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楼梦》的完成与未完成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红楼梦》的完成与未完成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03 17: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天津的赵建忠兄把他关于《红楼梦》续作研究的博士论文加以修订,讨论范围从原来的98种续作拓展至200种,又吸纳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续作研究的最新成果,将续作加以重新归类思考,篇幅也增加了近一倍,撰写成《红楼梦续书考辨》一书出版,近日惠寄于笔者。展读之余,也引发了笔者对《红楼梦》续作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红楼梦》的完成与未完成性

  大家知道,《红楼梦》最初以钞本形式传阅,主要是仅剩前八十回的残缺本。那么,全书究竟是已经完成而散失了后半部分,还是本来就没有完稿?对此,学术界还有比较大的争议。而后,程伟元印刷出版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究竟是在作者完稿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还是在其他人续作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红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程印本虽然是以小说的完成形式来显示给世人的,但恰恰是伴随着这种完成性,设计的故事结局是不圆满的,是以整体的悲剧性把以贾宝玉为主人公的家族命运带向了小说的终点,其间虽然也有“兰桂齐芳”“家道复振”的小高潮,但总体的悲剧性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这样的结局处理,引发了世人的普遍不满,使得他们激烈地把程印本的续作同样视为一种未完成,进而导致相当数量的针对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续作纷纷问世。尽管现在赵建忠兄统计了各类续作有200种,但可以说,针对程印本来续写的作品,是《红楼梦》续作最有代表性的。这种续作,从清代到当代,一直没有停止过。早期逍遥子的《后红楼梦》、秦子忱的《续红楼梦》、兰皋居士的《绮楼重梦》、少海氏的《红楼复梦》、归锄子的《红楼梦补》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在赵建忠兄的大作中,列入了此类续作13种,将它归入“程本续衍类”。这类续作,大致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一百二十回开始续起,写贾政把出家的宝玉追回,然后开始了大团圆式生活。还有一类,则无法接受林黛玉去世的事实,从第九十七回病重的林黛玉续起,让林黛玉虽病而不死,或者死去而能借助仙丹重返人间。在大团圆结局的情节设计中,安排贾宝玉妻妾成群,让黛玉、宝钗、金钏、晴雯共事一夫(这种情况下,让死者吞服起死回生的仙丹是少不了的),又让林黛玉生龙凤胎,甚至刻薄妒忌的性情也大为改变,完全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型人物,诸如此类,也是能够让不少读者得到安慰的。这类续作,让《红楼梦》才真正圆了许多人的梦想。

  还记得前些日子,笔者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作讲座时,有学生就曾提问,既然《红楼梦》是写梦想的,为什么又把它写成了一个悲剧呢?

  其实,从贾府盛衰角度说,曹雪芹写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写人对梦的沉醉,写梦对人的安慰,恰恰是写人从梦中醒来,尽管这梦是那么美好。用时下的话来说,是借诗和远方写出了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但许多人不愿接受这一点。他们所理解的梦,就是美梦,是梦中的呓语,是对现实的遮蔽,是如兰皋居士在其《绮楼重梦》(又名《红楼续梦》等)楔子中所写的,“盖原书由盛而衰,所欲多不遂,梦之妖者也;此则由衰而盛,所造无不适,梦之祥者也”。据此,他是以全身心投入梦中,是以他的梦幻人生来续作的,所谓“犹忆梦为孩提,梦中嬉戏,梦肄业,梦游庠,梦授室,梦色养,梦居忧,梦续娶,梦远游,梦入成均,梦登科第;梦作宰官,临民断狱;梦集义勇,杀贼受城;既而梦休官,梦复职,梦居林下;迢迢长梦,历一花甲于兹矣,犹复梦梦。然梦中说梦,则真自忘其为梦,而并不知其为梦者也。世有爱听梦呓者,请以《红楼续梦》告之”。

  像兰皋居士这样,把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视为未完成之作,再接着续写种种祥瑞之梦的人,不在少数。但如归锄子那样,直接从程本系统的后四十回中间插入续写,比如从第九十七回接续,让林黛玉起死回生的,也并非个别。对这种从中间补续的做法,他在《红楼梦补叙略》中自我辩解说,“传奇之作,无不自卷终后再开生面,未有将前书截弃者。然续传明翻前事,亦尽属子虚乌有之谈,则与其勉强凑合,毋宁直截了当,似不妨补以剪裁之法,阅者幸勿哂其荒谬。”虽然归锄子认为自己的续作迥然不同于他人从一百二十回开始的做法,但他所说的类似续作包括他本人的“尽属子虚乌有之谈”,倒是说得很正确。但这种子虚乌有,并非指的文学创作虚构原则,而是一种基于不愿意或者不敢正视现实的梦幻态度。

  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就曾论及此类续作现象,认为程本续作,虽有家道复振的内容,但基本的结局还是符合原作的大意。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论述说:“《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写实的”“然而后来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所以看了小小的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赫克尔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续作者和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据此来看,即便曹雪芹确实完成了《红楼梦》,而且使原稿能够以完整的面貌流传到后世,要世人真切、形象地面对结局的一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不圆满,但读者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结局,还是存有疑问的。或者说,相比之下,许多读者更愿意接受《红楼梦》始终是未完成的结果。这样,反倒便于他们顺着自己的心思来续作,来圆自己的各种白日梦。从这一意义上说,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红楼梦》残缺状态,倒是更为合理的、更有存在价值的,它至少可以回避小说的一个难堪结局,并以留下的空白,触动各色人等的敏感神经,激发许多创作和研究的冲动。这样,就让小说成为展现各自所理解的人生“圆满”的大舞台,但其中的大部分结局或结论,自然与曹雪芹的创作题旨以及真实的人生世界且行且远了。(詹丹)

 

  《红楼梦》的完成与未完成性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还有明天》:“面包与玫瑰”的女性叙事突围

  • 从《初步举证》延伸的思考:社会规训下的女性解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