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二十一天》:“真实感”与“真实性”的悖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二十一天》:“真实感”与“真实性”的悖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1-05 09:37

  作者:陶冶 曾爱伊

  近期,改编自知名悬疑作家蔡骏的小说《地狱变》的电视剧《二十一天》引发热烈反响。该剧通过“地上救援”与“地下求生”两条叙事线索,展现人在受到威胁时所面临的理性与欲望的博弈、善与恶的较量,此外,借助视听艺术所特有的剪辑技法,不同时空穿插交错的叙述方式,使观众沉浸在营造出的奇幻世界中。与此同时,《二十一天》在叙事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也给近期大热的悬疑类型影视作品敲响了警钟。

《二十一天》:“真实感”与“真实性”的悖论

  《二十一天》作为国内“悬疑+灾难”的开创之作,在国产悬疑剧十分成熟的拍摄方式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移植”与“嫁接”。灾难片因其强烈的视觉刺激、奇观化的灾难场景,使画面和剧情极具震撼力。人物在极端条件下所展现的求生本能,也传递出了强烈的情感信号。尤其是在CG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使得灾难片的呈现更具沉浸感。《二十一天》利用“地陷”这一情节,将故事发生的物理空间延伸到了地下百米,在压缩了角色的行动范围后,更增加了情节的悬疑度。

  作为一部悬疑作品,《二十一天》十分注重“悬念”的设置。首先,观众的全知视角与剧内见证人、主人公的内视角形成了信息差。当地下的补给线已经打通,罗浩然依旧隐瞒着一切,利用物资挑拨人心,甚至抹黑何小光,要置之于死地,此时的戏剧矛盾被激化至顶点。同时,地上、地下的双线交织,体现了创作者对叙事节奏的把握。此外,该剧灵活加入了插叙、倒叙等叙述手段,对国产悬疑剧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

  其次,不断坍塌陷落的大楼与物资耗尽的倒计时犹如剧中设置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与“不定时炸弹”,紧紧地牵动着观众的心。救援的成功与否将导向不同的结局,这一悬置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整部剧集悬疑叙事的动力源。一方面,观众期盼着何小光能够发现补给线,给其他人带去生的希望。另一方面,双方势力的颠倒又会带来新的博弈,加深对人性与良知的拷问。在悬念不断叠加的过程中,也释放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不仅延宕了观众的情绪,还因审美期待的延迟满足激发了更强的观看体验。

  总体来说,《二十一天》在形式固化、类型饱和的剧集市场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这也为其他追求差异化、优质化的作品做出了榜样。从场景布置到画面构图,从光线影调到色彩搭配,该剧力图呈现灾难情境下的极端“真实感”。但为何在播出后,“真实”同样成为了令人诟病的关键词呢?

  近年来悬疑剧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把对人性的探讨、社会的剖析融入其中,将案件的揭秘过程变成了“沿途风景”,将“目的地”设置成展现人性百态。《二十一天》作为一部群像戏,如同截取了一个社会的横截面,提供了不同的代入视角,但其扁平化、公式化的人物塑造确成一大缺憾。

  夹在正反两派之间的丁紫,本应是内心冲突最剧烈、最明显的一个角色。面对父亲的悔恨和眼泪,以及真相带来的震撼,羝羊触藩的困境带来的是激烈的、复杂的心理斗争。但在剧中,丁紫这一人物的“割裂感”完全没有体现,使其沦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工具人”。

  男主角何小光背负深仇,本不应该是一个脸谱化的“拯救者”形象,他的职业带给他无私、牺牲的底色,但面对害死亲人的凶手,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才是这个人物的血肉。追求“美则无一不美”,过于完美无缺、公而忘私的形象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和悬浮感,“真正写出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相适应的人物性格”才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诚然,在影视创作中,我们不免以“奇”为看点,营造一些集中的、巧合的事件去表达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但只有“极近人之笔”才能写“极骇人之事”。《二十一天》尝试将戏剧空间极限压缩,进而讨论阶层壁垒被打破之后人性的本质,这个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罗浩然发现补给线、常香凝身患癌症、海美怀孕,这一系列的“偶然”已经偏离了写实的主线。

  一些剧集沉迷于制造“工业糖精”,但奇观化的情节和场面只会助长“眼球经济”和“注意力市场”。《二十一天》引发的争议,不仅是这一部作品的问题,更因观众苦其久矣。盲目追求形式创新不可取,最重要的还是要符合“美学的、历史的”标准,用心打磨作品,去思考其中想要传达的价值观。“真实感”绝不等于“真实性”。深耕意义与内涵的深刻性,应当建立在合理的情节安排之下。构建正向的价值体系,才是“三精”作品的责任与使命。

  国产悬疑剧经历了风兴云蒸的爆发期,在叙事手法、拍摄技巧、美学意义上都有所突破,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质化、套路化的作品比比皆是,思想性的深度也不尽人意。该类型剧目的未来发展道阻且长,但始终要回归初心,“讲好”故事,也要讲“好故事”。

  (作者陶冶系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曾爱伊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二十一天》:“真实感”与“真实性”的悖论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庄 宁:在探寻文本奥秘中深化语文教学

  • 《花儿与少年》:综艺不是一场狂欢式的审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