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考古文博纪录片呈现井喷式发展。《何以中国》《又见三星堆》等优秀作品犹如时空穿梭机,引领观众穿越千年迷雾,探寻文明的璀璨瑰宝,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古热”“文博热”。
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一些纪录片尝试融入网络热梗,如古代士兵说唱、人俑互侃啤酒肚、官员吐槽职场压力。更有纪录片将班超出使西域的壮举包装成“旅游综艺”,甚至在“汉代”办起了“每日农经”节目。还有一些纪录片热衷于提出某些突兀的所谓“未解之谜”,并用阴森恐怖的剪辑手法,将考古过程渲染得扑朔迷离。
尽管这些新颖的元素可能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吸引力,却把“述说”变成了“戏说”,把历史变成了“秘史”,逐渐偏离了纪实精神的内核。这也提醒我们,考古文博纪录片的创意表达不能一味迎合大众娱乐化需求。在坚守“真实”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创作者可以积极探索更多技术上的创新和叙事方式的优化,确保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审美的愉悦,也能加深对考古文博知识及其背后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与认同。
(制作:申婧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