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冯德宣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上映后口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反映了观众对“中国神话史诗”的期待与创作团队尝试之间的落差。虽与第一部存在较大差距,《封神第二部》绝对算不上烂片,至少在电影配乐方面达到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准。
导演乌尔善称,在最初音乐设定讨论时便已敲定创作方向:“《封神三部曲》是一部中国神话史诗类型的电影,音乐的形态也应该有相对匹配它的方式。不仅要有恢宏壮阔的史诗感、深沉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还要营造出殷商时期的音乐氛围。”
基于此,乌尔善邀请了蒙柯卓兰担任音乐总监(也是乌尔善的妻子),还邀请了曾为《星球大战》系列电影配乐的美国作曲家戈迪·哈布(Gordy Haab),两人共同负责影片的音乐制作。影片配乐借鉴了瓦格纳歌剧的创作风格,采用宏大的交响手法,并融合了磬、琴瑟、战鼓、编钟等众多中国古代乐器,利用象征特定人物、事件的音乐主题(主导动机)将整部电影音乐串联起来。
因此,要想看懂《封神》,还须听懂《封神》。
两大线索:英雄形象与情感纽带
在配乐工作之初,导演组首先敲定了两个基础主题——“英雄主题”与“情感主题”,并以此衍生出20多个子音乐主题将整部电影音乐相串联。
(一)英雄主题——“战”
音乐总监蒙柯卓兰介绍,“英雄主题”的确定最为纠结,Gordy Haab共写了57版,最终敲定的是第55版。
《封神第一部》的第一场戏便是殷寿带领质子团进攻冀州,激烈血性的战斗场面迅速将观众拉入到封神的神话史诗之中。在殷寿大喊出“殷商勇士,踏平冀州”后,金戈铁马势如破竹,“英雄主题”随即奏响。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美国队长喊出“Avengers,assemble”后,复联英雄们冲锋时的配乐与《封神》的这一幕有异曲同工之妙,旋律主题也有相似之处。电影《复联》配乐The Avengers主题中标志性的三个音由大五度上行加一个大二度下行构成,《封神》“英雄主题”的前三个音也采用了相似的音程组合(如谱例1和2)。珠玉在前,这大概算是《封神》对《复联》的致敬与符号化借鉴。
谱例1. 电影《复仇者联盟》配乐The Avengers旋律
谱例2. 电影《封神第一部》“英雄主题”旋律
《封神》的“英雄主题”是由民族六声羽调式写成,雄壮的管弦乐赋予音乐以强烈的冲击力和煽动性,并且由于调式偏音7的加入,也给予了旋律一丝悲壮感。
“英雄主题”作为全剧音乐两大基础主题之一,在剧中多次出现并加以变奏,是一个共用主题。在第一部第一场戏苏全孝自杀赴死时,“英雄主题”以凄美悲惨的形象首次示人,由中国传统乐器陶埙演奏,尽显苏全孝沦为弃子的可怜;在西伯侯被迫游街谢罪之前,一段圆号独奏衬托出西伯侯的悲壮命运。除此之外,该主题也曾作为殷寿与质子团(姬发)的人物主题多次出现。
(二)情感主题——“环”
“环”作为父子、兄弟以及故乡之间的情感纽带,其代表的“情感主题”在剧中也多次出现。
“情感主题”的听感也是极其多元化的,既有西式神话的史诗感,又有浪漫亲切的东方色彩,这是由于该主题在西方教会调式的叙述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元素。
“情感主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8小节使用了多利亚调式创作而成,并且在3、4小节出现了鲜明的民族五声音阶下行旋律;第二部分在g自然小调上进行叙述,将前8小节的悲壮与圣洁推向更高的层次。
谱例3.“情感主题”旋律
“情感主题”也是一个多人共用主题,主要与西伯侯、伯邑考、姬发以及故乡西岐息息相关,经历多次变奏,展现出壮丽、圣洁、凄美、史诗的多元形象。这主要得益于多利亚调式自带的圣洁光环。多利亚调式本身蕴含了一些神秘阴森的底色,又因独特的大六度音程展现出一种圣洁空灵的感觉,悲伤与温暖并存,犹如在黑暗中透露出一丝光辉。
