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出发,就永远找不到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不出发,就永远找不到路

来源:齐鲁晚报2024-09-30 09:31

  作者:胡 婷

  “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在李红的汽车驶过的地方,霞光照拂,群山熠熠。女性主义电影《出走的决心》聚焦女性困境,把以往被忽视、被压抑的女性视角作为叙事重心,从女主角李红找寻自我的抗争中表现女性身上的力量感和生命力。

  电影《出走的决心》的故事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与现实非常贴切,影片没有任何一处戏剧性的设定,只是讲述了在一个左支右绌的小家庭里,一位想要追求自由的中年女性遇到了什么样的结构性压力、又如何为自己谋求出路的故事。

  可以说,李红遭遇的两处结构性压力都是时代带来的。一方面来自旧时代的父权制度对女性主体性的异化,从对自己母亲的行为方式的耳濡目染,到被孙大勇不停压迫而渐渐消磨了反抗意图,李红开始习惯于为他人付出,她会不求回报地为弟弟干活、为孙大勇洗衣做饭、自然而然地照顾外孙。因此,她的出走所遭受的阻力,来源于自己惯常的付出导致的不可替代性,为他人付出得越多,想要出走时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里,年轻人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女儿晓雪作为一个不愿意被家庭困住的新时代女性,只能迫不得已地把养育子女的责任交到母亲李红手里。跨代养育的家庭责任、“奶奶”“姥姥”这样的新的身份枷锁,是李红遇到的另一个结构性压力。同时,两方面的压力具有双向性,正是母女双方各自力量的奔赴、冲撞、缠绕,才让李红的出走变得越发困难,给她带来反复的折磨与无尽的等待。

  电影通过塑造李红的丈夫孙大勇和女儿晓雪这两位人物来实现两个层面的结构性压迫,两人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异常贴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再加上细致打磨的台词和演员生动的表演,形成力透纸背的强烈效果。

  孙大勇是一个内心虚弱、外表强撑,又充斥着大男子主义观念的中年男人,在他眼中,所谓“明事理”的妻子生来就要服侍家庭、对丈夫言听计从,因此他对李红的所有没来由的指使、打压和责骂,在他看来都是正常的。影片反复出现的敲窗户喊“来碟醋”的行为构成一种隐秘的驯化,观众得以窥见他对李红的种种压迫。这为李红的出走提供了最直接、最表层的动力,这条线索也构成了一种显性压迫。

  李红与女儿晓雪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母女关系。在母亲失败的婚姻面前,晓雪是母亲的捍卫者,在母亲追寻自由的愿望面前,晓雪是母亲的支持者,同时,晓雪又对母亲造成隐性的压迫。在李红两次想要离家时,都是被女儿的事所耽误。第一次是晓雪怀孕待产,需要母亲陪护。第二次是女儿因哺乳期频繁请假被公司末位淘汰后,终于又找了一份工作,但转正之前不能经常请假,所以需要母亲帮忙照看孩子。

  晓雪在失业之前,非常支持母亲追求自我,只是在迫不得已时才恳求母亲帮忙,但找到新工作之后,晓雪变成了李红出走的阻拦者。晓雪在关键时刻的转变让李红出走的困境达到了顶峰,但这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设定,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女儿的自私,而是涉及电影更深层次的表达。丢掉工作期间,晓雪深感被母职所困囿的无力与刺痛,她经受了脱离社会的恐惧与压力,也害怕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后自我价值被剥夺,因此她意识到了工作对于女性而言独特的重要性,这是她免于被困住、被抛弃的方式。影片表现了新时代女性在时代洪流中作出的觉醒抗争,她们一边反抗着家庭对于女性的压迫,一边又加速奔跑,以免再次跌入其中。但影片中晓雪从恳求母亲的帮助变成直截了当的阻拦,这种转变的表现方式有些生硬,如果能延续之前塑造出的女儿的形象,以更委婉的态度,轻声细语地恳求母亲留下来,会有更好的效果。

  对李红出走路上所遇到的阻力的深层剖析,是影片完成得很好的部分,但影片把叙事重心过度集中在出走前李红经受的苦难与压迫上,对李红出走的“心力”的挖掘稍有欠缺。试想,李红作为一个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妇女,半辈子与家庭琐事和零工生活打交道,她是如何觉醒的?她的内心从压抑自我到悦纳自我的转变是如何形成的?她是怎样下定“出走的决心”的?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丰富的答案,而这种蜕变的过程恰恰是更能够打动人的地方。

  电影用李红最直接的行动来表达一位女性出走的决心,伍尔夫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写道:“心智自由仰仗于物质基础。”李红明白物质支撑对于实现自我而言是第一位的,下定出走的决心就不能没有金钱的保障。学车、买车、打工、卖货都作为抗争的手段成为李红的信念支撑,没有这些就没有斩断过去、追求新生的力量。决定出走以后,注定也会困难重重,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所言“总不会所有路都封了吧?山路、野路,总会有路”,但如果不出发,就永远找不到路。

  在“云游四海”“天地任我行”的自驾游之后,李红或许还会回到从前的家里,但李红觉醒后的出走和追寻新的主体身份的过程,总会让她和她的处境与从前有所不同。片中李红的母亲、李红、女儿晓雪这三代女性都在困境中挣扎着,也会被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所束缚,但可以看见,一代又一代女性都在不断进步,也努力为下一代女性打开更大的局面。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