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28 10:00

  作者:刘 婧 饶曙光

  今年5月,文物保护题材电视剧《护宝寻踪》自开播到收官持续引发热议。无独有偶,近年来,《登场了!洛阳》《赵小姐的日记》《西夏死书》等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不断涌现,并逐渐精品化,助力文物鲜活起来。

  讲好文物故事

  文物是历史基因的密码图谱,文物保护工作是解读与传承这部图谱的关键之一。视听作品讲好文物和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至关重要,其基本创作思路,是让人物和情节“落地生根”。《护宝寻踪》在创作采风阶段,就深入陕西西安霸陵考古现场和秦始皇陵修复工坊等考古一线,切实了解文物考古的细节;进入剧本论证阶段时,由考古领队和文保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又为剧组提供了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和文物测绘地图,确保涉及考古发掘、文物修复和场景复原的情节既有看点又具科学性;在成片审查阶段,创作团队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亚字型”大墓等专业表述和丝织品加固等技术场景进行逐项核对、逐帧校准。这些尝试都努力将文物及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叙述清楚,做到大众审美和专业表达的平衡。

  随着影像技术和理念的提升,文保题材视听作品讲述文物故事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河南是国内大遗址分布极为密集的省份,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接连打造《足迹》《文博河南》《发现郑州·先秦篇》《闪耀吧!中华文明》《叩问殷墟》等视听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艺术形式,通过文物讲述中原历史。《叩问殷墟》是少见的广播剧形式,用戏中戏的结构,以电影编剧的口吻,设定内地和台湾两地甲骨文专家的双重视角,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艺术化地讲述了殷墟考古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向听众介绍了历史人物和文保知识。《闪耀吧!中华文明》则紧扣青年观众群的观看需求,通过悬疑解谜、热血国漫等形式,以考古现场、国家级博物馆、历史遗迹为依托,回答关于文物的未解之谜,将考古遗迹的故事讲述得更具年轻态和质感。

  彰显文化底蕴

  自2015年影视产业不约而同地选择改编小说《鬼吹灯》开始,影视市场上就持续涌现出《老九门》《黄金瞳》《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古董局中局》等爆款,这些作品通过精妙的影像设计,带领观众走进文物的奇幻世界,拓宽传播文物知识的路径。但个别作品为吸引观众而制造猎奇影像,造成观众审美疲劳,还导致人们对文物及其保护产生观念上的偏差。

  《护宝寻踪》的转变在于其系统且艺术性地建构了文保题材视听作品的新型创作路径,引领该类题材作品的价值回归。这部剧利用考古学者、公安人员、基层文保工作者和盗墓者的多线交叉叙事,杂糅考古、悬疑和刑侦等类型元素,集中体现了对文物应有的“护”而非“盗”。以方堃及其导师为代表的考古学者,是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发现文物;以文物缉查队长齐大仓为代表的公安人员,是用侦查经验来打击文物盗窃;以齐有粮为代表的基层保护工作者,是用朴素的守候来协助保护文物。剧集重在“正本清源”,不追求感官刺激,但悬疑感和紧张氛围毫不逊色。如剧集一开场便是一个疑点重重的跨国文物走私案件,观众会习惯性地去思考文物“为何被盗”,但由于主创对叙事重心的调整以及对文物价值和意义的不断强调,观众的观看重点转向“如何寻”与“如何护”。与此同时,剧集设定的跨国文物寻踪,也隐含中国众多已回国或尚待回国文物艰难的回归历程,彰显剧集的文化底蕴。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场集体合作,也需要智慧和勇气。这一点在电视剧《九鼎谜踪》中得到体现。剧中,考古队长杨战为找寻自西周后就不知所终的宝鼎,与数位奇才付出艰苦努力,终让华夏瑰宝重见天光。文物保护工作是持续性的工作。《国宝奇旅》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北京,以主人公任弘毅和周若思为代表的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为将故宫文物南迁,一路上从容应对日寇、国民政府贪官和帮会设置的陷阱,最终在中共地下党协助下,保证了国宝安全完整地抵达目的地。

  促进文旅融合

  随着《护宝寻踪》热播,剧中洋溢着秦风秦韵的方言、美食、风土人情等,引发观众对陕西的向往,取景地汉阳陵、白鹿原等景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网剧《唐朝诡事录·西行》的斗宝情节中,所用珠宝多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为原型,播出后提升了观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期待。此外,出品方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全感装置、影视级置景,数字化重现唐代历史场景,游客通过虚拟形象可以前往繁华的长安夜市,走入影视故事中,获得文旅新体验。据统计,《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近期持续蝉联大众点评西安雁塔区和北京石景山区VR销量榜前茅,其在上海、深圳、张家港、青岛、扬州、福州、武汉等地的门店也陆续开业。

  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洛阳》给出的方法是“以物见城”,立足本土特色,通过文物展现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进而刺激旅游消费。节目以“致敬中国现代考古百年”为主题,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主要取景地,每期以“文物盲盒”为戏剧点,多层次运用真人秀、访谈和情景剧的形式,通过实地探索本地文物场馆和历史遗迹,开“盲盒”般揭示其蕴含的古墓文化、餐饮服饰、人文风俗等内容,带动观众对洛阳文博和城市变迁的探究热情。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提供的路径是“以物言志”,用日记本这一革命文物,讲述烈士们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深度体验红色文旅。

  当文物保护题材视听精品与市场深度相拥,便超越影视作品的范畴,成为一场发挥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未来,文保题材视听作品要夯实内容根基,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准确再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历程,充分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多维度展现中华瑰宝的魅力,让文物进一步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刘婧,四川师范大学;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安的荔枝》:一个小官的西西弗斯之役

  • 江 飞:警惕文艺评论的“三失”陷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