在电影第一部中,“情感主题”除了在《回家》一段中出现以外,还出现在《西岐》《兄弟相见》《你是谁,才重要》等段落,承担了不同的表达功用,但始终与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相关,如父子情、兄弟情、思乡情等。
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封神》中,部分人物形象进行了多次转变,配乐也早已给出了暗示和答案。因此,配乐在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塑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殷寿
殷寿在《封神》中性格层次变化丰富,人物设定经历了正与邪的两极反转。
第一阶段是英雄殷寿。在殷寿率领质子团攻打冀州城时,他的音乐主题与质子团的主题一样,使用了澎湃的“英雄主题”,但在这次主题的结尾处紧跟着响起了邪恶的“天谴”主题,暗示了殷寿的两极化性格。随后,纣王在自愿献祭以阻止天谴时,配乐给了他一个最为完整、恢宏且壮阔的“英雄主题”。
第二阶段便是纣王殷寿的暴君阶段。为了验证封神榜在大殿杀死仆人的同时,象征纣他的主题才正式响起。短短七个音的低沉旋律中,出现了三对增四度音程,带来了极强的不稳定性以及阴险感。这一形象随剧情的推进不断延展,及至火烧祠堂一幕,纣王主题的已完全黑化,与先前的英雄形象毫不相干。
谱例4.纣王殷寿的音乐主题
(二)姬发
姬发的音乐主题来自“英雄主题”与“情感主题”,尤其是后者始终与其成长紧密相连。
最初的姬发忠于殷寿,与他共用“英雄主题”。随后,姬发在误杀殷启祈求得到殷寿的宽恕时,响起了由双簧管独奏的“情感主题”,乐器单薄柔嫩的音色也正如姬发此时的孤单与无助。最为出彩的一段是姬发狱中看望父亲西伯侯时的配乐(《你是谁,才重要》一段),这段小编制的配乐中加入了代表自省与觉醒的“真相主题”,暗示姬发开始怀疑纣王,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此处,“情感主题”先后采用笛子(模仿篪的音色,象征伯邑考)、单簧管(温柔沉稳,象征西伯侯)、长笛(清脆悠扬,象征姬发)、英国管(圆润温暖,象征西伯侯的回应)、笛子(明亮清脆,象征姬发内心的决定)等四种管乐接力演奏,在音乐层面表现了西伯侯、伯邑考两位长辈对姬发的谆谆劝导。短短几分钟,四把乐器将父子的交流、姬发的觉醒交代得既浪漫又明了。
除了殷寿与姬发的主题,妲己、封神榜、殷郊等音乐主题也非常出彩。例如为了塑造狐妖妲己的阴森神秘感,配乐采用了中国古代乐器尺八、古筝等乐器,也采用了纣王殷寿音乐主题中的增四度音程,来营造不安定、诡异的感觉。
毫不夸张地说,从《封神第一部》里冀州大战的第一缕旋律响起,“史诗巨作”的质感就瞬间弥漫全场。交响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战场上人马嘶鸣交织成一片,无论是声音的密集度还是震撼力,都达到了极致,因而很多观众都对这部电影的音效赞不绝口,评价它“充满了史诗般的气息”,是“真正的鸿篇巨制”。
虽然《封神第二部》的特效和剧情受到了口诛笔伐,但配乐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准。各个人物主题继续沿用至第二部之中,并且新增了“家园”与“守护”两大主题。其中,《女怀》与《鸣岐》两首叙事性原创音乐,以古韵悠长的西岐民歌为基底,歌词以《诗经》为创作蓝本,承袭传统五声音阶创作体系,又突破性融合了复刻上古音器与传统民乐。
在舞蹈语汇的建构中,编创者巧妙融入西岐农耕文明符号,以充满大地气息的肢体语言,将百姓对理想家园的憧憬化作可视化的艺术盛宴。
最后两支片尾曲《有女》《乐土》,更是通过音乐叙事完成了情感升华。《有女》以金石之声唱响“有女铮铮,热血难凉”的巾帼豪情,《乐土》借婉转吟咏道出“适此乐土,我居我处”的家园守望,刚柔相济间构筑起跨越三千年的精神共鸣。
最后借助隔壁《哪吒》的一句台词,“成见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特效和剧情即使再不如人意,笔者也希望观众不妨试着听一听音乐是如何为我们讲述神话的。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