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回望历史剧《成吉思汗》,白描手法铸成经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回望历史剧《成吉思汗》,白描手法铸成经典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08 14: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黄西蒙 

  2004年,大型史诗级电视剧《成吉思汗》登上电视荧幕,一度引起不小的观影热潮。十五年过去了,即便放在历史剧的浩瀚长河里,这部剧也堪称经典,对今天的的历史剧创作亦有很大启发。回顾这部经典历史剧,其中不少细节仍有值得品评之处。

  电视剧《成吉思汗》一共30集,从三个阶段讲述了成吉思汗的一生。第一阶段从铁木真少年时代到他统一蒙古各部,其中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他与另一个草原勇士扎木合的争斗。第二阶段是成吉思汗与金朝的战争,野狐岭之战是全剧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也是成吉思汗命运最大的转折点。经过此战,蒙古不再是金朝奴役的对象,也让成吉思汗后来的四处征伐成为可能。前两段内容,在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中多有呈现,但表现蒙古西征的内容非常罕见。

回望历史剧《成吉思汗》,白描手法铸成经典

  电视剧《成吉思汗》海报

  历史上,成吉思汗除了与金朝的战争,最重要的军事活动就是西征,也被称为蒙古第一次西征。这一场耗时多年的战争,主要征战对象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大国花剌子模,同时还灭掉了处于衰退时期的西辽。电视剧《成吉思汗》用七八集篇幅集中呈现了这段历史。这部分内容场面宏大、演员众多,高规格还原中亚城市的精致与瑰丽,多次出现蒙古骑兵纵马驰骋的镜头,是少有的大制作。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是非常残酷的灭国战,战争景象十分惨烈。对此,电视剧并没有做太多美化,尽量还原了历史真实,对战争的惨状与野蛮做了白描式的呈现,也让蒙古征战的复杂维度得以呈现。

  白描是比较常见的文艺创作手法,注重对真实事件的再现与重塑,影视剧创作也有类似表达方式。然而,历史和古装题材的影视剧,能否诉诸于白描手法,一直存在争议。

  影视剧中白描手法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简约式表达,用粗线条勾勒出宏阔历史场景。虽然《成吉思汗》电视剧有30集,但对成吉思汗的故事刻画仍是“抓主干”式的,用几场战争来概括其一生,虽然大致方向没错,却还是不够精致,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大都一带而过。《成吉思汗》基本上没有表现征伐西夏的历史,在西征花剌子模后,电视剧就草草结束了,蒙古与西夏的战争只是在最后一集,以旁白的形式一笔带过,有些虎头蛇尾。成吉思汗征伐花剌子模,也只是粗线条地呈现。成吉思汗派大将八剌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也没有得到呈现,至于西辽末主屈出律的结局更是被篡改,让历史事实“服从”了剧情设置,算是该剧的一些瑕疵。

  白描手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尽量还原真实,甚至那些惨烈的、污浊的、野蛮的事物也能出现在荧幕上。真实的历史当然不是田园牧歌与桃源秘境,而是充满血泪与苦痛的存在。那种过度美化古代社会的古装爱情影视剧,固然有不小的市场,但也往往会被批评缺乏历史常识、不够有真实感。作为历史正剧,《成吉思汗》当然不会成为宫斗戏说的作品。但是,另一个极端,用自然主义的方式呈现古代战争与政治的野蛮残酷,恐怕也会失去观众,甚至引起影视剧伦理上的争议。比如,1989年上映的电视剧《封神榜》,虽然公映只有5集,却因剧中存在不少血腥、恐怖的镜头,至今仍算作是有争议的作品。可是,真实的殷商末年的历史,恐怕就是非常残酷的,影视剧完全复刻历史真实,同样难以被人接受。

  在这个问题上,《成吉思汗》的处理似乎更巧妙一些,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感,另一方面又能做到及时止损,保留了影视剧的可观赏性。比如俺巴孩汗被钉死在母驴上、花剌子模的海尔汗被灌入水银而死,等等,这些镜头基本符合历史真实,但电视剧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柔和,并没有刻意渲染杀戮的细节。

  这种克制的表现方式几乎贯穿了《成吉思汗》的全部情节。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在紧张激烈的战争叙事里,适量加入一些幽默场景,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比如,成吉思汗账下的大将豁尔赤虽然作战勇猛,却极度贪恋美色,总是在此事上闹出笑话。还有花剌子模的摩诃末苏丹,堪称“搞笑担当”,在两军交战时常有“惊人之语”。除了少数被《蒙古秘史》记载的对话,剧中有不少原创的幽默对话,十分贴切剧情,不会给人突兀之感,反而让残酷的战事增添几分戏谑感。

  另一个手法,就是大量动用陌生化的手法,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多数观众对蒙古的历史文化并不熟悉,而古代蒙古人讲话热衷修辞,经常用大量的比喻来谈严肃话题。比如,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多次说,要活捉那个“爱吃甜食的骄傲的公山羊摩诃末苏丹”。这样延宕的修辞,在其他地方简直就是赘言,过多的定语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如果我们翻看蒙古族的史书,了解古代蒙古人说话的方式,就会发现电视剧在这些细节上的设置非常符合历史真实,可谓匠心独运。如今回顾《成吉思汗》,虽然瑕瑜互见,但仍不失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剧。(黄西蒙)

 

  回望历史剧《成吉思汗》,白描手法铸成经典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