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07 15: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大桥

  村里在排老戏,排老戏的人在当下现实中上演自己的村戏,历史更是如影随形的大戏。各种戏相互嵌套和缠绕。《村戏》呈现了中国当代的时间结构,并且用各种类型的记忆和经验填满时间缝隙,让观众获得了饱满的“当代感”

《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

  影片《村戏》以河北太行山区农村包产到户这一历史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前情往事为叙事线索,聚焦历史中的人和人的历史。故事发生地太行山区盛行梆子戏,农村逢年过节有演出老戏的习俗。为了迎接县里的检查,王支书让“戏篓子”路老鹤负责排练一出不同于八个样板戏的老戏《打金枝》。路老鹤的女儿小芬成为戏的女主角,但男主角却不是村民认可的小芬的意中人王树满。对于女儿的终身大事,路老鹤心中自有盘算。王树满的父亲王奎生,年轻时是民兵队长,因阻止才几岁的女儿偷食集体花生而误使其身亡,内心极度痛苦。后来,为了全村一年的救济粮,王奎生被村民们强迫推举为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模范。他失手打死亲生女儿的行为,也被当众拔高和美化。在村民们排山倒海的欢呼和掌声中,王奎生疯了,成了奎疯子。包产到户即将开始,为了争夺奎疯子看护的优质花生地“九亩半”,以路老鹤为首的村民,想尽办法把奎疯子送入精神病院。

  《村戏》采用黑白的影像风格,定义了自带时间感的历史叙事。奎疯子、王支书以及路老鹤等人,对于过往历史有着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个体记忆。历史与当代,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线性的时间观念中,当代只不过是时间的自然延续。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本雅明,反对这种进步论历史观,坚持认为“历史是一个结构的主体,但这个结构并不存在于雷同、空泛的时间中,而是坐落在被此时此刻的存在所充满的时间里” 。《村戏》用不同的色彩,来标示和强调既不雷同也不空洞的时间。

《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

  具体来说,故事发生的1980年代,运用黑白灰的影像风格;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需要重返他们的过去——1970年代才能获得理解,此时的影像风格转换成鲜艳甚至刺眼的红绿色。黑白灰的80年代和红绿记忆中的70年代相互叠合,其中70年代的视觉效果更为强烈。红旗、肩章、五角星的红色,以及绿军装、花生叶的绿色,让人印象深刻。摄影师邵丹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拍摄影片中20世纪70年代这一部分时,单独提取的色彩饱和度是逐渐加强的,从淡彩到重彩,最后在影片高潮时红和绿色元素达到最高饱和度,同时画面达到影片中最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最刺眼的视觉效果。”强烈的视觉效果,把过去带到故事发生的80年代“当下”,一系列红绿意象被“当下”捕捉并经验化为深层的个体记忆。那些未被“当下”视为与自身休戚相关的过往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永远地消失在时间深处。

  奎疯子从来就没有到过80年代的“当下”,而是一直活在过去。村民们该种花生就种花生,该榨油就榨油,该唱样板戏就唱样板戏。时代转换,逢年过节要唱老戏,大家就准备梆子戏。当然,奎疯子也有自己的事情做,那就是手持当年获赠的苏联制式冲锋枪,日夜看护几乎成为生命图腾的花生地“九亩半”。村民们谁要敢去偷花生,他就端着冲锋枪疯狂地追赶。不管春夏秋冬,也不问是不是该种花生的季节,奎疯子想的事情始终是种花生和看护花生。而且,他还时不时到村里的油坊去偷待榨油的花生。事实上,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抢,因为他总是趁油坊里的人不注意,冲进去抓了花生就跑。奎疯子的疯癫行为,给全村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

《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

  王支书则徘徊在黑白灰的当下和红绿的过去,他始终记得,奎疯子为了全村一年的救济公粮,而戴着大红花当众展示内心创伤终至疯癫。他不断地平衡、斡旋奎疯子和村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最终迫于压力,把奎疯子送进了精神病院,村子从此太平。奎疯子终生看护的集体财产——优质花生地“九亩半”,也即将分到村民手中。路老鹤活在当下,虽然有过去的记忆,但也只是模糊的淡淡的影子。基于现实利益考虑,他不愿意女儿嫁到奎疯子的家庭,因此不断挫伤、阻挠女儿小芬和树满的爱情。在驱逐奎疯子事件中,路老鹤出力最多并最终如愿。70年代不断放大的集体性要求,挤压和扭曲了村民们的个体性情感。但吊诡的是,《村戏》中的人物,70年代的记忆越是浓郁深刻,越能表现出善良的人性。根植于历史的个体记忆及其当下意义,因此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小芬和王支书对于奎疯子的同情,并非源于共同的历史记忆。小芬对奎疯子的同情、怜悯和关爱,完全来自天性,而对当下现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算计,她是带着民间记忆朝向未来的人。小芬在传统戏曲中浸泡长大,地方习俗和传统力量塑造了基本的情感偏好。树满也类似,但因妹妹被父亲奎疯子失手打死的记忆太过强烈,70年代带给他难以治愈的创伤性记忆。心中的厌恶和憎恨,助推他加入了驱逐奎疯子的村民行列。围绕是否驱逐奎疯子,两个年轻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生活在相同的时间里,却拥有不同的历史记忆与个体记忆。

《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

  填满时间皱褶的地方性经验和历史性经验,汇集于故事里的“当下”,一个充满逻辑矛盾和异质时间流的场所。在这里,空间被当成体验领域,没有固定性,也不是一个单独线性时间的发展,而是各种不和谐的故事和路线。奎疯子在“钟馗打鬼”的传统戏曲中获得了心理疗救,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传统的地方文化记忆和坚硬的主流文化记忆之间相互叠加、对抗与撕扯。沉浸于红绿记忆中的奎疯子确实疯了,当他在地方文化的感知方式里逐渐恢复正常人性时,过去的红绿记忆瞬间击溃了这种可能性。大队部的礼堂,四周墙上贴满了红色年代的各类奖状,地面和桌面上摆满了地方戏曲的诸多道具,这其实就是个充满异质因素的复杂空间。不同类型的历史记忆或个体记忆,在此相互聚合和争夺。被铭记的故事和沉默的故事拥挤在一起,共同塑造着村民们的情感世界和感觉结构。

  村里在排老戏,排老戏的人在当下现实中上演自己的村戏,历史更是如影随形的大戏。各种戏相互嵌套和缠绕,各种戏的高潮在奎疯子被送进精神病院的那一刻戛然而止。置身中国当代的文化语境、现实语境,跟随摄像机镜头和贯穿影片始终的梆子戏配乐,重返故事发生的1980年代,我们意识到“当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汇集地。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认为,当代性“就是一种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它的分裂性和不合时宜来粘附于时间。那些恰逢其时的人,那些生逢其时的人,并不算当代人,恰恰是因为他们自身无法看到这个时代,也不能一直凝视它”。没有哪个当下本身是透明的,因为它藏身于晦涩之中,处于难以解读的境地。当下和过往,构成了本雅明所言的“历史的星座”。难得的是,《村戏》呈现了中国当代的时间结构,并且用各种类型的记忆和经验填满时间缝隙,让观众获得了饱满的“当代感”。(王大桥)

 

  《村戏》,遥望历史的星座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