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灾难片突围,转型迫在眉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国产灾难片突围,转型迫在眉睫

来源:齐鲁晚报2024-10-12 09:04

  作者:刘宗智

  国庆档期间,两部国产灾难片《危机航线》《出入平安》一同抢跑。《危机航线》最终取得1.7亿票房,与第一名《志愿军:存亡之战》的8.05亿元存在较大差距。而《出入平安》则在10月3日晚上官宣撤档。

  表现不如预期

  实际上,在此前的国庆档票房预测中,不少专业人士对于《危机航线》抱有较高的期待值。该片由刘德华、林小强监制,彭顺执导,刘德华、张子枫、屈楚萧领衔主演,刘涛、郭晓东、蒋梦婕特别演出。把故事放在万米高空之上的狭小空间里,加剧了刺激感和紧张氛围。从整体完成度上来看,的确是一部合格的航空题材灾难片。

  撤档的《出入平安》是《人生大事》导演刘江江的新作,讲述一位死刑犯的地震救灾之路,用现实的手法呈现了地震的残酷、灾区的生离死别和人性抉择,肖央、阿云嘎、古力娜扎、黄小蕾领衔主演,杨恩又特别出演。不少观众反映,观影的痛感比《人生大事》还要强烈,与国庆档氛围不符。对《出入平安》这样制作成本较大的电影来说,在国庆档观影情绪最为浓厚的前几日票房却持续低迷,撤档是无奈之下的理智决定。

  除了国庆档以外,灾难片在下半年电影银幕上的存在感很强,11月还有号称“首部华语辐射灾难大片”的《焚城》即将上映。若将眼光放远,管虎与费振翔执导的《东极岛》今年六月开机,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的海难救援故事。五花八门的“险情”涌现,中国电影能再迎来一个“灾难片大年”吗?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观众对于国产“灾难片”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相关的审美习惯也尚未建立。

  实际上,作为国产灾难片而言,《危机航线》《出入平安》的“不叫座”并非个例。一方面,它们依赖由视效技术所建构的奇观,离不开成熟的工业水平支持,与此同时,高昂的制作成本与制作周期,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此类故事也面临着千篇一律、难以出新的困境。

  发展历程曲折

  说起灾难片,大部分观众首先想到的是《2012》《后天》《末日崩塌》等好莱坞大片,它们以精良的制作、豪华的演员阵容以及绚丽的特效征服了观众,也赢得了票房。早期的法国电影大师梅里爱就曾拍摄过《战舰梅因号的爆炸》《探险者的遭遇》《和平号气球遇难记》等灾难片。

  在电影史上,灾难片曾经经历了几个高潮,比如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萧条影响下诞生了《金刚》《庞贝城的末日》《旧金山》等经典作品,70年代对自然隐患的担忧促成了《航空港》《海神号遇险记》《摩天大楼失火记》等影片的相继问世,90年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使电影画面更逼真,灾难的所有特质都能充分细致地表现出来,灾难片又一次大量出现,如《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天地大冲撞》等。

  国内灾难片起步晚且发展曲折。1957年,石挥导演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海难为背景的电影《雾海夜航》,开启了中国电影人对这一电影类型的探索。仅仅两年之后,李恩杰执导的新中国第一部以空难为背景的影片《飞越天险》问世。这两部电影从海、空两个方面展现了“灾害发生”和“灾害救援”的过程。

  2000年,张建亚执导的《紧急迫降》通过数字特技镜头,完成了一个极具惊现感的空难故事。该片改编自1998年客机迫降的真实事件,一方面吸取好莱坞类型程式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通过主人公的努力,成功化险为夷,这一模式也成为后来《中国机长》等空难片的蓝本。

  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应是不少观众心目中国产灾难片的代表。地震奇观是影片的重要噱头,不到四分钟的山河倾塌场面,共耗资三千万来制作。但实际上,影片的核心落到了灾后的创伤重建。它从单个家庭出发,在个体角度追述历史,最终达成的是家国同构的伦理话语。以河南旱灾为背景的《一九四二》表现得更明显,灾难远不只是奇观,而成为整个民族命运的难关。

