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先睹为快!这些小说是影视改编热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先睹为快!这些小说是影视改编热门

来源:扬子晚报2025-01-21 10:20

  作者:臧 磊

  2025年一开年,多部影视剧掀起网络热浪。古装剧《国色芳华》涉女性话题引热议;主打悬疑类型的迷雾剧场又有新动作,《漂白》开播;《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成为最期待的春节档电影之一,预售已率先破亿……这些身带“热”属性的影视剧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而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在各大平台相继发布的2025年共计300多部待播剧集中,文学改编是最大亮点。

  这些开年剧,都由小说改编

  1月17日,爱奇艺迷雾剧场最新力作《漂白》正式开播。这部由郭京飞、王千源、赵今麦领衔主演的犯罪悬疑剧,改编自陈枰的同名小说,被称作中国版的“沉默的羔羊”。

先睹为快!这些小说是影视改编热门

  迷雾剧场是爱奇艺2020年推出的悬疑类型剧场,在该剧场播出的《隐秘的角落》《八角亭谜雾》等剧曾一度成为现象级作品。刚刚开播的《漂白》讲述的是一个犯罪故事。它的故事起源于2002年的一场分尸案,刑警队长彭兆林在追捕过程中,与嫌疑犯邓立钢等人展开了一场跨越十年的较量。在这场正邪较量中,彭兆林和曾为受害者的甄珍携手追凶,逐步揭开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真相。

  在原著作者陈枰的笔下,主人公刑警队长彭兆林的形象鲜明而立体,他在追查分尸案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重重困难,还要与自己的内心挣扎作斗争。陈枰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人物心理的精准刻画,让读者在紧张刺激的情节推进中,感受到人性的多面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小说不仅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为影视化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国色芳华》是近段时间被讨论最多的影视剧。在豆瓣网,近20万人为其打出7.8的高分,成为近期热播剧中口碑最佳的作品之一。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网文作家意千重的小说,是网文里常见的“爽文”,女主在文中一路过关斩将,“爽点”不断,而剧版则加强了女性的觉醒、友情与独立自强等内容。因剧情和剧中人物经历多有改动,这在剧粉和书粉中引发广泛讨论。

先睹为快!这些小说是影视改编热门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武侠片宗师徐克的又一部作品,它改编自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金庸一生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影视剧,改编总数量已超百次。其中,电视剧60多次,电影近40次。从豆瓣评分看,他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几部小说口碑最好,同时也更受影视人偏爱,改编次数排名前列。从1958年开始,《射雕英雄传》一共推出过5部电影和7部不同版本的电视剧。此次再上荧幕,不知魔改之王徐老怪能将其改编成什么模样,值得期待。

  多部茅奖获奖作品被选中

  这两年,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引起广泛关注。《人世间》《繁花》《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精品剧集获得热烈反响。

  在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的16部优秀电视剧中,有9部改编自文学作品;在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上获奖的8部优秀电视剧中,有6部改编自文学作品。

  而在2025年,文学改编依然是影视创作的主流。央视近日推出“2025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其中不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身影。

  譬如《北上》,改编自徐则臣创作的同名小说。该部小说在2023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原著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跨越了一个世纪,讲述了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故事始于1901年,意大利旅行家保罗·迪马克来到中国,试图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失踪的弟弟。他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途中召集了包括挑夫、船老大、义和团成员等底层社会人士,共同经历了一场学术考察、身份与命运反思以及寻根之旅。最终,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保罗因意外离世。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随着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故事中的后代们开始拼凑起他们祖先的历史,形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叙事长卷。

  《千里江山图》改编自上海作家孙甘露的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原著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于历史画卷中展现信仰之光、人性之美。

  《风禾尽起张居正》改编自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熊召政长篇小说《张居正》。为了写好《张居正》,熊召政做了近十年的积累,潜心阅读、研究明史,实地考察,多次上北京、下南京、赴扬州、跑荆州,整理了大量的笔记。有些章节不满意,则尽数毁去,从头再来。

  《生万物》改编自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赵德发创作的“农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高兴》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独身女人》改编自亦舒的经典小说;《主角》改编自陈彦的同名小说;《梦之海》《球状闪电》改编自刘慈欣同名作品;《凡人修仙传》改编自网络作家忘语的同名小说……

  此外,余华、温瑞安、南派三叔、马伯庸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各大平台列入影视改编计划。2025年的荧屏,充满文学之魂。

  影视剧为何热衷文学改编

  回溯影视史,文学改编是影视创作的常见创作方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文学一直是影视改编的“富矿”。

  1958年,北京电视台拍摄了中国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部片子就源自《新观察》杂志上的同名短篇小说。《人生》《芙蓉镇》《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批青史留名的影片,都改编自文学含量极高的小说。张艺谋曾说:“那些年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的。”为他带来国际声誉的《红高粱》就改编自莫言的两部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多年后,山东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能为影视剧提供什么?《狙击手》《满江红》《坚如磐石》原著、编剧陈宇观察到影视行业原生内容缺失的问题,表示挖掘优秀故事迫在眉睫。

  评论家谢有顺认为,“文学作品影视化之后的火爆,表明文学依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它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精神力量与审美滋养。电视剧《繁花》《我的阿勒泰》等成为爆款,也证明好的文学作品是影视创作的根本。”

  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郝静静认为,“文学从不乏瑰丽的想象、传奇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经典文学作品是影视艺术的‘原动力’和‘素材库’,并为其提供‘现成’的叙事场域和精神框架。”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近年来,电影界重提文学性,这一方面是对过去市场化改革过程当中电影过度重视情节、场面、动作的矫枉过正,另一方面也表明无论是观众还是行业都对电影艺术深度和创作深度有了更新追求。

  文学作品为影视剧发展注入坚实的人文底色,改编剧集的热映也反哺文学。据《中国出版传媒商务周报》显示,在《繁花》剧集上线后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就带动了原著将近30万册的销售。而《我的阿勒泰》热播后,其原著作品《我的阿勒泰》总销量已过百万。

  文学是人类想象力的独特表达,随着多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立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精品好剧出炉。文学与影视联袂携手,值得期待。(臧 磊)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味人间5》:香料绘就的文化长卷与多维审视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