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22 10: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硕士 杨少伟

  木心先生说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其实不仅是诗,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也是此种关系。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的人物抽离,并不会觉得大观园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既没有颐和园、圆明园那等气派,也没有网师园、个园那般随性。事实上,大观园的不可替代之处在于它是一个青春王国,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少男少女生活的地方。其内在逻辑是因为这些小说人物的存在,大观园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既然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论及建筑与人的关系。魏晋之刘伶就曾说过“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换个角度来看,大观园中的建筑也可以看作是小说人物的外衣。怡红院之于宝玉,潇湘馆之于黛玉,蘅芜苑之于宝钗,稻香村之于李纨,秋爽斋之于探春、栊翠庵之于妙玉……我们会发现,建筑与人物有一种气质上的统一。

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潇湘馆

  众所周知,林黛玉的住处是潇湘馆,潇湘馆的院落里面布满了竹子,连房屋的墙壁和纱窗都是以绿纱作装饰,形成一种高洁素雅的氛围。“竹子”意象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自古就是“四君子”之一。黛玉本人虽然寄人篱下,但却决不卑躬屈膝,而是有很强的自尊心,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与竹子的品格形成统一。另外,娥皇女英洒泪湘竹的典故,既体现出民族深层文化心理,更是象征了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薛宝钗的住处是蘅芜苑,我们来看一下蘅芜苑的描写:

  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薛宝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用王熙凤的话来说就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极其会做人,上至贾母,下至丫鬟仆人,无一不说她的好。薛宝钗本人又十分素雅,从来不爱戴花的,也不涂脂抹粉。虽然很多红学家极其厌恶薛宝钗,说她藏奸,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正如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作者对于这两个人(贾政、薛宝钗)是以十分郑重的心情加以处理,在他们身上,不能有一点任性与忽略”。“香草美人”在屈原的《离骚》之中便有美好、善良之象征意味,曹雪芹将宝钗置于了一种“香草”的环境中,极有可能是在肯定其人物气质。然而“草”和“竹”毕竟有很大的不同,竹子一心一意直耸云霄,而“草”却“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无处不至。曹雪芹是否在“竹”与“草”的形态中就隐含着人物的性格,也未可知。

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蘅芜苑

  再来看一下蘅芜苑的内部陈设: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连贾母也看不下去了,嗔着凤姐怎么不添些家具。从内部陈设的特点又能进一步读出薛宝钗的性格。笔者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多么周到,多么体贴,那都是可以装出来的,但衣食住行这些细节方面是装不出来的,是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吴敬梓也深谙此道,在《儒林外史》中,范进给母亲守孝,装得可伤心了,还说守孝期间怎么能吃肉食。可是大虾丸子一端上来,吃得比谁都香。宝钗对于这些身外之物可能真的是一点也不看重,决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做作。作者在建筑的陈设上再次点明宝钗的性格,奈何很多人视而不见,真是枉费了曹雪芹的匠心。

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秋爽斋(内部陈设)

  最后再说探春的住处秋爽斋。先不说其建筑的外部布局,也不说其内在陈设,单是“秋爽”二字便可概括探春的人物性格特征。探春是一个很爽朗、有主见的女孩子,她喜欢集市上卖的小玩意就会托宝玉给她买,一点也不扭捏;她想干点有趣的事情,就号召园子里的众多姐妹开了个海棠诗社;她在王夫人被贾母误会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替王夫人抱不平;她在王熙凤抱恙不能理家的时候,接下了管家的任务,并且管得井井有条,甚至被某些红学家称为贾府中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她敢于在受到欺负的时候,一巴掌扇在王善保家的脸上……探春的性格如此丰富,不禁让我们也惊叹“怎一个‘爽’字了得”!兹举秋爽斋描写: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这样的房屋陈设仍是给人一种爽朗之感。“三间屋子不曾隔断”显得屋子宽敞,另外大理石大案,名人法帖、宝砚、笔筒、汝窑花囊、白菊、烟雨图、佛手等无一不是象征着大气开阔的性格,某种程度上来说,秋爽斋的陈设可以很好地从侧面将探春的性格立起来。

  我认为,园林建筑既然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肯定是和文学有某种相合的气质。如果抛开人物独立研究建筑,终归是隔靴搔痒,建筑的性格立不起来,人物的性格也缺少一种背景烘托。大观园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虚构的园林建筑,却能代表明清园林建筑的典范,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与其说人们喜欢作为园林建筑群的大观园,不如说大家更喜欢那个充满青春活力和理想主义的大观园。(杨少伟)

 

  大观园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 周才庶:从《我的后半生》看“后半生”叙事的浮与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