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侠,怎能无“武”又无“侠”?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武侠,怎能无“武”又无“侠”?

来源:艺评空间2025-02-04 23:43

  作者:马机司

  关注春节档电影走势的人,很难不被这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后文称《侠之大者》)牵扯目光。

  上映前,电影以惊人势头豪取春节档预售票房第一名。主流媒体密切聚焦,自媒体频频推介,网络宣发铺天盖地,预告片的评论区挤满了爱打叹号、精神亢奋的主演粉丝,高呼偶像名字加油打气的弹幕占满了视频画面。令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预售票房荣登影史预售榜top15/top10/top5”一系列热搜。虽然“预售榜”有些观感微妙,但在过去一年的院线寒流之下,这样的成绩还是能让人感慨流量的力量。

  然而,上映后,手握大笔预售票房的《侠之大者》却走出了日票房和日排片双重跳水的势头。截至年初五,不仅没有走出“逆跌”,而且连日保持着票房占比低于排片占比的势头。猫眼专业版预估票房6.37亿,不足预售票房的两倍。

武侠,怎能无“武”又无“侠”?

  是现在的观众不喜欢武侠了吗?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影院,走出时长出了一口气——

  《侠之大者》的失利,跟武侠关系不大,主要因为这部“武侠电影”既不“武”也不“侠”。

  不“武”,是因为本片作为武侠片,武术动作戏可以说是极其匮乏。徐克导演的动作戏虽然以天马行空的夸张想象力见长,硬马硬桥的打斗戏份一般也不会缺席。但到了《侠之大者》,却突然丢掉了那些拳拳到肉和兵刃交错,取而代之的是哈利波特式的远距离魔法对轰,降龙十八掌成了风魔法,九阴真经成了火球术,轻功成了无需借力的反重力飞行术。尤其是最后一场守城战,郭靖与欧阳锋的打戏,双方在几乎没有身体接触的状态下大战十多分钟,真个是腾云驾雾、八仙过海、怪力乱神,让人恍惚置身隔壁“封神”“哪吒”的片场,激烈的战斗让影院里不时响起被逗笑的声音。

  是徐克不会拍武打戏吗?可能性不大。片中唯一一处有些拳脚味道的动作戏,是黄蓉与华筝的打戏,虽然时长不长,对打狗棒法的演绎也颇为奇特,但足够让人品出些许“徐老怪”味道,可见想拍还是能拍出来的。就一般电影片场的情况而言,武打戏变成“隔空对波”,要么是主演的动作功底无法在镜头下打得漂亮,要么是对手戏的双方档期凑不到一块,“隔空对波”就无须两人同框。至于《侠之大者》到底是什么状况,恐怕只有片方自己清楚。但观众不问理由,他们只会用评论和钞票表达是否认同。

  如果说不“武”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侠”则是影片精神气质的问题。整部片子,在大框架上以宋蒙金三国的战争动态为线索,在叙事上则以郭靖黄蓉华筝的感情戏为主导。而小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各路大侠,江南七怪无一正脸,中原五绝更是只有欧阳锋一位有真正意义上的戏份,其余或者两三分钟露个脸,或者干脆查无此人。

  很显然,比起江湖侠义,编剧更中意或者更擅长的还是三角恋的爱情喜剧,二女一男一台戏。而郭靖流离身世带来的家国爱恨,就只能在旁白里草草掠过。除此之外,各种综艺式的插科打诨,郭靖贯穿全场的愁眉苦脸,郭母以死明志的慷慨壮烈,关于“天下英雄”的价值论战,满满当当塞在短短2个小时的时长中,让整部片子的情感基调一言难尽。

  诚然,本片改编自小说的部分章节,聚焦的是“侠之大者”的家国命题,在原著对于“侠”的精神阐发中,必然要有所取舍。但几乎全数舍掉、再灌进去“古偶恋爱剧”式的影视工业糖浆,就会不可避免地让射雕英雄传串了味、失了焦。尤为重要的是,“侠之大者”是建立在“侠之小者”基础上的。原著中郭靖靠着自己的江湖历练,一步步从普通人踏出狭义上的侠客道路,历经风霜雨雪、领悟爱恨情仇,从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到战场上的生灵涂炭,通过不断的认知与反思才最终抵达“侠之大者”的境界。电影改编自小说34-40章,这是原著中的收尾升华之章,主角郭靖面对的是各种生离死别对他价值观的终极考验:爱人离散,母亲惨死,与师傅和安达诀别,再战宿敌险象环生,最终在大汗临终之际与之跨越一生恩仇,共话英雄,张力十足的剧情浸透着浓重的生命意识,他一路走来的精神积累也在此开花结果。如果电影编剧没有铺垫,直接升华,那么这一切理念就都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仅不能撼动人心,更让人莫名其妙。如果剧本只能直接空降到“侠之大者”,那还不如不拍。

  “武侠”之所以能够深入国人内心和文化基因,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和精神寄托,正是源于“武”“侠”这两个直白又饱含深意的字。“武”满足了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超人想象”,“侠”迎合了国人文化基因里正义与浪漫的道德范式,这构成了武侠不同于古偶、历史正剧、仙侠、神话、魔幻、科幻等题材的独特魅力。在当下,如果要制作一种主打快捷直白的影音娱乐,完全有更合适的模板,大可不必“为了武侠而武侠”,最后反而与观众期望背道而驰,落得一场空。

  除此之外,本片还有不少问题,比如主演肖战对郭靖的“面具式演绎”,两三张面孔演完全片;比如台词设计有欠考究,独白的设计更是与角色“人设”不符;比如剧情改编过于“合家欢”,削弱了原著的深邃与重量感……唯一触动内心的,大概只有电影院里听澎湃音响演奏《铁血丹心》的那一刻——没错,能够打动武侠观众的,到头来不只有武侠。

  倘若,电影人真有振兴武侠之意,倒不如把《射雕英雄传》的原著好好读一读,学学郭靖这位侠之大者。金庸笔下的郭靖,质朴天然,大巧如拙,不仅道德观如此,武学天赋亦如此。杨康聪明机巧却难成大器,郭靖沉稳专注终成中原一绝。近些年武侠片整体不算景气,想要尝试迎合流行也在情理之中,但更要防止聪明反被聪明误,沉溺取巧,忘记初心,褪变成两头不讨好的其他东西。也不妨学学郭靖,放弃那些追逐流量与纸面热闹的机巧,寻回本心,练好一招一式,寻回属于自己的江湖。(马机司)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郭 伟:纪录片《寻找冯友兰》的诗意叙事与思想探寻

  • 散仙的快乐:陆压与《封神演义》的隐逸趣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