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剧《英歌》:表面慷慨豪迈,内在深情诡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舞剧《英歌》:表面慷慨豪迈,内在深情诡异

来源:艺评空间2025-01-07 11:31

  作者:许 勉

  继舞剧《醒狮》《龙舟》之后,广州歌剧舞剧院又推出了舞剧《英歌》.这是王思思和钱鑫两位编导深耕岭南的新作。强民俗色彩,强意象特征,连它们所承载的主题也十分相近。这可能是巧合,却不经意间形成了颇具个性的舞蹈生成与组织形式。有目共睹的是,此类题材确实给他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支点。在本体语汇渐趋固化乃至视觉喧宾夺主的当下,这种挖掘显然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英歌舞的特殊舞步、队列组织和耍花槌的动作,也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之感。

舞剧《英歌》:表面慷慨豪迈,内在深情诡异

  舞剧《英歌》剧照。图源:广州歌舞剧院

  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其实首先是为禳灾驱邪、祈求祥瑞而进行的俗信仪式,然后才是民间广场舞蹈。有人称之为“中华战舞”,跟它特别强调的昂扬正气有关。因此,当舞剧《英歌》将它作为“剧”的部分跟上世纪40年代联系起来,自然让人想起那个家国艰难时刻救亡图存的主题。倘若这样,就可能会是又一部《醒狮》。

  我不知道主创是不是有意要避免重复,但故事走向确实试图独辟蹊径,渐渐变成了一个有关家庭情感、有关下南洋和侨批的故事。父亲早年下南洋,母亲和儿子思念亲人,儿子由父亲留下的英歌花槌而进入心理时空的幻境,追寻父亲的足迹并最终理解了父亲。

  所有的舞段都被渲染了情感化、浪漫化的主观色彩。舞美、服装、道具、灯光等各个方面都可圈可点。略显昏暗的舞台,似乎隐喻着那个年代和潮汕特有的社会风俗环境,又用镜子化解了逼仄。门框所喻的时空转门,自由出入于此时与父母当年的情境。婚俗红装,漂浮灯笼,甚至包括潮汕地区常见的簸箩,都在主观化的运用中,形成了审美情感和舞台基调的整一性和风格化。

舞剧《英歌》:表面慷慨豪迈,内在深情诡异

舞剧《英歌》剧照。图源:广州日报(下同)

  这一点相当可贵。因为多数舞剧都会纠结于叙事与抒情的悖论,左支右绌,块状衔接,两不落好。我以为,就营造舞台的整体感而言,它是两位编导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

  黑沉沉的氛围中,父亲和英歌队伍出现的情景,在昏黄侧光下,倏忽来去,似虚似实。这样的场面一再出现,已经不是写实或拟态,可以说是在写意和表现。演员耍花槌的独舞,顶天立地,又花巧灵动,在灯光的加持下极具雕塑感,让人印象深刻。

  两段舞蹈,是我非常喜欢的。

  一个是将木偶小人和沉睡入梦的人物展开互动。这段舞蹈相当开脑洞,如巨人和小人的差异,神秘诡异,自然贴切。它于舞蹈并不特别展开,却形成了未曾见的新的舞蹈关系。

  一个是门框构造的抽象的庙宇深宅,有风俗感,有宗法色彩。而潮汕木雕造型和英歌动作结合,以宗教造像的形式组织起一段群舞,英歌如同活过来的精魂,别开生面。

  舞台偏暗是客观事实,但我以为,作为一种主观选择未尝不可。过去看王、钱的作品,不同程度都会有“要得太多”之感。认真扎实,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是斧凿之痕或者说画面噪点就重。目前舞台呈现的暗及其整体感,是连贯、自然和统一的。这恐怕跟他们较好掌握并有效消化了潮汕风俗文化有关。

  这较好地掩饰了问题,但问题还是问题。

  按照现在的故事,它更像是以英歌花槌和非遗传承为载体和象征,讲述思念、亲情和团圆的“情”字;可它所眺望的主题,分明是英歌作为“中华战舞”的“战”字。目前来看,这两条线搭接得并不结实,似乎少了什么,是夹生的。

  当故事设定父亲下南洋,它切实的点,只会是谋生,是牵挂,是文化眷恋。若硬说也可以抗战,就当我没说,大家开心就好。

  在我的预期里,父亲下南洋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时空,应该还有一条儿子成长并在父亲的精神鼓舞下走上抗战前线的现实支撑。这一点现在是不清晰的,儿子几乎完全心理化,思念的动机不足以形成吁请“战魂”的强烈指向,而父亲所谓的“战舞”缺乏依托,也有些牵强。

  有时我开玩笑,说王、钱的编导比较追求大力出奇迹。坦白讲,我没想到看到的作品会这么流畅、准确和细腻,表面慷慨豪迈,内在深情诡异。不知不觉,他们已在悄然进步。但是,正如主题“都要”,人物关系也就夹生,这对于组织舞段会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做一个排序,父母的双人舞最好,感人,加入儿子变成三人舞后,则多了生动层次。英歌所驱赶的灾厄化身与父亲、儿子的三人舞也好,紧扣主题,诡异。可对于父子的双人舞和群舞,我却完全无感,因为他们缺乏内在的舞的强烈冲动,看起来的强烈不过是安排。

  当两位编导逐渐去做收的、克制的、细腻的功夫时,我内心是激动的。可两个最重要的人物的舞段,谁主谁次不清楚,个性语汇没超出预期,甚至观众主要被字面意义的浓墨重彩的群舞所吸引,真禁不住攥起拳头叹了口气。

  这就像是,走着走着,到高潮要收口时,突然出现了岔路口,一口气没上去。好可惜。(许 勉)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