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真人秀审丑,审出的是流量焦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真人秀审丑,审出的是流量焦虑

来源:文汇报2025-02-20 10:25

  作者:王 彦

  整容拷问、情商批评、导师“工伤”表情包……一档本该演技中心的综艺,开播后满屏话题,却自带“谁认真评价表演,谁就输了”的荒谬感。

  《演员请就位》第三季回归,从官宣阵容至第一周节目上线,各类节目切片、营销话题便频频占据微博热搜。花式炒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某些违反过公序良俗的艺人能不能参加?曾发布不雅视频、以整容博流量的网红博主带来了怎样不堪入目的表演?一样的迟到行为缘何遭遇全然不同的对待?一众“洋相”到底是演员们按脚本装疯卖傻,还是本身业务能力实在低下?

  不同的话题设置,相同的核心诉求——流量。仿佛只要能掀起社交平台热度,“卖丑”可以不计下限。一通“黑红”式自贬自卖,节目得到网友“发疯式综艺”的评价,“审丑”俨然成了获得关注的第一捷径。

  诚然,节目中不乏有意义的段落。孙丞潇与赵蕴卓搭档演绎小吃摊主遭遇小乞丐,自然不做作的表演得到导师于佩尔和陈凯歌的认可;宋伊人诠释卖身葬父母的苦孩子,从道具上设置的错别字到她回应章子怡的发问,都让人看到一个演员的认真;喜剧人锤娜丽莎的表演难言成功,但在她与导师间的互动里能提炼出不少干货。遗憾的是,节目组似乎既不相信观众的审美,也不信任专业主义,把出圈的路径设计为“黑红”引流、热搜先行,不惜以场外争议甚至道德敏感问题为卖点来造话题、博流量,走回真人秀“流量至上”的老路。

  回望竞演综艺的开端,2017年,《演员的诞生》拉开类型大幕。个别流量明星留下的荒诞表演画面、一些导师输出的表演理念,迄今活跃在网络世界。彼时被群嘲的糟糕表演,基于观众“苦烂演技久矣”,是以嘲讽表达对那个阶段“流量大于演技”的影视创作风向的不满;彼时出圈的导师指点,立足“审美通识”,是将一些“炸裂式表演”的话术引向正常的评价范畴,旨在打通大众对表演的“欣赏门道”。8年后的现在,当一部声称“还原演员真实生态位”的竞演综艺,以“审丑”开道引发网络狂欢,挤压的只能是好内容的关注空间,伤害的则是竞演类综艺认真探讨演技、为行业造血、寻找遗珠之憾和可塑之才的初心。

  不“审丑”便无人问津?竞演综艺的流量焦虑,问题根源出在哪儿?

  首先是这一类型在专业上有“先天不足”。相比一个演员的成长周期,或一部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周期,真人秀属性的竞演综艺宛如速成班。指望经年累月的学习、沉淀,被压缩到综艺片段录制的几天时间,“脱胎换骨”的演技提升,要么是极小概率事件,要么是综艺剧本安排的先抑后扬。

  这条赛道上,固然曾有“宝藏”演员被发现、被广泛认可。但随着近年来大众审美品位提升、演艺大环境不断纠偏,通过一档综艺来发掘被市场冷落的演技派,越发显出伪命题的一面。尤其一段时间来,《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导演请指教》《无线超越班》等同类型节目在各平台粉墨登场,一季又一季,消耗真演员存量,也消耗题材的创新度与生命力。严重的审美疲劳下,如今找争议选手为自己“洗白”,找本就信奉流量至上的网红来“献丑”,或干脆把镜头对准导师们的“微表情”,反复消费,成了一类节目“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此“专攻”,已令一类综艺陷入流量傀儡的死循环了。

  需要看到的是,演员的“就位”也好,一部优秀视听作品的诞生也罢,不应是流量的傀儡,而是专业与审美的回归。事实上,过去几年,观众真诚地为好作品、好演员点赞。一些真正的表演“遗珠”并非从竞演综艺的喧嚣里为大众认知,而是从实打实的好剧好作品走到观众面前。没有台词的蒋奇明在《漫长的季节》一鸣惊人,凭本事赢得了后续好角色;石云鹏在《小巷人家》的演员表里本是不起眼的一个,但剧终时,他饰演的鹏飞得到大家交口称赞。就连从喜剧综艺里脱颖而出的多位演员,他们的表演也从来不靠“审丑”衬托,而是凭用心打磨的作品被大众认可。

  影视行业转向“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些节目方、制作人不妨放下极端功利化的制作思维,用真内容去换取真共鸣。又或许,当一类真人秀终究与观众审美背道而驰,是时候以创新思维,重新开辟真赛道了。(王 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郭 伟:纪录片《寻找冯友兰》的诗意叙事与思想探寻

  • 散仙的快乐:陆压与《封神演义》的隐逸趣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