  2019年,国产灾难片短暂迎来井喷式爆发,涌现出《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高票房影片,但在这之后,这一类型没再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影片产量与票房不断下滑,市场份额逐渐萎靡。

  彰显人性光芒

  灾难电影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不仅仅是在于其影像奇观,更重要的是影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这其中包含着普通个体在灾难面前的本能反应、情感表达以及对生命的思索等。例如,《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露丝”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汉江怪物》中原本游手好闲的“朴江斗”为了救回女儿而与怪物展开殊死搏斗,蜕变为英雄。

  不同于好莱坞商业大片对末世情结的过度渲染和对幻想性叙事情节的过分依赖,中国灾难片多取材于已经发生过的真实自然灾害及公共事件,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川航迫降等等。这些真实灾难事件和事件中的英雄事迹为中国灾难片提供了更具现实性的依托,它们不仅让电影的表达更具时代意义,而且可以将叙事重点置于人性光芒之上。

  2010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中,电影的重心不是地震来临时,众人慌乱无措的逃生场面,而是用“23秒,32年”的宣传语带出这场大地震在每个经历者心中那经久不息的“余震”。在大地震来临的时候,影片中的姐弟俩还是孩子,他们被同一块石板的两端压着,如果决定救其中一个,另一个势必要做出牺牲,徐帆饰演的母亲决定救男孩,这让最后意外幸存下的姐姐心里结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痕。

  灾害无情人有情,灾难片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人性的光辉。影片结尾,当姐姐与母亲时隔多年再相见的时候,所有的恩怨都被时间和愧疚的眼泪冲刷殆尽,这普通的唐山一家人心中的“余震”,终于平息。片中普通人身上那质朴隽永的情感让观众抑制不住地“破防”,最终凭借6.5亿的成绩,刷新了当时国产灾难片的票房纪录。同时,影片还揽获了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等多项大奖。

  转型迫在眉睫

  立足于现实灾难题材的影片,往往带有强烈的现实创伤色彩,而类型化灾难片,则常常因为对好莱坞类型片的过度模仿而丢失本土化的精神文化内核,既显空洞,又在本土市场中水土不服。近年来,在新主流大片加持下,以《红海行动》《烈火英雄》甚至《流浪地球》为代表的“中国式救援故事”,成为屡屡打动观众的“爆点”。

  2019年暑期上映的《烈火英雄》,改编自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并由黄晓明、杜江、杨紫、欧豪等知名演员组成一幅生动的消防员群像。该片通过描绘滨海市海港码头油罐爆炸的危机事件,歌颂了广大消防救援人员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影片在“火锅店爆炸”、“海港救援”等大场面上的运镜、剪辑、配乐都可圈可点,每场营救的动作戏都能做到干净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全片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把可看性做到了极致。本片拍摄了灾难发生时的完整群像,不仅有消防员对抗火海的场面,也对逃散的民众做了着重刻画,两条故事线通过蒙太奇手法交叠在一起,让影片叙事的密度与广度大大增强,观众也能够更好地进入影片营造的空间中去。

  同年国庆上映的《中国机长》在传承国产灾难片传统风格的同时,也融入了“新面貌”。《中国机长》根据川航迫降的真实事件改编,沿用了2000年《紧急迫降》的叙事策略,但是20年过去,《中国机长》已经由《紧急迫降》时的“等别人来救”,变为“自救”。随着电影工业制作水准的提高,灾难片中震撼人心的景观营造已然不成问题,《中国机长》中大量惊险刺激的奇观场景很好地达成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对中国灾难片的类型化创作、创造性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每种电影类型的活跃与流行都是周期性的,新主流大片的热度在逐渐消退,与之紧密相连的灾难片也难逃“唇亡齿寒”的命运,如何重新找到破题之法或将成为其再度焕发生机的关键。(刘宗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