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期有数据显示,在微短剧用户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占比近三成。微短剧,这一曾被看作年轻人专属的文化消费品,逐渐受到中老年群体的青睐。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市场和受众的双向需求。
一方面,针对年轻观众批量生产的“霸道总裁”“逆袭”“虐恋”等同质化故事,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生产制作方为了寻求转型,看到了中老年群体对于文化的旺盛需求与中老年题材作品稀缺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以老年人日常生活困境和情感需求为切入口的微短剧,使中老年人的话题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不仅为这一人群提供了情绪价值,还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中老年微短剧的兴起,其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有的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将“霸道总裁爱上我”“相亲闪婚”“人生逆袭”等套路移植过来,结合中老年人的生活场景进行简单改编,创作换汤不换药。还有的,重爽感,轻逻辑,情节失真,刻意放大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亲子矛盾等问题。靠新鲜感和情绪价值吸引观众,却无法提供积极的价值引领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的流行,其背后潜藏的是,中老年想要跟上时代浪潮、与时俱进的强烈渴望。微短剧创作不能止步于让老年人“有剧可看”,而应向“有好剧可选择”进阶,应扭转创作观念,由粗加工走向精创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开创作格局,深入了解中老年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回应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塑造更多鲜活丰满的中老年人形象,描绘他们晚年生活真实且美好的一面。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8日15版,《中老年题材微短剧,要提供情绪价值,更要寻求精神共鸣》;作者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江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