的物质产品已经风靡全球,

  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正在蓄势待发。

  江山是打下来的,人心是争取来的,

  文化产能的优胜是“卷”出来的,

  我们的文化要精进,

  这场市场争夺战和人心争夺战绕不过去。

  我们有14亿多人口、五千多年文明史,

  在当代文化上,理应占有相匹配的文化份额和文化影响,

  这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优化人类文化构成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要敢于自我突破。

  具有强大优质文化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主流文化能够引导融合多元文化,并由此产生强大的文化穿透力。

  这要求我们正视多元文化的存在,

  妥当处理“一”和“多”的关系,

  依照法律法规,该允许的允许,该禁止的禁止,该吸收的吸收,该转化的转化,

  通过这样的方式促成社会共识、减少社会对立、壮大主流文化。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多元文化是社会群体多元化的客观产物,

  它是各社会群体(“圈层”)内部的“通用语言”,

  是这部分人群的精神抚慰方式。

  处理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系,

  就是处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关系。

  海纳百川,方成其大。

  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融合转化的。

  《东方红》曲子就源于“酸曲儿”,

  没有“酸曲儿”,就没有《东方红》。

  这是吸收民间文化的生机活力,以壮大主流文化的一个例证。

  又如,今天如何看待古已有之的鬼神题材创作?

  它是不是一定就是迷信的、落后的?

  好莱坞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鬼故事。

  它取材于墨西哥的亡灵节(类似我们的中元节),

  讲述小男孩去阴间寻找亲人和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里面有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一个鬼故事,赋予追逐梦想、珍重亲情的内涵后,感动了无数观众。

  因此,这部“鬼片”就撕掉了“落后”“迷信”的标签,

  在中国、在全世界堂而皇之、风风光光地上映了,

  关键是,观众并不因此就相信鬼神。

  艺术具有“假定性”,

  只要引导得当,不会产生迷信的误导。

  所以,不在于是什么题材,关键看怎么处理。

  随着日益走上国际舞台,国际交往越来越深入,

  怎样用话语表述种种复杂关系,

  比如讲述国内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甚至涉及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

  国际上就更多了,斯诺登的故事要不要反映?

  巴以冲突要不要说道说道?

  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看,说都是避免不了的。

  我们可以选择不说,

  但必须要有说的能力、本领和经验,

  只有敢说、常说,才会能说、善说。

  这就是所谓的“话语权”。

  评论家李敬泽有句话概括得好——

  “文艺创作不是不要复杂性,而恰恰要处理好这种复杂性。

  只有很好地处理了复杂性,才能够有力地扩大主旋律和正能量的表达场域。”

  锻炼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掌握“挫万物于笔端”的本领,

  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故事,

  才能穿透日益繁多的圈层壁垒,

  建成具有强大破圈能力的主流话语。

 

  四要向管理要效益

  “繁荣文化”靠什么?

  微观是创作,靠作家、艺术家,

  中观是经营,靠市场、企业,

  宏观是环境,靠政策、管理。

  那种认为“文学艺术只是创作的事儿”的观点,

  看到了有形的作品,却忽视了无形的环境。

  的确,抓作品立竿见影——

  《红海行动》《山海情》《长津湖》这样的重大选题爆款作品,

  匹配头部资源、提供绿色通道,

  在社会激荡爱国情绪的氛围里势如破竹,

  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和价值共振,

  成为现象级作品,

  成为“抓作品”的成功案例。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更多现象级作品——

  《三体》《战狼2》《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黑神话:悟空》……

  是靠社会涌现出来的,是靠环境孕育出来的。

  头部资源和绿色通道的总量是有限的,

  “抓”是在存量中挪移,是“转移支付”,

  有看得见的成功案例,也有无声无息的失败案例。

  而要提供增量,要成规模、持续性推出强势文化产品,

  让优秀作品、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冒出来”,

  从长线看,关键在“抓环境”。

  “坚持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

  就是要破这个“轻长线”的局,

  通过长短线贯通的战略思维,

  优化存量、提升增量,

  壮大文化根基、强化造血机能,

  体现出“向管理要效益”的鲜明态度。

  向管理要效益,

  需要聚焦“建设强大优质文化产能”,

  不仅为“健康”负责,

  也要为“发展”负责,

  不仅要在方向上引领、底线上监管,

  更要推动文化各领域各行业壮大、兴盛,

  用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历史将会证明,文化发展成功不成功,

  关键看能不能“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比如,有人提出古装剧偏多、历史剧少见,

  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古装剧可以通过虚化历史背景,减少内容风险;

  而历史剧创作难度大、内容把握难,因而投资风险大。

  没有投资自然就没有创作,

  “加强历史剧创作”的文化指标就难以实现。

  类似有待开发的“处女地”还有很多,

  这也是机制创新、激发潜力的重要领域。

  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管理体系:

  通过法律法规监管来管底线,

  通过评奖和评论进行引导,

  中间靠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在这样的文化管理体系下,我们有制度自信。

  宏观上明确规则,降低投资风险,

  调动起社会积极性和各类资源进行创作生产,

  艺术问题交给创作者,

  相信他们一定有足够的智慧和责任感,

  面向读者、观众创作出高质量作品来。

  管理的效益是根本性的,

  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强大优质产能的关键所在。

  我们还要具备从多种视角理解文化的能力。

  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的,

  也是政治的,是人文的、艺术的、科技的,同时也是经济的。

  缺少任何一种视角,管理就会留死角、有偏差。

  比如,我们说文化具有“经济属性”,

  不仅指“资本”“经济效益”,

  更在于它的生产、传播、接受,

  都需要人力、物力、技术、资本等要素优化组合,

  在经济上实现良性循环。

  如果不能畅通循环,文化市场主体就不能“活下去”,

  就不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有意识形态视角和艺术创作视角,

  更要有产业经济学和人文经济学的视角,

  综合施策、综合治理,

  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潜力。

  向管理要效益就是遵循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

  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推动建成强大优质文化产能。

  这里的“强大”和“优质”,

  当然包括正确政治方向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纸上谈兵易,

  实质突破难,

  我们只有正视这种难、突破这种难,才有出路。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当代文化,

  “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但我们坚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