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文学与时代的交响

来源:文艺报2024-11-11 10:32

  文学与时代的交响——新时代中篇小说观察

  作者:孟繁华

  新时代的中篇小说的题材、表现方法以及思想情感等,既与过去本土的文学经验和传统有密切关系,也吸收了西方优秀的文学经验。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此,中篇小说也一定表达了与以往生活和艺术并不相同的样貌。我试图通过对以下几部中篇小说的分析,阐发梳理新时代以来中篇小说的成就。

  莫言《晚熟的人》切近现实生活,以“我”的身份、角度讲述故事,表达了他对生活介入的深度,同时有很强的代入感和仿真性。这部作品集展现了莫言在变与不变之间生长,他从容淡定地讲述故事,有着故事的土地性、人物的多变性和对现实的批判性。小说集凡12篇,几乎都是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地里成长的,我最欣赏的是中篇小说《地主的眼神》。人心和人性与身份没有关系,身份的认定是历史的范畴,与世道有关。地主孙敬贤不是好人,通过他割地时看“我”的眼神就能看到他的内心。孙敬贤的孙子孙雨来阳光、青春,热爱土地、热爱乡村,要多打粮食,很像梁生宝的孙子。身份是语言给定的,无论人还是社会,无论身份还是历史,都是语言创造的,这也是词与物命名的关系。

  阿来《蘑菇圈》是一部内容充沛而丰富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机村的阿妈斯炯的一生,书写了商品经济时代对机村的冲击,以及世道人心的改变。阿妈斯炯经历了50年代至今的所有大事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足以让她阅尽沧海桑田。蘑菇圈生生不息地为人类提供着美味的食物和生存的保障,它的存在或安好,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或相安无事。人生的况味,看不见摸不到,但又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命运中。阿妈斯炯受尽人间困难,但她没有怨恨、没有仇恨,对人和事永远充满善意。她随遇而安,只要有蘑菇圈,有和松茸的关系,有她自己守护的秘密就心满意足了。阿来小说中人的命运与况味,密切地联系着社会历史的变迁。

  老宅既是祖上留下的基业,也是家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私人空间;既是具体的所指,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老宅里有数十年几代人的命运,那里的谱系关系是个人肉身的来处,也是个人精神的归宿。麦家《老宅》写外公、母亲最生动。但那里的家长里短日常生活,透露的是人生的虚无。故乡的故事没有惊涛骇浪,但在老宅里却一波三折,比如买卖老宅、分配遗产等。传言老宅“闹鬼”,母亲独自一人入住,随身只带了外公外婆的遗照镜框。这似乎是篇写乡村往事的怀旧小说,但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在一种看不见的对话中隐含了不同文明的矛盾和交流,也隐含了对不同文明形态的包容和宽容。母亲的形象是集天地万物于一体的“精灵”,无畏无惧,凛然大义,有敬畏,有担当。老宅是母亲的化身。

  沈念《龙舟》可以看作“主题写作”,是建设美丽新乡村的故事,作品不仅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也继承了湘籍作家的传统和谱系。《龙舟》写到“现代性”和“中国性”的关系,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一位从家乡亮灯村走出的大学毕业生,因爷爷突然去世,他奔丧赶回家乡。“我”既不是“大学生村官”,也不是“第一书记”,只是一个失去了爷爷的奔丧人。但他毕竟是亮灯村丁家的子孙,他决定暂时不回北京,要到老屋住些日子,这是小说主角与亮灯村重新建立关系的开始。“我”的重返故里,与那些建设美丽新乡村的“外来者”不同。首先,亮灯村是他的家乡,爷爷刚刚去世,留下来合情合理;其次,这是一个学建筑的专业人士,村里要改造老房子,这正是建筑师的专业;更重要的是,当事人目光所及,一切都是他熟悉的事物,都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他对亮灯村的情感关系就这样被呼唤出来,留在亮灯村也水到渠成。“现代性”和“中国性”的关系,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百年来不断被提起和讨论的,《龙舟》用小说的方式参与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并不意味着将过去全部抛弃或推倒重来,这些意象带着讲述者的观念一起来到我们的阅读感受中。

  邓一光《深圳蓝》表面上写的是四个青年男女婚前婚后的情感纠葛。戴有高、李爱、蔡张望、吕冬冬两男两女,在波澜不惊中写尽了城市青年的当代病。这是小说实写的部分。但在实写部分的上空飘荡的,是一个关于深圳或关于当下青年心理和精神状况的寓言。这几个人,无论物质生活状况如何,有多大的差异性,他们的精神状况却出奇地一致。这是部相当现代、极具反讽意味的小说。邓一光的小说经常游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谓传统,是因为他一直有对人生存和精神状况的关怀;所谓现代,是因为他总是能够准确地抓住这个时代城市人具有症候性的存在状态。

