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现实土壤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电影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现实土壤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1-10 11: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电影的中国特色 植根于现实土壤

  ——访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龚金平

  1月4日—9日,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在京举行。大会通过编剧征选创投会、编剧国际主题邀请赛、编剧大奖赛集训营、华语编剧系列论坛、首届华语编剧熠星盛典等20余场精彩活动,来助推华语编剧的成长,发掘和培养特殊的、紧缺的、亟需的中国故事核心人才,并致力于以产业格局夯实编剧基础,构建完善的华语国际编剧生态体系。

电影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现实土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如何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龚金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电影越来越渴望彰显民族特色。电影成就比较突出的几个国家,都在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例如美国电影、印度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等。“而中国电影,大家尚难清晰地给出一个标签,未来如何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辨识度?”龚金平表示,电影要讲好中国故事,故事素材一要从有质感的社会现实里找,二要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里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首先,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电影反映现实,不是要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而是要由表及里、切中痛点。“相对于其他题材,中国电影在现实题材方面,做得不是特别理想。一是复杂因素的限制,二是资本缺乏耐心和诚意。”龚金平指出。对于电影来说,何为中国特色?他认为,我们不应机械、刻板地看待问题,拘泥或满足于对民族风的留恋及展现。事实上,中国特色应植根于丰沃的现实土壤,找到民众最休戚相关的话题、最感同身受的矛盾,来进行认真思考和恰当表现。

电影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现实土壤

  这方面,其他国家有一些创作经验值得借鉴。龚金平举例说,近年来的印度电影,从《摔跤吧!爸爸》开始,找到了一条道路,形成了一种配方:抓住敏感、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具体、普遍的现实问题,讲述一个兼具现实质感、印度特色,又能引发全球观众共鸣的故事。《起跑线》《神秘巨星》《嗝嗝老师》《印度合伙人》等皆在此列,主旨包括人性、亲情、个人成长、人道主义等。伊朗电影,从《一次别离》以来,大都是聚焦一个很小的社会矛盾,来折射背后更大的文化冲突、人性冲突,特色比较鲜明。

  面对现实时,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勇气?龚金平谈到,去年的爆款《我不是药神》大胆触及社会矛盾,生动讲述了人道主义与市场规则、情理与法理的艰苦博弈,悲凉中透着温情,被誉为一部良心之作。文艺片《暴裂无声》小切口大视角,展现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冷暖色差,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他希望,现实题材的优秀影片能够越来越多,更好地发挥歌颂光明、抒发理想、引导道德的作用。“如果银幕上充斥着完全架空时空,甚至扭曲正常人性与情感的玄幻、神话题材,以及廉价的青春、喜剧等题材,那么电影的价值就显得太微弱、太局限了。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也是一件悲哀之事。艺术,总归不能停留在肤浅的娱乐上面,而是要对现实有一种主动观照和积极引领,对人心有一定的感动和进化。概言之,电影应该是有力量的。”龚金平如是说。

电影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现实土壤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艺术创作的资源宝库。那么,中国电影如何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正确审视、巧妙挖掘与合理改造?“多年来,清宫戏层出不穷,内容大都是宫廷生活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不是陷入了一个误区?”龚金平坦言,影视行业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很多时候只是借了一张皮,并未把握住真正的精髓、表现出可贵的精气神。例如,随便找一个idea、ip,来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地编故事,只看到了商业价值,而不注重文化价值。

  “老版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均是在尊重原著、吃透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严肃、精准、高水平、有思想的改编,最终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如果依然采取这种方式,凭借扎实的内容,肯定也是赚钱的。但遗憾的是,资本可能会觉得不够时尚。整个市场氛围,变得比较浮躁和功利。”龚金平指出。在他看来,文化应该成为国家形象、民族情感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我们应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电影的中国特色,植根于现实土壤

  同时,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便是“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今天的观众,习惯以一种更开放、更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传统故事。龚金平表示,对待历史文化资源不是要盲目照搬,而是要灵活运用。“在古代语境下,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等一些比较自然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逻辑,今天理解起来可能会觉得牵强。如何让观众产生共鸣、有代入感,是电影改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华语编剧,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推敲。”龚金平分析。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当前,国家开始大力整顿娱乐圈、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增加中小学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比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龚金平认为,这是一种清晰导向、利好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探讨中国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故事要走向世界,除了坚持题材的中国特色、情节发展的中国式逻辑、人物形象的道德观念之外,还要对内容进行现代性审视和改造。电影改编,应当使中国式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逻辑与现代语境产生共鸣,与普遍的人性观念形成契合。”龚金平建议。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