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剧《李清照》: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舞剧《李清照》: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望

来源:解放日报2024-10-17 09:49

  作者:方家骏

  舞台清朗开阔,“一代词宗”李清照着天青色襦裙立于台中,宛若惊世汝窑瓷觚,历经煅烧,方显绝色——舞剧《李清照》的尾声大气典雅,意味隽永,不可明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尽在其中。在历史与现代深情对望的一瞬,观众为之心动。

舞剧《李清照》: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望

  舞剧《李清照》剧照

  文学为魂

  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后,上海歌舞团再推古典题材舞剧《李清照》,将于上海文化广场迎来首演,拉开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舞剧《李清照》不仅让观众看到上海舞剧创作的多元化追求,也让当代人阐释传统文化的能力经历了一次淬炼。它以流畅的手法,再现了“一代词宗”的跌宕人生——跨越千年的风华词韵,与时代悲剧休戚相关的爱恨情愁,被当代艺术家演绎得格外真切。剧作家喻荣军以15个词牌名串联起完整的戏剧走向,构筑一条叙事长河。李清照最著名的词作、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分别与她不同的人生阶段相对应。无论是少女时代的清丽婉约,遭遇命运重创后的悲戚凄凉,抑或家破国亡后的一怒冲天、襟怀坦荡,情绪色彩都格外鲜明,且具强烈的精神寄寓,为舞蹈场面铺排和细部设计提供了明确指引,成为一部舞剧的文学之魂。

  从中我们感悟到,舞蹈文学的功能,不只是提供行为和行动参照,也不只是事件的概述,更重要的是以准确的形象思维,为编舞家提供一整套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情绪色彩,抑或说构造一个情感池塘,让编舞家从中搅动出万变镜像,撩拨起令人惊诧的水花。我们通常认为舞蹈乃至舞剧的表达相对抽象,然而,抽象并非乱象,隐喻也要让人在云雾山中看到脚下那几级足以登上峰峦的台阶。在这一点上,我以为舞剧《李清照》从文学脚本到视觉转化,再到舞台呈现的一系列做法都可供借鉴,也许,这也是舞剧走出“精致形式主义”的重要一步。

  宋韵古境

  “以诗词意境为总揽”,是舞剧《李清照》的基本定位。这一几乎是“确定性”的原则来得毫不犹豫——首先是因为剧中主人公是两宋词苑中“别是一家”的女文豪,其词作所蕴含的风物、情思、襟怀气象万千,充满自然生命意象,是艺术再生的丰富源流;再是诗词与舞蹈似有天然渊源,同属于审美意象外化的精神产物,而“立象以尽意”也是舞蹈驾轻就熟的手段。剧中李清照的登场,恰似那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横空出世,“应是绿肥红瘦”清新脱俗,令天下才俊汗颜——舞蹈家朱洁静以灵动的表演让人相信,李清照就是那种喝得下最浓烈的酒、写得出最清丽的词、爱世间一切美好热烈的性情女子,磊落率真是人物的基本底色。应该说,朱洁静对人物的初描十分鲜活。随着剧情推进,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把叙事往更加戏剧化的方向牵引,朱洁静的表演也显得更加深入。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交织着诗意与温暖,是舞剧着意要表现的一个段落。舞蹈家王佳俊舞风儒雅,天生有一种暖男气质,演绎赵明诚似乎无须过多修饰。通过多部舞剧的合作,朱洁静与王佳俊表演的默契程度不断提升,在舞剧《李清照》中更是一次表演能量的碰撞。一段两情相悦的双人舞,动作元素从戏曲“小五花”生发,细腻而生动,把你侬我侬之情演绎得别有新意。

  李清照“半世花事半世飘零”,舞剧为其“前半世”营造的宋代美学氛围,是这部剧的重要看点。无论是汴梁灯节,一派宋代民俗风情中赵、李二人的“一眼千年”,还是“归来堂”赌书泼茶、双双沉醉于古籍金石,抑或山口冠、珍珠妆等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妆容,石砚、汝瓷、香炉、纨扇等道具的运用,无不流耀出古典审美的独特韵致。舞剧的上半场通过舞台场景的大块面敷色以及细部描摹,对简约、素雅、平和的宋代美学风格做了一次集中展示。于观众而言,这样的观剧与其说是与宋韵古境的美好邂逅,不如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溯源,时光的溪流里,星星点点,俱是耀眼珠玉。

  多元介入

  舞剧的下半场着力于对李清照内心世界的深度刻画,情感的力量愈加深沉强烈,加之现代意识的加持,艺术手法服务于整体叙事的理念更为凸显。就当下中国舞剧创作而言,这一理念的成功率颇高,“不拘一格”成为中国舞剧创作的共同选项。比如,反映赵明诚宦海沉浮、宦官们袍襟相连的舞段,就是一种象征性表达,让观众直接联想到“裙带关系”“沆瀣一气”等官场情态;演绎别具一格的《声声慢》时,发挥出舞蹈擅长写意的优势,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转化为可视形象,而现代审美元素的介入,则增添了跨时空古今共情的可能。再如,颠沛流离中,李清照目睹山河破碎、十里饿殍的景象,悲愤不已。此时,舞剧大胆植入了现代舞语汇,从中观众能感受到舞蹈的律动、呼吸乃至图形编织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客观来看,这样的演绎视觉冲击力更强、情绪宣泄更为直观,为接下来李清照立于乌江边怀古伤今写下《夏日绝句》作了有效铺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千百年来民族气节的写照,国人几乎无一不晓,但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它出自李清照之手,更不清楚它诞生于怎样一种历史环境、昭示出怎样的生命际遇。就这一点而言,这一笔在整部舞剧中显得尤为重要——将一个被命运波澜无情拍打却始终保持“人间清醒”的古代女词人,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于此往后,无论是李清照“手撕”渣男张汝舟,还是决意校勘著述《金石录》以赓续中华文脉,都采用了更接近戏剧表演的手段。一部舞剧演绎至此,从情节容量不断扩大、戏剧节奏快速推进、演员表演的真实可感等多方面予以考虑,更加戏剧化的做法显然有其合理性。而以敬畏之心回应古典,在细节中体现古今融汇之美,也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

  李清照用文字描绘出饱满的精神世界,其独特的审美智慧和创造手法,于今天的我们仍是一种心灵滋养。从这一层意义来说,舞剧《李清照》的创演亦是很有价值的。也许,我们今天做得还不够好,在方法和理念上还有更好的选择,但无论如何,修炼阐释古典美学的当代能力,是当代艺术家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