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温柔的时代回望引发强烈共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温柔的时代回望引发强烈共鸣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21 10:40

  作者:李夏至

  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近日在芒果TV迎来大结局,湖南卫视也即将正式收官。开播至今,《小巷人家》已在豆瓣平台获得7万余名用户评价,评分为8.1分。该剧的收视表现同样亮眼,首播当日即在CVB、酷云、欢网、猫眼等剧集榜中拿下省级卫视收视率第一;欢网大数据显示,剧集至今已连续19天拿下黄金时段卫视收视率第一。

图为《小巷人家》剧照。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剧集自上世纪70年代讲起的时间跨度,完美复刻了不少观众记忆中的旧时光。剧中出现的粮票、布票和老款电视机,是很多人共同的时代记忆。故事围绕居住在苏州棉纺厂家属院的一对邻居展开,因集体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邻里关系,激发出林、庄两家“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浓度,恰恰与城市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的原子化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小巷人家》敏锐地抓住了当下人们渴求的情感模式,以年代剧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温柔的时代回望,自然能够得到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行业媒体“影视独舌”主编卞芸璐看来,突出的收视表现是该剧全民“好感度”的数据反馈,她认为该剧有着温情的回望视角、鲜活的群像造构,颗粒度极细的怀旧质感,并观察到该剧与年轻观众的互动关系,“与多数年代剧不同的是,《小巷人家》不仅征服了‘沉默的大多数’,还调动了年轻观众的参与感和表达欲。”

  年轻观众在各大社交媒体为剧中人物“操碎了心”:有人为黄玲(闫妮饰)反婆家“霸凌”而鼓与呼,有人心疼在家庭矛盾中努力缝缝补补的长子庄图南,也有人讨论着如何跟着宋莹(蒋欣饰)学习不吃亏,用放大镜分析林工(李光洁饰)的“宠妻学”……全民观剧的空前热情,也为该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社交话题,横跨三代人的话题尺度更是打破了年代剧固有的群体界限,实现了真正的“年龄兼容”。

  在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图景的作品中,韩剧《请回答1988》总被当作标杆反复提及,但国剧多次尝试依然无法出现真正的替代者,这次的《小巷人家》似乎尚可一较高下。《请回答1988》作为优秀的年代剧代表,除了凭借强大的舞美、妆造、置景复刻出了真实的岁月感,真正动人的其实在于对淳朴年代情感关系的刻画以及对时代浪潮下个体人物命运的关注,《小巷人家》同样做到了这一点。

  剧中出现的几组人物既平常又典型,两位女主人公宋莹和黄玲均为棉纺厂工人,庄家男主人庄老师的出现伴随着1977年中国高考恢复,宋莹的老公林武峰虽然是当时稀缺的大学生,但同样以工程师的身份在地方压缩机厂工作。这样的两个家庭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普通人家的家庭结构,但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指向。

  庄老师对教育的敏感影响了两家小孩的成长路径,林武峰作为工程师的能力和知识分子的见识,也让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了时代的弄潮儿,脱离工厂走到了沿海城市。故事虽然发生在工厂家属院的小巷中,但时代的潮流始终以背景的形式穿插出现,并一直影响着剧中人。重大的时间节点在剧中都未空缺,时代才是剧集真正的主角,这也决定了《小巷人家》不止于家长里短的内涵表达,是该剧能够明显优于同题材作品的关键所在。(李夏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