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西部儿童成长的现实书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西部儿童成长的现实书写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22 09: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罗立桂

  甘肃儿童文学作家张琳的小说《腰刀的歌》,是一部充满了西部元素的现实主义力作,于2018年1月入选“第四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一个名叫马小龙的保安族少年成长的经历以及他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马小龙的成长世界里,有层峦叠嶂的群山,缓缓流淌的小河,早春时节灰秃秃的村庄,精致的腰刀,可爱的狗狗扎西;有哺育他、爱他的亲人,充满魅力的帅气校长,多才多艺、笑起来像一朵向日葵的支教老师,带他去省城开眼界长见识的城里哥哥,还有伴随他一起长大的保安族小伙伴:漂亮懂事、勤学上进的马艳芳,家境贫困、多愁善感的马兰花,拘谨害羞、吃苦耐劳的马彩凤,逃学打工后又返校读书的马尚文……

西部儿童成长的现实书写

  马小龙出生于甘肃积石山保安族的“腰刀世家”,他的爷爷、爸爸都是做腰刀的。腰刀是最富有保安族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是日常生活中的习见之物,保安族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腰刀民族”。作者正是选取了沉淀有文化内涵和凝聚着民族感情的腰刀,将其作为着力描写的对象和贯穿小说情节始终的线索,串连起了马小龙的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马小龙童年的日子里,天天眼睛里看到的是爸爸挥汗打腰刀的场景,耳朵里听到的是爸爸叮叮当当打腰刀的响声。受好奇心的驱使,他第一次偷偷尝试着学爸爸打腰刀,不小心烫伤了赶来阻拦的爸爸的手。学打腰刀的尝试,使马小龙亲自体验了爸爸打腰刀的辛苦。此后在帮爸爸做搬铁条、擦刀鞘、打包裹的零碎活儿时,他真正被腰刀吸引,迷恋刀上那些美好的雕刻图案,爱上了腰刀。马小龙感到,“冷冰冰的铁条,竟让他觉得暖融融的,很亲,像自己的一个好伙伴儿”。在省城博物馆里,马小龙通过观看腰刀展览,对腰刀和自己的民族有了更加深刻和明确的认识。他的心里,第一次产生了传承民族工艺和文化的志向与心愿。在支教老师的耐心引导下,马小龙学会了画画,最终自己设计了刀鞘图案,与爸爸合作,成功打出了第一把腰刀。在他向往远方、向往大海的憧憬中,都少不了魂牵梦绕的腰刀。“那里有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如果在大海边开一个腰刀店,专门打腰刀,那多好啊!我要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让所有来海边的人都用上我打的腰刀。”在与腰刀相伴的世界里,马小龙感受了亲人之爱,培养了民族感情,丰富了精神世界,确立了个人梦想,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沉稳、坚韧、有担当、懂得感恩的成熟少年。

  童心如诗,儿童的世界总是与懵懂、天真和童趣联系在一起。马小龙因肚子饿要烤土豆吃,但只听到爸爸断断续续地说了“……放到地里……埋上……”,于是就和马尚文直接把土豆埋在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就挖出来生吃,结果吃坏了肚子。马艳芳和马小茹为了玩耍,宁肯到小溪边去洗衣服,也不愿用家里的洗衣机。她们在小溪边尽情地聊天、说笑,回忆小时候把鸽子蛋当成鸡蛋的趣事。然后,采野花、编花环。打水仗时,两人身上都被弄得湿漉漉的。就这样,玩够了才回家,马艳芳因此还得了感冒。劳动课上,马小龙听班主任老师讲美丽的传说,蹲在一片新鲜碧绿的三叶草中埋头寻找,非得找出一棵四瓣叶子的三叶草才肯罢休,虽然最后一无所获。作者用儿童本位的视角,写出了马小龙和同伴们充满童真和乐趣的生活。用细腻的心灵体悟孩子的生活,精心编制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情节,呈现了真正的儿童世界,因此,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少年儿童的共鸣。

