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琴与春节:传统雅韵与岁时节庆的对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古琴与春节:传统雅韵与岁时节庆的对话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2025-02-11 17:43

  作者:任晓霏

  2025年央视春晚,古琴元素贯穿多个节目。开场视觉秀《迎福》中水流声效同古琴雅韵相融合,寓意水运万物,五韵缤纷;《楚乐·高山流水》以编钟、古琴和古筝为主奏乐器,金声玉振,交织共鸣;舞蹈节目《幽兰》中,清雅含蓄的琴声将傲然绽放的兰花与曼妙灵动的舞者连接在一起,给观众以兰韵悠长、春满人间的美妙享受。

  中国古琴艺术于2003年被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也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与春节的关联,既蕴含了中华民族“礼乐相合”的人文追求,又体现出岁时节庆与文人雅趣的深层互动,更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添了无穷魅力,两种文化遗产的联系在历史传承与全球传播中呈现出三重维度。

  岁时雅音:礼乐文明的基因连锁

  《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揭示出以礼仪和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明形态早在上古之时既已成形。古琴与春节在礼乐文明的演化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立春节气前后的重要节点,春节的雏形早在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天祭祖活动中悄然孕育,而伏羲制琴、神农造琴的传说,也将古琴的诞生锚定在文明曙光初现之时。上古琴曲《神人畅》相传由君王唐尧所作,描绘的正是祭祀时天人共舞的盛景。琴声美妙,感动上天,天神降临,与人们欢乐歌舞。当琴弦震颤发出第一个音符,便注定了这件乐器与岁时节庆的不解之缘。

  古琴在演变中还形成了与节气共振的乐律体系。《孟子·离娄上》载:“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古人以天文历法、四季流转、人体感应为依据创立了“五音十二律”乐律体系。流传千年的琴曲中,也多有描绘冬去春来的传世之作。明代《神奇密谱》所载《阳春》和《白雪》的解题中有:“《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连续的长音、散音使旋律清新流畅,间以清越的泛音模拟冰雪初融、万物复苏之象,恰合 “一元复始”的春节意涵。

  除此之外,每逢新春佳节,琴社、琴有举办大型雅集的岁时传统,古代文人雅士们以琴会友,焚香、清供、挂画、抚琴、礼茶、吟诵,在《梅花三弄》《良宵引》《春晓吟》《流水》等一曲曲风格各异的琴音中祈求开指大吉,弦和岁丰,涵养正气,传承古韵。琴轸系红丝,琴穗换新结等传统,也构成了独特的春节琴俗。

  文化遗产:人类追求的精神密码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古琴与春节的共振中显现出永恒价值。古琴在形制、结构、尺寸上蕴涵了天、地、五行、六合等与大自然相关联的丰富信息,如蔡邕的《琴操》中详解了三尺六寸六分的琴身暗合三百六十日周天循环,上圆下方的构造隐喻“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琴“泛散按”三音交织,暗合“天地人”三才和谐的传统理念。这种将自然法则熔铸于器物之美的智慧,恰与春节诸多习俗形成精神共鸣。在中国北方春节的系列传统庆祝活动中,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夜垒旺火,接喜神,人们通过对天地、祖先的虔诚祭拜祈求来年的家业兴旺、平安健康,也在内心深处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品德。《良宵引》营造出一片中正平和、恬静温馨的节日氛围,成为春节期间家庭、朋友欢聚一堂的精神纽带。其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化作可感知的文化温度,这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伴随着古琴艺术的传承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论语信述》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长时间不知道肉味,到了痴迷的程度,称之为“尽美矣,又尽善也”。知音一词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不断丰富其内涵,不仅指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志同道合,也常比喻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真挚情谊。春节有“拜年”的习俗,古时“拜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即使在物质条件落后的艰苦岁月里,人们在春节也愿意将自家最好的东西慷慨赠与亲朋好友,且不含丁点儿功利之心。孔子所倡导的仁者爱人思想,在“乐”与“礼”这两大文化元素中得以长久传承,也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期盼的人间温情。

  全球同贺:古琴文化的春节新象

  随着申遗成功,春节呈现出全球同贺的崭新气象。2025英国“欢乐春节”活动以伦敦为中心,覆盖剑桥、伯明翰、布里斯托、爱丁堡等多地。古琴与昆曲、太极、中医针灸、书法、剪纸等民俗活动让英国民众一起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西洋彼岸感受浓厚的中国年味。

  印度尼西亚巴陵康孔子学院举行“古琴雅韵再现千年风华”2025新春音乐会,特邀古琴专家杨致俭演奏《高山流水》《秋风辞》等经典曲目。演出后,杨致俭将带去的仲尼古琴赠予孔子学院。

  在纽约2025迎春音乐晚会上,古琴大师郭怀瑾先生应邀出席,并倾情演奏《良宵引》《普庵咒》《流水》等经典曲目。他的琴声清澈空灵,纯净悠远,出音刚柔并济,既有豪放跌宕之气,亦有清丽委婉之妙,舒展惬意,意味无穷。演出结束后,联合国理事会主席为郭怀瑾大师颁发“古琴音乐作曲、演奏艺术终身成就奖”。

  古琴与春节相随相伴,携带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从远古走来,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和谐、团圆与生命力的永恒追求。这对文化双璧正走向世界,将“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的东方智慧带给天下大众。那些关于人类情感的共鸣,关于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永恒期盼,正随着琴弦震颤,化作穿越时空的文化心跳。

  (作者系江苏大学文学院院长、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本文是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南戏曲文化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研究”<24ZWB003>阶段成果。)

 

 古琴与春节:传统雅韵与岁时节庆的对话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古琴与春节:传统雅韵与岁时节庆的对话

  • 戴 硕:“反套路”的季播剧与“逆周期”的制播法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