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山花开满乡村教育变革之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当山花开满乡村教育变革之路

来源:文学报2024-11-14 20:15

  作者:赵莹

  不久前完结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颇受好评,并以9.5分评分高居豆瓣榜单,成为2024年高分国产剧。该剧根据“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获得者张桂梅事迹改编,讲述她为改变乡村女性的命运,建设免费女高、培育学生成才的艰难历程。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老师,张桂梅能在大山里建成女校,本身就是个奇迹。且不说资金短缺、用地不足的因素,光是说动思想根深蒂固的山里人,让他们同意孩子来上学,便是一场拉锯战。可张桂梅偏不屈服,她挨个劝说,绝不轻言放弃。为劝回即将辍学嫁人的谷雨,她甚至和媒婆唇枪舌战,骂得对方节节败退。然而,即便拉来生源,校舍也初具规模,磨难依然接踵而至:和隔壁中学合拼食堂,去得晚就没饭吃;没有独立的厕所,只能夜间结伴往返。特别是经费上时常捉襟见肘,有时连老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但对张桂梅而言,这些都无法阻止她的目标。她如同激情昂扬的斗士一般,只身赴外地“化缘”,并不惜上酒桌、蹭饭局、送锦旗,只为换得捐款,度过眼下难关。当得知筹款有希望后,她归心似箭,竟深夜搭运猪车回校,连衣服都来不及换,便去教育局询问进展。这种雷厉风行的作派,贯穿了整个剧情,既展现其毫不作伪的真性情,又体现出心怀大爱的真情怀。所以,《山花烂漫时》从不掩饰苦难,而以幽默化解悲伤,以执着扭转偏见,凸显出一线教育者的燃灯精神。

  该剧虽着力叙述华坪女高的创办经历,力图还原真实可感的张校长。事实上,它还将部分重心聚焦于张桂梅身边的女性群像,选取女高的一些原型人物和事例,与情节相互嵌合,探讨她们背后的家庭、观念,以及角色的成长路径。首先,是故事里鲜活的教师群像,与之相关的,是她们秉持的价值观与人生信条。建校初期,女高条件落后,工资更是微薄。这些老师能加入女高,本身就是种壮举——她们身兼数职,除了日常课务外,还需亲身料理生活、关怀心理、陪伴就医,就连晚上就寝,也需多次巡查。连轴转的工作模式,让她们身心疲累,苦不堪言。可是,很多人坚持了下来,如家境优渥、与张校长打赌而来的丁笑笑,回报家乡、为理想奉献自我的魏庭云,以及生性腼腆、扎根校园的严莉等人,她们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生存,几经心灵的考验,最终为女高学生托举人生的希望。在她们身上,有为人师表的真诚、坚守、正义,也有年轻人的奋发、热血、激情……这些,恰好与张桂梅的理念如出一辙,折射出基层教师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让“为人师表”有了具象的表达。

  其次是丰富多样的女高学生群体。她们生于大山,长于大山,在闭塞的环境下生存,从小遭遇“女人不配读书,只配嫁人”的歧视,失去可贵的求学机会。不过,她们并未放弃自己,即便早早辍学,在家务农,也不忘拿起书本,想象外界的美好。第一批女高人幸运地邂逅张校长,拥有重新抉择的机会。三年的时光,她们如坚韧的小草般,竭力汲取微薄的养分,令自己有冲破世俗的力量,扎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第二批女高人接续意志,又有了个体的青春表达。她们充满朝气,决不向现实低头,彰显了乐观积极的生命底色,表现出思想和生活的双向“脱贫”。

  从女高建设延伸到基层工作,《山花烂漫时》不仅刻画了可贵的师生情谊,还塑造了几位出彩的男性角色,他们之中,不乏政府官员、公司高管,以及底层的务工者,虽然身份、处境不同,但在张桂梅的精神感染下,他们成为她教育事业最坚实的战友和后盾。且说周善群、马永强两位基层官员,他们承包了最多的喜剧元素,时常在张校长的“狂轰滥炸下”叫苦不迭,又赶着帮忙解决麻烦。所以,他们更像个矛盾体,既是“搞笑担当”,又是先锋模范。一方面,他们作派保守,前期瞻前顾后,始终囿于各项规则。另一方面,他们由衷敬佩张校长的作风,从阻拦到支持,从糊弄到陪同,尽其所能,无微不至。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战斗者,他们以张桂梅为核心,共同用爱与坚持,改写大山女性的命运,为世界、未来播种更多的希望。

  《山花烂漫时》何以动人?源于它柔和的探讨视角、充沛的戏剧张力和炽热的生命情怀。作品全面挖掘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展现女高人排除万难、向阳而生的倔强精神,映射出乡村教育事业应有的变革之路。这些坚毅的女性,是璀璨绽放的青春之花,更是反抗命运的成长之花。当谷雨接到大学通知书,离开村子时,她与失去理智、早已嫁人的女疯子遥相对望,那一眼,是既定人生的置换,是冲破束缚的渴望,更是千千万万大山女性的憧憬。兴许,这是《山花烂漫时》给予我们的思考,再贫瘠的土地,只要精神不死,便能山花遍野,薪火相传。(赵莹)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