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半熟男女》:解构半熟的青年生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半熟男女》:解构半熟的青年生态

来源:海南日报2024-10-21 09:15

  作者:曾庆江

  近期热播剧《半熟男女》在网上引发了许多关于现实情感的话题:刚踏上社会,初入职场,都市里的青年男女们在打拼事业的同时,自然也渴望爱情、渴望成长,并在时代大潮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寻找自我。

《半熟男女》:解构半熟的青年生态

  董洁在《半熟男女》中。

《半熟男女》:解构半熟的青年生态

  田曦薇在《半熟男女》中。

《半熟男女》:解构半熟的青年生态

  周雨彤在《半熟男女》中。

  《半熟男女》演绎了当代青年非纯爱的情感故事,该剧改编自作家柳翠虎的长篇小说《这里没有善男信女》,由吴楠编剧,张晓波执导,用犀利、讽刺、戏谑的现实主义笔法解构当代青年生态。

  半熟男女的半熟情感

  如同剧名一样,《半熟男女》中的男女主角均为刚刚走上社会、初入职场的青年男女,因此在对待情感、对待事业乃至对待人际关系上,均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半熟男女”。

  在剧中,韩苏是一个得到很多人喜欢的女性形象。在她骨子里一直坚信,只有足够好,足够强大的人,才有被爱的资格。在被父亲抛弃之后,她暗暗下定决心,只有在父亲的职业领域中做到最好,才能让父亲幡然悔悟自己当年选择离开是多么大的错误……可以说,韩苏“一条路走到黑”的选择,无关对错,因为这只是一个纯粹的成长故事;何知南出生于一个小康家庭,家庭充满爱,父母早早地给她提供了住房,工作不求上进,但是喜欢八卦,有着一颗恋爱脑,有许多场轰轰烈烈的情感故事。每一场恋爱,都让她成长几分;孙涵涵一直想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阶级跃升”,因此花高价办理高端健身房会员卡,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邂逅”一名高富帅……经历情感场上的快意恩仇后,最终,她得以在事业上得到更多的成长。

  可以说,这些半熟女性,面对职场和情感,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这是她们本真的成长故事,也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创新式的道德审视

  客观来讲,《半熟男女》在国产剧中属于异类,因为从表面上看它并没有在传统道德底线下给我们塑造出完人和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可以说,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全员恶人”,完全没有“善男信女”。

  韩苏、何知南、孙涵涵三位女性虽然谈不上太坏,但从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去审视,的确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即便是人气很旺的工作狂韩苏也有道德上的瑕疵。而在《半熟男女》的宣传海报中,也明确表明“纯爱战士慎入”。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而是努力解构现实中青年男女对情感的真实态度、对孤独的强烈抗拒,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或许,这正是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

  考虑到故事叙事的可能性,《半熟男女》在人物设定上采用了锁闭式,即将主要人物的着墨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正因如此,人物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每个人物都处于三角关系中,分分合合,明争暗斗,相互算计……《半熟男女》戳破了国产剧一直以来制造理想爱情幻境的泡沫,直击当下都市情感的真实面目,的确让人大感意外。“不虚美,不隐恶”是对真实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半熟男女》实际上依然属于写实剧,只是解构的尺度更大。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半熟男女》是在弘扬一种错误的恋爱观和价值观,相反,它是将社会上部分青年男女的生活态度提炼出来,供大家观瞻和讨论。值得赞许的是,《半熟男女》在每集中还有意设置小剧场,让剧中人出现在剧场中,通过相应的片段对一些错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展示或者讽刺,从而表达自己的臧否,可谓是一种创新。

  女主剧的未来发展

  《半熟男女》属于典型的女主剧。女主剧是近些年电视剧领域的重要现象。客观地讲,女主剧的出现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方面,它丰富了电视剧的题材和类型,为影视剧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相当的时代性。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有影响的女主剧,古装题材方面有《甄嬛传》《芈月传》《如懿传》等,从宫斗的角度来表达女性在权力和情感之间的挣扎和斗争,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人性的真实性。而《梦华录》则跳出宫廷,将女性推向社会,活脱脱一部古代版的“北上广故事”,让大众很有共情感。当然,更多的则是对当代女性生存现状的密切关注,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聚焦当代都市女性在情感和事业上的纠葛,很有生活质感。此外,还有不少仙侠剧,将女性置于“仙”和“侠”的语境中,从而较好地满足了大众对理性生活的极致想象。

  但是,女主剧彰显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剧情的套路化,如女主角美貌聪明、天赋异禀,在各种困难和阻碍中凭借智慧和勇气实现梦想,超越了大多数男性。这种“玛丽苏”或“杰克苏”式的剧情虽然看似美好,但缺乏真实感和可信度,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在情节设置上,不少女主剧过于粘连于女性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冲突,最终以获得男性的认可和赞赏作为结局,从本质上讲依然没有破除传统女性形象的窠臼。时间长了,女主剧对大众的感染力也就慢慢下降。

  而《半熟男女》虽不完美,但我们可以看到主创人员在努力寻求突破,无论是“全员恶人”的形象设置,还是对传统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冲击的审视,都使得它迥异于先前的做法,它是写实的。真正的女主剧,既不是对女性的极端夸赞,也不应当是极尽黑化,一切立足于生活的真实表达,都值得尊重。

  (曾庆江,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