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打工人在地铁上狂刷穿越爽剧,大学生拿微短剧当情感ATM机,微短剧已经悄悄地占领了我们的碎片时间。要知道,现在看微短剧的人甚至比点外卖的人还多。特别是在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76亿,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4.4亿元。而这还只是个开始,预计到2027年,这个数字将冲破1000亿元。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这其中穿越重生类题材更是化身流量收割机,吸金能力超乎想象。
在巨大的流量裹挟下,微短剧市场也开始野蛮生长。一些微短剧开始一味追求“爽感”,开挂逆袭、打脸虐渣都是基本操作,渲染暴力、无视基本逻辑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为爽而穿”的微短剧,不仅消耗了观众的耐心,也让整个行业面临挑战。
为了给这些“胡穿乱穿”的现象踩刹车,广电总局最近发布了管理提示,强调微短剧要“爽”而有度。这意味着创作者不能再随心所欲地编造泄愤式的复仇剧情,也不能让穿越成为无视常识的“免死金牌”。更重要的是,要倡导正确的婚恋观,不能一味追求低俗狗血的设定来博眼球。
“穿越”题材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创作母题。穿书、架空、重生、无限流……都是它无限变体中的一部分。从《赘婿》的商战爽文到《永夜星河》的仙侠奇缘,从《庆余年》的权谋架空到《似锦》借重生反思女性命运,我们看到近几年“穿越”题材的好作品,都是通过这一主题探索复杂的人性和社会议题。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微短剧,怎么就把“穿越”给玩坏了呢?难道现代人穿回古代一定要开金手指,重生一定要复仇逆袭,穿书必须要攻略男主吗?
说到底,穿越不应该是“白日梦工具”,优秀的穿越故事也不是逃避现实的任意门。像《你好,苏东坡》《重回永乐大典》《今人不见古时玥》等精品微短剧都是在“穿越”的基础上,将时代精神融入故事内核,达成了口碑、流量的双丰收。
所以说,创作者们不妨打开格局,放下“爽感”执念,创作更多体现时代价值的好作品。当微短剧超越“电子榨菜”的速食属性,成长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表达的“精神硬菜”,一定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文化认同。(制作:钟佑、刘杨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