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论《红楼梦》中的父子关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论《红楼梦》中的父子关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01 17: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硕士 杨少伟

  自《红楼梦》诞生起,评论者们对贾府三大爷的评价就一直是反面的。例如王希廉对贾敬的评价为“无德无才”;二知道人对贾赦的评价为“色中之厉鬼”,评贾政为“性本愚暗”。但是,从唯物辨证主义的角度来看,“坏人”有其成为 “坏人”的原因,也有其成为 “坏人”的悲哀。如果我们尝试站在具体的历史处境中,从亲子关系的角度设身处地解读这三位人物的性格,会发现他们三人不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担者。

论《红楼梦》中的父子关系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敬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乃至三观确立都有最原始而不可磨灭的影响。那么贾敬、贾赦、贾政三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他们人物性格的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第九回茗烟闹学堂中可以看出,在贾府玉字辈草字辈上学时,学堂已经变得“学不学,堂不堂”了。从贾代儒的代字辈来看,他很有可能也教过文字辈的贾赦、贾敬等人,但是我们从贾代儒教育贾瑞的方法可以看到,他不算一个智慧的甚至是合格的教育者,无非是逼着子弟背四书五经,背不下就打骂。既不比朱老夫子白鹿洞书院讲学的风范,也不如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如此一来,就导致贾政兄弟在家塾里得不到应有的“营养”。

  第四十五回中赖嬷嬷说道:

  “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

  从赖嬷嬷的话中,我们得知贾代善对年少的贾政和贾赦实行的是惩罚教育,“打”仿佛是唯一的办法。无独有偶,贾赦、贾政在成年得子之后也是用打的方法继续教育自己的儿子。贾代化更让人可气,对贾敬实行的竟然是“审讯”教育。贾敬是进士出身,这在贾府里是独一无二的,姑且认为这是审讯教育的正面效应。但笔者认为,贾敬最后一味好道,梦想羽化登仙,跟小时候的教育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至于宝玉每次听到贾政传唤,便登时打了焦雷一般,这难道不是亲子教育的严重失败吗?

论《红楼梦》中的父子关系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赦

  另一方面,在《红楼梦》中不管是宝玉“情不情”还是黛玉的“情情”,都显得那么可爱,那么动人。我们会毫不吝啬地用最美的语言来称赞他们的爱情,以此显示出我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可是贾敬兄弟们在年少时候可能也喜欢过别人,也对别的姑娘或丫鬟动过情,毕竟“动情”不是宝玉的专利。但是他们从小是被“打”大的,父亲一个眼神就会他们的这种真情和决心丢到爪哇国去。作为读者,我们只是看到了老爷们成为“鱼眼睛”(虽说是宝玉对婆子们的评价,借用在老爷们身上,也无不可之处)的状态,却很少去考虑到他们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的原因,因此从结果论的角度看,贾府三大老爷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们童年也不快乐,没有人教过他们怎么去爱人,仿佛也没有人去爱他们,更没有人教过他们怎么跟孩子相处。

论《红楼梦》中的父子关系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政

  通观《红楼梦》全书,其中子女与父亲有接触的大致有如下几对:甄士隐和甄英莲,林如海和黛玉,贾敬、贾珍和贾蓉,贾政、贾环和宝玉,贾赦、贾琏和巧姐。第一回中“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这是全书中唯一一处父亲与子女身体接触的描写。宝玉小时候抓周抓到了胭脂,贾政就断定其决不成才,厌之;贾环诬陷宝玉强奸金钏,见到贾环乱跑,斥之;贾琏没有帮贾赦弄到扇子,打之;清虚观中,贾珍在炎炎夏日伺候贾母时得知贾蓉先凉快去了,啐之!贾敬对于生日当日贾珍要去道观里磕头,赶之……都是一副副大家长的面孔,其中透露着威严、等级、愤恨、无奈,就是透露不出一丝最本质的亲情。因为那个大环境不允许他们去温情以待,也没有人给他们做过示范,于是僵硬、强硬的一面就在亲子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柔软的部分倒被搁置墙角不见天日了。

  陈寅恪先生说“要抱以了解之同情”,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减少傲慢与偏见。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从小立志要当一个坏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善恶分明,可正如湘云对翠缕说的,阴阳本是一体,那善恶自然也是一体,哪有那么多绝对的事。贾府三大老爷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父亲,贾琏、贾珍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父亲,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笔者最后抛出一个问题给大家:假设我们最爱的宝玉真的有了孩子,他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好父亲吗?(杨少伟)

 

  论《红楼梦》中的父子关系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庄 宁:在探寻文本奥秘中深化语文教学

  • 《花儿与少年》:综艺不是一场狂欢式的审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