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科幻电影的日常美学

来源:文艺报2024-09-20 09:56

  作者:周韵淞

  无论是《星际穿越》中的宇宙飞船,还是《流浪地球2》中的各式机器人,关于技术的想象一直以来都是科幻电影的核心所在。然而,电影终归是一个故事、一次叙述,其真正的核心是人类,更具体地说,是处于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个体。在这一视域下,科幻电影中被忽略的日常性就被激活了,观众的兴趣不仅是从电影中看见先进技术,更在意的是这些技术物如何融入生活,成为日常物,进而影响人类存在的整体状态。从符号学角度而言,意义不在的场合才需要符号,银幕上的科幻符号反映出的是现实空缺,其中包含着“我需要……”或“我缺少……”的内在话语,这种内在话语源自人类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追根溯源,人类日常性的需求空缺才应是科学幻想的最初源点。

  在科幻电影中,有一类作品不在意对技术奇观的想象与塑造,而是以日常性为核心,聚焦于科技时代人类的生存状态。诸如《她》(2013),《被光捉走的人》(2019),《疯狂的外星人》(2019),《外太空的莫扎特》(2022),《小行星城》(2023)等科幻电影,更多偏向人性和社会性议题的表达,探讨的是科幻如何“显现”于日常生活之中,这里的显现不单是物理意义上,还包括心灵与精神层面的促进。

  以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和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之梦》为例,两部电影都属于小成本电影,没有令观众眼花缭乱的特效堆砌,也没有采取一波三折式的好莱坞大片叙述模式,而是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为观众展开故事世界;而且两部电影没有普及科学知识,也没用涉及和展开严密的科学推论。然而,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它们的喜爱,因为其中关于生活的、个体的、心灵的想象尤为深刻动人,日常性的艺术魅力正显现于此处。

  这类影视作品中,日常性对技术奇观进行了有效的消解。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主人公杨志军眼中,目光所及的生活物件都能成为与外星人联系的媒介:老旧的盖革计数器、“雪花”屏的电视机、头部按摩仪,乃至一个普通的铁锅,都被他的想象力所阐发,成为具有科学可能性的幻想物。于他而言,科学不存在于实验室之内,而是弥漫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机器人之梦》驭繁为简,并未在机器人的设计上耗费过多心思,而是采用传统动画形式,讲述了小狗与机器人遇见、陪伴、分别、思念、再见的过程,寓言的是当代都市人的整体精神和情感状态,“科学技术何以缓解个人孤独”成了电影探讨的思想核心所在。

  对“硬科幻”电影而言,科幻的惊异感始于对科学技术的超越性幻想,如《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各式宇宙飞船、《头号玩家》中先进的VR游戏设备等。而在“软科幻”电影中,日常性的介入使得电影必须探寻新的惊异感生成方式。更确切地说,日常性和科学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日常生活就是融合了许多技术元素的生活场景,惊异感依附于这种日常性。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观众可以发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存在如此众多的科技产品,它们深深地嵌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却又很快地被新的技术产品取代。在媒介考古学的视域下,这些被技术更迭所淘汰遗忘的产物,反映出的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如唐志军的航天服,它显然已经没有再回宇宙的可能性,但是却承载了他的科幻之梦。

  科幻电影的惊异感也源自对文化社会的重新发掘。通常而言,科幻电影中的文化景观是指科学话语下的科技景观。然而科幻电影中被激活的日常性,则提示观众注意被科技景观所遮蔽的社会文化景观。《宇宙探索编辑部》展现的“民科”文化,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机器人之梦》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台词,观众能看见的是各种都市中的人际关系,如与好朋友的初识到别离,与偶然知己的遇见与错过,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陌路人。在科幻电影《她》中,人工智能与用户间的爱情成为着重刻画的对象,人工智能如何看待恋爱关系,成为该电影的主题之一。这类科幻电影中,失落的技术景观、忽视的文化景观、真实的人际关系,都让日常性呈现出戏谑式的一面,这与科学技术所追求的公式化、稳定化、理性化截然相反。日常性对应纷繁复杂的文化社会,它不会轻易地被科学技术定型。但是,电影中的日常性聚焦并不是否定科学,而是沿着独特的人文脉络,深入真实生活之中,以陌生化方式展现人类精神的困顿状态。

  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正在蓬勃发展。科幻电影将日常性作为思想实验的阐发媒介,可以被看作是科幻美学的建构路径之一。思想实验,是指基于科学理论,排除现实干扰的理想化实验,如薛定谔的猫、缸中之脑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实验命题。思想实验的特殊性在于它以理论为基底,通过逻辑推论得出结果。但对电影来说,无论是当下故事,还是未来故事,都并不存在纯粹逻辑化的实验场域,日常性或多或少地都会介入到实验之中,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故事。所以,当思想实验碰上日常生活时,科学的偶然性、不可控性就被激活,形成了科幻电影的艺术张力。

  日常性介入促使科幻电影从奇观化转向日常化,从而涉及对日常细节的刻画。科幻电影的日常性,在于生动地塑造生活景观、文化景观与人际关系,到更为具体和丰富的生活中把握真实的细节。而且当下的类型融合趋势,让大多为小成本电影的科幻作品有更多类型融合的空间,创作人员在电影叙述、风格、技法层面都能够大胆创新,诞生了各种充满锐气的叙述风格。

  最后,科幻电影中的日常性,并非通过传统科幻电影的“神话”叙述模式对人物和情节进行安排,而是将生活这一世俗神话直接呈现,如《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土味”文化,《她》中人与机器的恋爱故事,《机器人之梦》中的都市孤独命题,《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的升学压力等,这些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聚焦。未来向度下的个人生活不单是被机器包裹的技术日常,还包含着个体的情感日常。以日常性作为科幻电影的主轴时,各种具有标志性的生活之人、事、物,都被放置在了科幻电影这一原本应展望未来的经典框架之中,最终结果是解构了传统框架,形成了新的科幻电影亚类。

  当生活的日常性与科幻电影的虚构性并置于同一文本时,两者间的对比就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张力。这种审美体验形成于科幻修辞下对个体存在的重新发掘,由此让这类科幻电影成为偏重日常体验、文化表达的题材类型。不同类型科幻电影的共同发展,有助于打破定势思维,解放科幻之魅力,进而为科学技术的美好发展做出积极预言。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