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莹
不久前完结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颇受好评,并以9.5分评分高居豆瓣榜单,成为2024年高分国产剧。该剧根据“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获得者张桂梅事迹改编,讲述她为改变乡村女性的命运,建设免费女高、培育学生成才的艰难历程。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老师,张桂梅能在大山里建成女校,本身就是个奇迹。且不说资金短缺、用地不足的因素,光是说动思想根深蒂固的山里人,让他们同意孩子来上学,便是一场拉锯战。可张桂梅偏不屈服,她挨个劝说,绝不轻言放弃。为劝回即将辍学嫁人的谷雨,她甚至和媒婆唇枪舌战,骂得对方节节败退。然而,即便拉来生源,校舍也初具规模,磨难依然接踵而至:和隔壁中学合拼食堂,去得晚就没饭吃;没有独立的厕所,只能夜间结伴往返。特别是经费上时常捉襟见肘,有时连老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但对张桂梅而言,这些都无法阻止她的目标。她如同激情昂扬的斗士一般,只身赴外地“化缘”,并不惜上酒桌、蹭饭局、送锦旗,只为换得捐款,度过眼下难关。当得知筹款有希望后,她归心似箭,竟深夜搭运猪车回校,连衣服都来不及换,便去教育局询问进展。这种雷厉风行的作派,贯穿了整个剧情,既展现其毫不作伪的真性情,又体现出心怀大爱的真情怀。所以,《山花烂漫时》从不掩饰苦难,而以幽默化解悲伤,以执着扭转偏见,凸显出一线教育者的燃灯精神。
该剧虽着力叙述华坪女高的创办经历,力图还原真实可感的张校长。事实上,它还将部分重心聚焦于张桂梅身边的女性群像,选取女高的一些原型人物和事例,与情节相互嵌合,探讨她们背后的家庭、观念,以及角色的成长路径。首先,是故事里鲜活的教师群像,与之相关的,是她们秉持的价值观与人生信条。建校初期,女高条件落后,工资更是微薄。这些老师能加入女高,本身就是种壮举——她们身兼数职,除了日常课务外,还需亲身料理生活、关怀心理、陪伴就医,就连晚上就寝,也需多次巡查。连轴转的工作模式,让她们身心疲累,苦不堪言。可是,很多人坚持了下来,如家境优渥、与张校长打赌而来的丁笑笑,回报家乡、为理想奉献自我的魏庭云,以及生性腼腆、扎根校园的严莉等人,她们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生存,几经心灵的考验,最终为女高学生托举人生的希望。在她们身上,有为人师表的真诚、坚守、正义,也有年轻人的奋发、热血、激情……这些,恰好与张桂梅的理念如出一辙,折射出基层教师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让“为人师表”有了具象的表达。
其次是丰富多样的女高学生群体。她们生于大山,长于大山,在闭塞的环境下生存,从小遭遇“女人不配读书,只配嫁人”的歧视,失去可贵的求学机会。不过,她们并未放弃自己,即便早早辍学,在家务农,也不忘拿起书本,想象外界的美好。第一批女高人幸运地邂逅张校长,拥有重新抉择的机会。三年的时光,她们如坚韧的小草般,竭力汲取微薄的养分,令自己有冲破世俗的力量,扎实地生长在大地中。第二批女高人接续意志,又有了个体的青春表达。她们充满朝气,决不向现实低头,彰显了乐观积极的生命底色,表现出思想和生活的双向“脱贫”。
从女高建设延伸到基层工作,《山花烂漫时》不仅刻画了可贵的师生情谊,还塑造了几位出彩的男性角色,他们之中,不乏政府官员、公司高管,以及底层的务工者,虽然身份、处境不同,但在张桂梅的精神感染下,他们成为她教育事业最坚实的战友和后盾。且说周善群、马永强两位基层官员,他们承包了最多的喜剧元素,时常在张校长的“狂轰滥炸下”叫苦不迭,又赶着帮忙解决麻烦。所以,他们更像个矛盾体,既是“搞笑担当”,又是先锋模范。一方面,他们作派保守,前期瞻前顾后,始终囿于各项规则。另一方面,他们由衷敬佩张校长的作风,从阻拦到支持,从糊弄到陪同,尽其所能,无微不至。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战斗者,他们以张桂梅为核心,共同用爱与坚持,改写大山女性的命运,为世界、未来播种更多的希望。
《山花烂漫时》何以动人?源于它柔和的探讨视角、充沛的戏剧张力和炽热的生命情怀。作品全面挖掘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展现女高人排除万难、向阳而生的倔强精神,映射出乡村教育事业应有的变革之路。这些坚毅的女性,是璀璨绽放的青春之花,更是反抗命运的成长之花。当谷雨接到大学通知书,离开村子时,她与失去理智、早已嫁人的女疯子遥相对望,那一眼,是既定人生的置换,是冲破束缚的渴望,更是千千万万大山女性的憧憬。兴许,这是《山花烂漫时》给予我们的思考,再贫瘠的土地,只要精神不死,便能山花遍野,薪火相传。(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