  哲贵《微不足道的一切》开篇,失去自理能力的丁铁山被送进了养老院,不到一个月因为打人被遣送回来。对于儿子丁小武来说,父亲由谁来照顾或怎样照顾,是必须做的“命题作文”。丁小武的妻子柯又红曾在婚前因换房事件未与丁铁山结仇,有了这样的“前史”,丁小武曾试探将父亲接到家里,柯又红表示“门都没有”。丁小武搬离了家,一心一意照顾丁铁山,外人觉得这是丁小武在照顾父亲,但丁小武朦胧地感到他会以这种方式找回父亲,并以这种方式找回自己。作品情节的发展让人感到步履维艰,小说最难的是转折,如何完成这个转折是小说走向自然结束的关键。哲贵发现了“疾病的隐喻”,疾病是家庭最凶险的杀手,可以将一个幸福的家庭破坏得支离破碎。丁铁山的患病几乎毁掉了儿子一家,但哲贵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反其道而行之,“疾病的隐喻”在这里有了新解:面对疾病的巨大压力,所有的人终归于善,过去的一切都“微不足道”,人心因善而与往事干杯。

  蔡东《来访者》的讲述者庄玉茹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或治疗者,她的对象名曰江恺。这是一篇平行视角讲述的小说。庄玉茹是江恺的阳光,终要照耀到江恺内心的黑暗处。她不是抽象的理解和同情,而要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办法让这个貌似“活得不错的人”走出黑暗。对于作家来说,更要关心怎样塑造他的人物,怎样让事件具有文学性。庄玉茹陪江恺回老家洛阳是小说最重要的情节。时间回溯,江恺重新经历了过去,那些美好与不快逐一重临,那扇关闭的心灵大门终于重启。他们来到白马寺,寺门已关,游荡中发现一家小酒馆,寻常生活场景弥漫的温暖、温馨和精致,让人怦然心动。充满爱意的生活是患者最好的艺术疗愈,庄玉茹对生活的爱意置换了江恺过去的创伤记忆。在一次访谈中蔡东说:“对日常持久的热情和对人生意义的不断发现,才是小说家真正的家底。”“意义不在重大的事项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平淡庸常中。”这不止是她的宣言,更是她在小说中践行的生活信念。

  董立勃《梅子与恰可拜》是一篇“承诺与等待的小说”,表面上看是镇长、黄成、恰可拜与梅子的故事。一个19岁的女知识青年梅子在乱世来到了新疆。流落新疆的大学生黄成偶然间救起了因遭到凌辱企图自杀的梅子,两人相爱并希望在边地建起世外桃源,过男耕女织的生活。但黄成被几个戴着红袖章的人拖进了一辆大卡车。在荒无人烟的荒野里,恰可拜看到了这一切。黄成将梅子托付给了恰可拜,这是小说最关键的“核”。“承诺和等待”就发生在这一刻。梅子与黄成短暂美丽的爱情也从此幻化为一个“等待戈多”般的故事。黄成仅在梅子的回忆中出现,此后便被“放逐”出故事之外;小说中真正直接与梅子构成关系的是说着突厥语的土著猎人恰可拜,从他承诺照顾梅子的那一刻起,就是梅子的守护神。这是一篇充满“古典意味”的小说,等待与承诺的信守给人一种久违之感。在董立勃的讲述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那曾经的遥远的传说或传奇。

  新时代以来,值得关注的中篇小说还有陈应松《滚钩》、葛水平《成长》、弋舟《所有路的尽头》、钟求是《我的对手》、林那北《镜子》、李凤群《良霞》、石一枫《地球之眼》《玫瑰开满了麦子店》、荆永鸣《较量》、林白《西北偏北之二三》、迟子建《空色林澡屋》、宋小词《直立行走》、陈希我《父》、张楚《风中事》、杨小凡《大学》、陈世旭《老玉戒指》、老藤《手杖》、杨晓升《龙头香》、孟小书《请为我喝彩》《终极范特西》、马晓丽《手臂上的蓝玫瑰》、东君《卡夫卡家的访客》、王凯《星光》、肖勤《你的名字》、海勒根那《巴桑的大海》、索南才让《月亮和大漂亮》、须一瓜《邮差藤小玉》、盛可以《建筑心理学》、徐小斌《芭提雅——一部电视剧的诞生》等。这个挂一漏万的名单还有很长,这些作品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