  作者继承了我国儿童文学一直就具有的现实主义传统,除了快乐、童真,还书写了痛苦、迷茫、苦恼、挫折、贫穷等乡村儿童成长中的苦难。比如,马小龙迷恋电脑游戏,耽误了学习,造成眼睛近视的不方便与痛苦。马尚文讨厌上学,在体验了打工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后,才认识到生活的不易,然后回归学校读书。马彩凤和马兰花都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马彩凤还面临早早嫁人的命运和无奈,后来在城里哥哥和支教老师们的资助下,她们才得重返校园。苦难是儿童成长中,尤其是底层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现实维度,是多彩生命中最有质感的底色。“淡化苦难,只写快乐”的伪饰风格,是不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苦难的书写,不仅能够让少年儿童洞见生存真相,还能展现出生命成长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与命运抗争的力量,由此也寄托了作者的同情心和悲悯情怀。

  用简单质朴、平实精炼的语言,寥寥几笔勾画出保安族的风土人情和西部乡村风景,描写保安族少年生存的现实环境,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除了腰刀,小说还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写了油香、馓子、手抓羊肉等民族特色美食,以及生日抓周、开斋节、去清真寺、念古兰经等习俗和日常活动。比如,“开始炸馓子了,厨房里变得很有气氛。锅里的油慢慢地烧开,油的香味散开了,姊妹三个把醒好的面在手上一边抻,一边绕成馓子坯。接下来就需要互相合作了,大姐把二姐缠在手上的馓子坯套在筷子上,放在油锅里铺开,扭成花样儿。馓子的周围开始冒出细碎的小油泡,煎炸的味道散发得越来越浓香了”“干燥的土路上,稀稀落落地散着小石子儿,走着有些硌脚。路边长着低矮的柳树和杨树,树枝和树叶上都浮着尘土。如果没有一场雨水的清洗,它们就无法鲜亮起来。西北的小村落就是这样的简单、质朴,几乎看不到扎眼的地方”……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勾画出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西部乡村景观,营造了西部儿童成长的日常的、逼真的生活环境。不加修饰、白描式的风格与西部乡村风景单调、朴素的特点正好吻合,质朴中不乏优美,平实中蕴含真情。

  《腰刀的歌》真正打动人和给人启示的还有人性美、人情美和智慧美。马小龙和伙伴们是在充满爱的世界中成长的,作者通过对亲人、老师、校长、外国支教老师、城里哥哥等人物和情节的描述,呈现了一个人们之间互爱互助的、广阔的爱的世界。小说不仅写出了人对自然和动物的爱,还写出了浓浓的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爱,歌颂了人情美和人性善。书中的智慧美是通过马校长的教育思想来表现的,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特点和意义,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了解和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到他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全面考察他的整体发展”。马校长的教育理念,也是作者的成长观与儿童观。正是凭借这样的观念,作者写出了马小龙和伙伴们独特、鲜活的成长历程与故事,并且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和智慧的启迪。

  谈到《腰刀的歌》的创作体会,张琳说:“我之前写的幻想类童话作品较多,接触现实类的题材较少,所以准备着手要写这本书的时候内心一直比较排斥,但是为了挑战自己、拓展自己的写作领域,我去了保安族的积石山,去亲自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后感受很深,我觉得如果孩子是一朵花的话,就让他按自己的方式盛开,长成他该有的样子。所以写了这本书,希望能对孩子面对生活的心态和勇气起到正面的影响。”张琳对自身的挑战和对儿童文学写作领域的拓展,无疑是成功的:在幻想类儿童文学模式流行的当下,她选择了关切儿童现实成长的书写;在许多儿童小说热衷于叙述都市少年时尚生活,表现出“都市贵族化”的倾向时,她选择了回归乡村,关注底层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在《腰刀的歌》中,张琳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和饱含人文主义关切的情怀,谱写了祖国西部保安族乡村少年的一曲成长之歌,带给读者的,是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成长故事。(罗立桂)

 

  西部儿童成长的现实书写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人间》:高概念叙事为何没有软着陆?

  • 从《人生海海》看现实题材纪录片的类型化叙事突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