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2-07 17:48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 周仲谋

  《封神三部曲》是乌尔善导演的雄心之作,寄寓了与《指环王》一决高下的豪情壮志。继《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文称《朝歌风云》)引发观众好评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后文称《战火西岐》)延续了之前的故事线,通过打造视觉奇观、改写原著故事以及植入当代价值观,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对古典神魔小说进行了创造性转述。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剧照

  美国当代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视觉文化语境下,电影里奇观化的视觉场景和画面越来越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所谓奇观,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既包括真实拍摄的自然、人文景观,也包括借助特效技术创造出来的奇幻景象。以往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影视作品,往往受资金、技术条件拘囿,在视觉奇观的设计上大都比较简单、粗糙,不够逼真、细腻。《封神三部曲》力图有所突破,尤其是在《朝歌风云》收获高票房之后,《战火西岐》有了资金保障,其后期制作能够精益求精,充分运用特效技术打造生动、鲜活的奇观画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战火西岐》中的视觉奇观,具体可分为场面奇观、形象奇观、动作奇观等。场面奇观是各种场景和环境的独特景象,片中的场面奇观主要有:昆仑仙山、朝歌鹿台、孟津渡口、绝龙岭、金鳌岛、西岐城、十绝阵等。影片在特效技术的加持下,综合运用俯拍远景、全景镜头等,呈现恢弘壮观的震撼场面,带给观众“震惊”般的视觉冲击。形象奇观即各种各样的奇特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和器物形象。如三只眼睛的闻太师,全身绿色、长着巨大蝙蝠翅膀和鸟嘴的雷震子,身材高大、面相凶恶的魔家四将,拥有三头六臂法相的殷郊,四蹄带火的墨麒麟,擅长钻洞的花狐貂,可幻化为龙形的青云剑,能吸收兵器的混元伞,有风火攻击功能的琵琶,遮天蔽日般的黑色乌鸦群,失去意识、形如骷髅的蛊兵等。造型各异,形态万千。动作奇观指各种惊险刺激的人体动作。片中既有个体间的打斗,如骑马追逐、搏击,也有军队双方战场上的殊死对抗,更有神奇的法宝法力博弈。上述视觉奇观成为影片的主要看点,为观众献上了丰盛的视觉大餐。

  尽管《战火西岐》存在大量的视觉奇观,但不像有些奇观电影那样重影像轻叙事,而是做到了奇观与叙事相互配合。影片中的视觉奇观并没有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而是能够与故事、人物较好地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故事讲述,对人物塑造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时,如何处理原著故事,涉及忠实与创造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著《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的故事想象丰富、瑰丽奇诡,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另一方面,观众又渴望在影片中看到一些新鲜的、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完全照搬原著,既无法给观众出乎意料的惊喜,也不符合电影集中、紧凑的叙事特点。《战火西岐》努力寻找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点,在保留原著主要人物和商周大战主干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了颇具创意的故事编织。影片对原著情节进行了精简、压缩、改写,戏剧冲突集中到邓婵玉率魔家四将征伐西岐、闻太师摆下十绝阵抢夺封神榜的故事主线上。孟津渡口与绝龙岭下的初次交锋、峡谷中的雌雄对决、夜袭邓婵玉军营、西岐城下大战、十绝阵生死博弈,几场战斗环环相扣,叙事密度非常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了尽可能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以及大量的场景和细节。影片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既有密不透风之感,又做到张弛有致,武戏和文戏相互交织。

  以往不少改编古典文学的影视作品,如《夜宴》《赤壁》《赵氏孤儿》等,在故事改写方面总让人诟病,其重要原因在于,原著故事有着自洽的叙事逻辑,其核心是与古代文化相契合的传统价值观,因此在改编时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战火西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故事改写的同时,植入了符合当代人审美接受心理的全新价值观。

  《战火西岐》的主题重心,由原著中的神魔之争转移到“人”的身上。影片没有把姬发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圣主明君”,而是突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也会恐惧、退缩,会因军士百姓的伤亡而感到愧疚、自责。影片勾勒出他在姜子牙的指点下走向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人物弧光相对完整。“为家人而战”的台词,流露出一定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影片还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战争间隙西岐军民同乐、围着篝火欢快跳舞的美好幸福图景,契合了“和平发展”的世界性主题。

  影片还试图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行动的心理动因,例如殷郊显现法相后的三个身体,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性格特点,有怯懦软弱,有怨恨愤怒,也有正直善良,彰显出创作者剖析人性复杂性的努力。

  当然,《战火西岐》并非完美,影片将魔家四将塑造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低智型人物,删掉原著中杨戬八九玄功的神奇法力,仅保留五行遁术,大大降低了该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承担的叙事功能,并把哪吒三头六臂的身体特征移植到殷郊身上,难免让喜欢原著的观众不甚满意。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毕竟瑕不掩瑜,《战火西岐》在《封神三部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瑰丽的视觉奇观、厚实的叙事内容,营造出神、魔、人共舞的奇幻世界,让人们获得观影快感的同时,也激发起观众对第三部的期待。(周仲谋)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 春晚“非遗”出圈:于传统中寻根,在创新中致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