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尹 鸿
作为电影观众的盛宴、全年电影票房的蓄水池、新大众文艺的风向标,春节档可以说为2025年中国电影带来了“通向未来”的扑面春风。好电影对电影市场永远是最重要的保证,看好电影依旧是观众不变的向往。
图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局部)。
春节档,为2025年中国电影拉开了热热闹闹的大幕。6部大制作电影同时亮相,影院人头攒动,电影热度不断升温,春节假期首日即创造了单日票房最高纪录,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刷新春节档纪录。《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成为有史以来国产电影、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的“三料”票房冠军。作为电影观众的盛宴、全年电影票房的蓄水池、新大众文艺的风向标,春节档可以说为2025年中国电影带来了“通向未来”的扑面春风。
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繁荣,首先源于一批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文化特质、体现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高品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借助哪吒这一独特的中国神话元素,以高品质的动画制作、完整的叙事、流畅的节奏、精美的造型,特别是注重友情亲情、张扬个性的主题表达,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唐探1900》将悬疑、喜剧、动作、历史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线索和表达可能过于繁复,但依然保持了高水平的创作、制作质量;《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沿袭了前作恢弘开阔的风格,观众对故事和人物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有所不满足,但整体的气势、架构和视听呈现依然代表国产神幻电影的水准;《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将爱情、奇幻、历史元素融为一体,电影观念和手法创新略显不足,但金庸小说的魅力和明星元素的运用,使其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影片;《蛟龙行动》延续了“军事动作”系列的热血气质,在艺术的完整性和分寸感上不够尽善尽美,却用高亢的声调完成了一部英雄与家国的主旋律;《熊出没》系列连续11年成为低幼儿童和家庭所喜爱的动画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创新的努力、题材的扩展、IP的升级,使其依旧成为高品质动画电影的代表……可以说,好电影对电影市场永远是最重要的保证。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春节档电影市场的井喷,与节假日人们文化消费的绝对“刚性需求”相关,与20多年来影院建设在三、四线城市的完整布局相关,更与“吃饺子”“放鞭炮”之外逐渐形成的“看春晚”“看电影”的春节文化新民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春节电影市场有明显的特殊性,一个好的开始并不确保全年的好收成。去年春节,中国电影市场也创造了当时的最高档期成绩,但由于高品质影片供给不足、新媒介形态的冲击、人们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市场高开低走,全年电影票房出现下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善始善终不仅对2025年的中国电影是一次考验,还对整个中国电影重拾增长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挑战,必须保障满足观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需求的优质影片有效供给。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中国电影的生产周期已经逐渐正常化,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和更加工业化的管理能力完成增效、提质。一批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制作中的影片本年度将陆续登场。这些年屡创奇迹的80后、90后、00后新生代电影人的黑马新作,可能为观众带来影院“奇遇”。全球电影产业的复苏也将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影片的选项。
但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在越来越多的媒介形态的竞争和冲击下,电影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电影仅仅具有“可看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去影院观影的“必看性”。题材的独特性、人物的鲜明度、主题的社会性、表演的生动性、叙事的完整性、信息的密集度、视听的沉浸感、节奏的控制力、商业元素的合理配置、市场营销的精准到达……方方面面都对电影创作和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尊重艺术、尊重人性、尊重观众、尊重影院性,将决定观众的选择和电影的未来。看好电影依旧是观众不变的向往。
2025年,距离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10年,一方面中国电影本土市场需要更加巩固,另一方面全球电影市场的扩大更是当务之急。2024年虽然有4部中国电影进入全球票房排行榜前20位,但这4部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占比都不到5%,而排行榜上其他16部外国电影,本土以外票房占比都在50%左右。可以说,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要在创作上,在主题表达上,在人性挖掘上,继续提升讲述故事的能力和视听呈现的水平,同时还要既避免“食洋不化”也避免“孤芳自赏”,既避免“妄自菲薄”也避免“妄自尊大”,要用更加开放的胸怀来彰显文化自信,用更开阔的全球视野来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的故事,用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来融入和影响全球文化,用更共享的人类文明观来感动和感染全球观众,用更加多样化的媒介方式和传播方式来提升中国电影的世界地位。
善为者需善成,善始者更需善终。在新大众文艺蓬勃生长之际,在电影市场从复苏走向繁荣的关键节点,期待中国电影开启未来,跨上通往世界电影强国的新台阶。
(作者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